高考寫作技巧講解
學習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用對方法做什麼事情都會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巧用思維規律 啟用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時,考生因無法啟用寫作素材而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窘迫境地實是屢見不鮮的事。如何在高考衝刺複習時啟用素材,追求素材積累效率的最大化呢?在此特介紹四種巧用思維規律、啟用寫作素材的方法。
一. 分類整理法
考生在寫作時常會一頭汙水,激不活任何已積累的素材。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積累素材時貪多求全,照單全收,卻未對素材展開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二是不能分類積累素材,大腦中的素材雜亂無章,寫作時茫然不知所措實在情理之中。
考生在積累素材時,判斷什麼素材是好素材,應把握兩個原則。一是新穎原則。對於那些以愛迪生為代表的“老科學家”,以黃繼光為代表的“老革命者”等已用濫用俗的素材,考生要努力迴避。二是內涵豐富原則。好素材必定具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豐富內涵,如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即是如此。阿甘是一個勞苦不息的奮鬥者形象。他由一個不能正常行走的***兒童,通過奮鬥成為一個跑步高手、億萬富翁,並三此受到美國總統的接見,其經歷可謂豐富,這一人物素材的內涵因此而變得豐富,可用在“奇蹟”“一切皆有可能”“超越”“苦難是一筆財富”“上天是公平的”等素材中。
有了一定素材積累後,對素材分類整理的工作必不可少。要完成素材分類整理工作,考生必須運用聚合思維。聚合思維又稱輻合思維、求同思維,就是將各種資訊匯聚起來分析、整合,最終同類合併,或得出優化方案的思維。素材的有效分類方式有二。一是按素材性質分類。考生可按人物、影視、故事、名言、詩詞、歌詞、生活細節等型別整理素材。“人物”既可以是“魯迅”“十二月黨人”等現實素材,也可以是“阿Q”“西西弗斯”等文學形象;諸如《刺激1995》《死亡詩社》《美麗人生》等主題豐富的經典影片確實是不錯的寫作素材;“故事”類所選的素材應是具備“小故事、大智慧”特徵的言簡意賅的素材;“名言”“詩詞”類素材是最能彰顯文采的素材;《橄欖樹》《東風破》《隱形的翅膀》等“歌詞”類素材往往能給文章籠上詩情畫意。建議考生各類素材都能分別準備5~10個,必將在寫作時遊刃有餘。二是按素材體現的主題分類。任何一個作文題,必然逃不過“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四種立意範疇,考生如能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角度把素材歸類合併,必能在構思時有效啟用積累的素材,真正實現事半功倍。以下是分類示例。
素材分類示例一
人物 魯迅 梭羅 西西弗斯
影視 阿甘正傳 楚門的世界 2012
故事 放羊娃的故事 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
名言 我能摧毀一切障礙。***巴爾扎克***
人,當詩意地棲居。***海德格爾***
詩詞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
歌詞 我能想象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趙詠華《最浪漫的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洗洗筷子揉揉肩。
***耿寧《常回家看看》***
生活細節
我喜歡在水底看太陽。憋一口長長的氣,然後紮下去,抱住水底的岩石,抬頭看天。
天像一張藍綢,柔軟地在我眼前飄動,而那個太陽,她全部的光輝已被河水吸乾,很舒服地亮著,像夢裡的一盞燈。我想在這盞燈的光亮中睡去,但是根本不能,因為我很快就憋不住了,那口氣很快就耗完了,我在胸腔就要爆炸的時候躥出水面,像一條小魚,被追趕著來到另一個世界,然後,被這個世界的光亮扎得眼睛生疼。 —— 選自李約熱《青牛》
素材分類示例二
人與社會 魯迅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一代人》***
人與自然 梭羅 《2012》
人與自我 西西弗斯 阿甘正傳 放羊娃的故事
我能摧毀一切障礙 ***巴爾扎克***
人與人 我能想象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趙詠華《最浪漫的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洗洗筷子揉揉肩。
***耿寧《常回家看看》***
二.論據替換法
近年來,李白、杜甫、陶淵明等素材在應試作文中的審美疲勞趨勢正在逐步呈現,如有可能,考生應努力推陳出新,實現有效替換。考生可運用同向聯想思維實現論據替換。如同樣是寫隱士的隱逸之風,通過同向聯想,考生可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替換為“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的“莊子”或“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如能替換為在阿拉斯加過上狩獵隱居生活的約翰·海恩斯就會更新穎。如以“掐住命運的咽喉”的“貝多芬”為素材論證“要做生命的強者”這一主題,考生可把“貝多芬”替換成在地壇苦思18年終於悟出生死真諦的史鐵生,也可替換成當過礦工、酷愛閱讀最終成為散文大家的夏榆。
同樣地,其他型別的素材也值得同向替換。以名言類素材為例,如寫“惜時”這一主題,很多考生都能想到魯迅的名言:哪裡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如有足夠的積累,考生可替換成其他名言,如影片《死亡詩社》中的名言:及時採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將在風中枯萎。又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詩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等,都能給閱卷老師眼前一亮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替換過程應在衝刺複習時完成,而不能在考試時倉促上陣,不然是很難啟用自我的聯想思維的。以下是論據替換的一些例子,望能給考生帶來啟發。
相對陳舊的素材 替換後的素材
屈原***“殉道”主題*** 王國維***為捍衛傳統文化而自沉昆明湖***
司馬遷***“苦難”主題*** 史鐵生
蘇軾***“精神家園”主題*** 張 岱***西湖是其精神家園***
三.多元分解法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考生擁有素材卻無法在寫作時啟用的原因很多,未能在考前對材料展開多元分解是最重要的原因。學生手頭往往並不缺乏素材,缺少的是啟用素材的能力。筆者認為,可用發散思維把論據啟用,是為論據分解法。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 “擴散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以經典影片《肖申客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為例,這個影片是不錯的材料。影片的故事梗概是主人公安迪遭誣陷被關進暗無天日的肖申客監獄,安迪用一把六英寸的榔頭花了20年時間鑿穿監獄牆壁,從400米長的汙水管道成功越獄,重新獲得了自由的人生。據此,如用發散思維分解,可用這一素材寫“自由”“希望”“超越”“執著”“活著的勇氣”等話題,如能結合安迪對修建監獄圖書館的執著,可提煉出“堅持”“功夫不負有心人”等立意生髮點;如能結合安迪對獄友的幫助和關愛,又可提煉出“友善”“真誠”等立意生髮點等。只有當我們把素材做如是分解後,才能把素材啟用。
啟用素材後寫作時,學生還應嘗試如何實現材料與立意的對接的實踐。下面兩段學生的文字,可視為成功對接的典範。
還記得安迪冒著生命危險為獄友們換來啤酒的細節嗎?囚犯們在屋頂上喝著啤酒,彷彿在刷自己家的屋頂,宛如自由人;還記得安迪為獄友們放《費加羅的婚禮》時的奮不顧身嗎?當音樂響起之時,自由洋溢在肖申客監獄的每個角落;還記得安迪6英寸的小錘子嗎?一邊是暗無天日的鯊堡監獄,一邊是面朝大海的世外桃源。安迪每天都能感受到藍天、白雲、大海的召喚,那是自由的召喚,那太平洋的小島是海闊天空的自由世界,安迪每鑿一次獄牆,就離自由更近一步。 ***以“自由”為話題***
《肖申客的救贖》中,安迪曾說,這世上,有人忙著死,而有人忙著活。他也曾說,希望是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正是“希望”給安迪帶來了破牆而出的驚喜,正是“希望”讓安迪堅持十多年向政府寄信,建立了監獄圖書館,給肖申克囚犯帶來了嶄新的文化生活。
***以“希望”為話題***
如果考生對材料實現多元分解後,能有諸如此類的寫作片段實踐,定能將材料爛熟於心。
四.論據新解法
很多考生在面對很多手頭的素材時,往往會產生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心理,用這些素材,怕產生審美疲勞;不用呢,又實在找不到更新穎的素材,怎麼辦呢?我們認為,如能巧妙運用思維能力,對論據展開新解,要“變廢為寶”是完全可能的。
***1***反彈琵琶法
所謂反彈琵琶,就是為了實現某專案標,有意突破常規,通過逆向思維來發現問題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反彈琵琶,是作文創新的重要方法,體現在素材運用中,效果也不錯。例如,人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我說“學海無涯樂作舟”,又如把“異想天開”反彈琵琶即為‘異想可以開天”,把“班門弄斧”反彈琵琶即為“弄斧不妨到班門”等。
再具體點說,很多學生在想到隱士素材時就會歌頌其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讚美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隱逸情趣,此類素材能否反彈琵琶呢?如能結合孔子與接輿、屈原與漁父的對話,不難得出如下結論:隱士是一個只知堅守自我人格理想而忽略了倫理責任的一個群體,餘秋雨先生在其作品《西湖夢》中也表現了類似觀點。又如,很多考生都會對隱士世外桃源的生活心存嚮往,如考生讀過下面這首詩,不難看出這一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無限辛酸。
乞 食 陶淵明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餘意,遺贈副虛期。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於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本詩是士大夫階層中少見的以行乞為題材的經典之作。透過文字,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隱士詩意生活的背後恰是悲苦的現實人生。
***2***深度挖掘法。
在素材積累過程中,考生如不能做到“人無我有”,應該能做到“人有我優”。對很多大家熟視無睹的素材,考生如能做到深度挖掘,應能有效提高素材的普適性。別人寫陶淵明只能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情懷,而你能寫出“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入世情懷;別人寫海子多寫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意憧憬,而你能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詩句恰恰意味著,明天永遠不可能是今天,希望的背後不正是絕望嗎?別人寫王國維多寫其“治學三境界”,而你能結合餘秋雨的文章《一個王朝的背影》,寫出王國維為捍衛傳統文化而自沉湖底的殉道精神;別人寫魯迅多寫其“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冷峻和深刻,而你能寫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熱烈和感性: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考生要實現深度挖掘,應圈定幾個自己相對熟悉的素材,然後結合相關參考資料,對其進行深度挖掘。蘇東坡是中國儒、釋、道精神的集大成者,是很不錯的素材。考生可結合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等作品對此素材深度挖掘。蘇東坡多才,其所到之處都傳頌著佳話;蘇東坡多情,感人肺腑的《江城子》即是例項;蘇東坡豁達,“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是其心靈的聲音;蘇東坡積極進取,明知事不可為卻積極為之;蘇子偶然也會消極避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其真實的心聲;蘇東坡詩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其筆下的美景;蘇子偶爾也會心生悲涼,“世間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如考生能如此深入挖掘素材的內涵,相信,在運用時定能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3***廣度拓展法
如考生覺得深度挖掘素材內涵有難度的話,可用廣度拓展法。廣度拓展法即通過細節的擴充讓素材豐富、形象的方法。要實現廣度拓展,當然離不開聯想思維。廣度拓展方法主要有二。
一是細節拓展法。與經典素材相關的生活細節、經典作品等都是拓展的極佳方向。如巴爾扎克這個素材,考生多從作家作品的角度思考其價值,而有人關注到他手杖上的那句箴言:我能摧毀一切障礙。材料因此而豐富。很多考生只知道電影《死亡詩社》的故事梗概,而有的學生卻能背出電影中的經典名言“及時採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時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將在風中枯萎”。這樣,定然能起到“人有我優”的效果。
二是聯想拓展法。考生可巧妙運用同向聯想或反向聯想法實現同類素材的歸納合並。如由“十二月黨人”想到同樣具有殉道精神的素材:王國維、譚嗣同、聖女貞德、蘇格拉底、耶穌、孔子、屈原等。又如結合巴金的作品《隨想錄》,可由正向聯想想到同樣具有懺悔精神的德國勃蘭登,想到會懺悔的德國;可由反向聯想想到缺乏懺悔精神的日本人和大河民族等。考生如能多加聯想,定能在較短時間內開啟思路,啟用素材的。
以上四法望考生細加揣摩,用心實踐,如能對考生有所幫助,幸甚幸甚。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