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諸多誘惑之下,心理健康問題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普遍反映在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上,以致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不易。我根據平時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對如何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總結匯報。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教師要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和希望的重任。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尤其教師的心理素質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由於當今這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壓力過大,難免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負面情緒、暴力傾向、悲觀消極等問題。
缺乏積極的生活態度,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整天渾渾噩噩,無所適從,如果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心理疏導,就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一些教師經常抱怨學生不聽話,工作壓力大,福利待遇低等,這種工作態度肯定會影響教學質量,影響教學積極性。有的教師甚至把因生活瑣事產生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中,對學生髮無明火,甚至體罰學生,這樣肯定會給學生的心靈留下不可抹去的陰影,同樣對教學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的任務是培養人才,如果自身的心理都不健康,那麼怎麼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一個成功的教師,除具有專業的知識外,還要有健康的身心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他們心中的老師是完美的、沒有一點瑕疵的。老師要運用學到的健康心理知識,做到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還要做到在愛好和興趣中學會自我放鬆。例如:1.發洩法,當自己心情不好時,發洩出來,如果是男人就可以打拳擊、聽些帶搖滾的音樂,如果是女人就可以去購物。2.轉移法,把家打掃得乾乾淨淨,看到家人和自己住在既乾淨又溫馨的家裡,這也是一種享受。3.多和朋友們一起聊天、爬山。4.迴歸童年法,和小孩子們做一些遊戲,如踢鍵子、老鷹抓小雞等。
為了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從自身出發,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
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以後的人生道路。學習是學生的任務,也是學生的責任,學生的身心發展趨向是通過學習構建的,所以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活動一方面受家長和教師心理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已有心理知識的影響。他們面臨過高的期望和過低的自我實現,接連的失敗和巨大的成功共生的時代,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低谷之間的落差、責備批評與誇獎之間的距離等,都是決定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健康教育方法,還要做到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做到具體問題對症解決,達到理想效果。
三、教師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學會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和終極策略
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使之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技能培訓課之解開困擾謎團中,我們學到了關於“內在父母”、“內在兒童”、“內在成人”的含義、教師現實中普遍存在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和具體體現。主要體現在:逆反心理比較嚴重,與其難溝通;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學習比較被動,不是我要學而是要我學;自控能力比較差,管不住自己。這些知識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只要運用得恰到好處,就可以作為參考幫助解決教師現實中的問題,對教學起到關鍵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好自己和學生之間情緒上的變化問題,遇到問題首先要控制住情緒,做到遇事不慌不亂,沉著冷靜,用理性的態度解決問題。在和學生溝通時,要注意學生情緒方面的變化和心態上的變化。
1.弱化學生“內在小孩”的自我狀態
教師要不斷創新心理健康知識,和實際遇到的問題做到有機結合,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有效方法。如用唱歌、跑步等方法轉移自己的不好情緒,給學生提供發洩不好情緒的平臺,使其感到放鬆、自由;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犯了錯要讓其承擔這件事自然產生的結果,使其主動思考,調節行為,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強化學生“內在父母”的自我狀態
師生共同時,可以交換位置,站在對方的位置感受彼此。這種互換位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父母”行為,達到使學生敢於承擔責任,關愛他人的效果。
3.激發學生“內在成人”的自我狀態
學生自身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請他們從可行性方面依次對這些問題做出的解決方法進行判斷,從而做出最佳的選擇。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內在成人”的經驗,拓寬他們的思維方式,引導他們在出現問題時能夠主動解決問題。
總之,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只有同時打造師生心理健康,才能建設美好的未來,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師要不斷提升個人品質,不斷強化心理健康知識的創新,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做到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遇到工作和生活中不理想之處,要以遇事不驚的態度面對,學生要以身心健康的教師為學習榜樣,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提高發展適應能力,成為全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