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設計是七年級生物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圈教學設計
生物圈
一、分析教材
這是一節七年級的生物課。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生物的生存、延續和發展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認識到“家”中有很多成員,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處在動態變化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保護和改善環境是人類的迫切願望,加強環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環境意識,正確認識環境問題的現狀,學習解決環境問題的知識和觀念,並使學生的行為與環境相和諧,這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分析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小學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目中已瞭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各種各樣生物的名稱、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境是相互依存的關係,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七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的規律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於觀察、分析圖片,自己動手做實驗等能表現他們的活力。
七年級的學生不喜歡、不滿足簡單的教材裡的圖畫、文字,他們喜歡講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佈置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展的空間,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設計理念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教學中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物圈,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應該積極、主動認識並保護這個家;
2. 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發表的見解。
***二***能力
1. 使學生初步具有蒐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2. 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討論問題,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
1. 描述生物圈的範圍;
2. 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 嘗試蒐集和分析資料;
4. 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匯入課題。
1. 播放歌曲《大中國》,教師和學生齊唱。
[讓學生體會到家的溫馨和重要性。]
2. 歌中唱到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同時我們全世界人民還生活在一個比中國還大的家,教師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家的名字。
[讓學生對生物圈有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3. 比喻:地球──足球
生物圈***地球的表層***──一張薄紙
既然如此,你想了解這個家嗎?
4. 引入課題:生物圈。
[使學生在一種輕鬆而又好奇的氛圍中愉快地進入角色,開始本課的學習。]
***二***學生通過討論、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學習新知。
1. 生物圈的範圍。
***1***說一說: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
證一證:閱讀教材第11、12頁“生物圈的範圍”,看看科學家的觀點是否與自己的相同。 [給學生自由發言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出問題:通過驗證,哪些同學的觀點和科學家的一樣,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嗎? 引導學生概括出: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的深處,整個厚度約為20千米。
提出問題: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呢?
***2***角色扮演:全班學生分成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並做彙報表
演。
[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活動***一般前後四個學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既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還會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有極大幫助。如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表演結束,學生概括出:
***3***由此介紹:水圈、大氣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讓學生自己先猜想,再舉例說明,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想象的科學精神。] 結論:不是。
***4***設疑:為什麼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沒有呢?
2.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討論:學生分成6大組***確定1人為組長,及時、準確記錄該小組成員活動情況,以作學期成績參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比較教材第12、13頁的6幅圖片。
[分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討論題:
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麼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麼?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麼異同?
③為什麼乾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訊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2***彙報結果:以組間競賽形式,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出該組討論的結果,其他組成員和教師作評委,對各組的作答給予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通過競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和應用。]
***3***小結:
討論1:向日葵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
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討論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
牛生活在陸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討論3: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沒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所以乾旱會使糧食減產。
***4***質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
***實物投影***投影學生蒐集的多種資料,有文字的、有圖片的……
②如何獲得和分析這些資料?
引導學生回憶、並結合教材第12頁紅框中內容,掌握有關蒐集和分析資料的知識後小結:
資料形式:文字、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等。
對資料處理:整理並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發現探索的線索。
[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小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這些條件包括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6***知識遷移:任舉一種熟悉的生物,說說它的生存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嗎。
[遵循鞏固性原則。]
3. 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本節所學的知識點。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小結本節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並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讓學生設計一道題,儘量把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進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
有人設計了類似的題目:下列條件是該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則填“-”,問其他哪一個學生願意表現一下?***學生爭著回答。***
[讓學生大膽創新,改變以往教師考學生的方式,自己設計題目考自己,在提高創新能力的同時,也使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我想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這些條件一旦改變或不足時,對生物有沒有影響?生活在這個生物圈中的生物會不會對生物圈造成影響?
[培養學生虛心提問,學無止境的意識,併為下節課或以後的學習做鋪墊。]
4. 鞏固練習。
***1***你會填嗎?
***2***我來試一試。
我們在養花的過程中,經常給花鬆土、施肥、澆水、放在陽光下,天氣冷了,還要把花搬到屋裡,而且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種植物,這體現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與上述順序相對應,分別是*** ***
①陽光②水③空氣④營養物質
⑤適宜的溫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間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體現“STS”的教學模式,將所學的內容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物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
***3***課後想一想。
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否還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請蒐集資料說明你的觀點。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圈教學反思
本設計中匯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只是一首簡單、普通的歌曲卻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了,使他們愉快輕鬆地進入本節知識的學習。對於知識點的學習,採用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也是本設計的較成功之處。
讓學生學完知識,自己編一道題考一考其他的同學,並將編好的題目寫在預先準備的紙上,以便實物投影展示,“考”時由編題者當“主考官”,學生自願參與,“被考者”的回答正確與否,主要由編題者確認,對於較難的問題可以採取集體討論方式來解決。這樣,讓學生編題互問互檢,注重學生間相互評價方式的應用,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將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培養落到實處。
需要反思的是:1.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生物是一門新學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學生尚未進入正軌,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討論風氣、合作精神,出現了課堂氣氛鬆散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從這一方面狠抓學生,分組時採取責任制,責任到人,做到“組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 以後的教學過程要認真解讀、努力鑽研新大綱、新課程標準,儘量達到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