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養生進補

  秋冬季節天氣變涼,胃口也大開,於是,各種進補食材也紛紛在大家的餐桌上亮相。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秋冬進補三原則

  一、無病不濫補

  補法是中醫治療的一類,其最終目的是使人體陰陽平衡。因此凡是對身體有補益的方法,都是“補”。尤其對於健康人來說,進補並不一定要用藥,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的生活規律,適當的體育鍛煉,平衡飲食等都能起到“進補”的作用。

  二、忌過量進補

  任何補品過量服用都是有害的。所謂“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並不科學。“進補”必須達到生理機能的平衡,“陰陽調和”才合理。

  三、進補宜先調脾胃

  經歷漫長酷夏,人體脾胃功能減弱,立秋後貿然大補會加重脾胃負擔。因此進補前要先給脾胃一個調整期,先進食一些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品,如魚、瘦肉、禽蛋等,同時進食一些健脾的中藥,如苡仁、山藥、芡實。

  藥膳進補四注意

  一、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藥膳應因人而異。一般而言,溫補藥膳適合於陽虛體質;清補藥膳適用於體型較胖、陰虛陽亢、肝氣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補藥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對體質較差、陰陽兩虛、氣血兩虧者也較適用。老年人氣血衰少,生機減退,適於補益肝腎為主。切不可認為只要是藥膳,任何人吃了都能達到滋補的效果。再則,處於不同地理環境的人由於氣候不同、生活習俗不同等因素,在體質、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選擇藥膳應隨地域而注意輕重厚薄,及南甘、北鹹、東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二、因時而宜

  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四季不同,選擇藥膳,也需順乎時令,合乎時序,如選擇養生調補藥膳,春季宜溫補,夏季宜清補,長夏宜淡補,秋季宜平補,冬季宜滋補。如用藥膳不分季節,就會進之不當,食之無益,反而有害。如當歸羊肉湯,當歸、羊肉均屬溫熱之物,適宜於冬天進補,而夏天天氣炎熱,如若食之,就會熱上加熱,進之不當。

  三、掌握劑量

  西藥有嚴格的用藥劑量,中藥也很講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關係著藥效。而對藥膳組方中有過極之偏或含有毒成分或難以入膳之味的藥物,要適當加工,以達到潔淨、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及矯正不可入膳之味。如果不分劑量及毒性大小,盲目使用,也是很危險的,有時會引起嚴重後果的。如有人一次用20克人蔘煨湯,服用後導致鼻出血的事例,應引以為戒。

  四、合理配伍

  藥膳講求配伍,中醫在用藥過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說。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以及辛、甘、酸、苦、鹹五味,配製藥膳必須根據藥物的性味來定,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適得其反。做藥膳用藥如同中藥的煎法,按照規定哪種先煎,哪種後煎,如薄荷辛溫芳香,若燉煮時間一長芳香氣味易散發,就會降低藥效。

  秋冬季節如何進補?

  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大雪節氣前後,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官西釉子、臍橙雪橙都是現在的當家水果。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棗湯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的時候吃火鍋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年輕人進補忌 “偏食”

  很多年輕人喜歡按自己的口味進補,以為這樣既是對身體有益,又兼顧了自己的飲食愛好。事實上長時間偏愛某一種食物進補身體可能發展成“偏食”或“嗜食”,極易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而且不同的季節,保健食物也有所區別,因此,根據不同季節和身體狀況予以調整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豆類及豆製品可提供充足的植物蛋白,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等。秋季要補充因夏季氣候炎熱、食慾下降導致的營養不足,上班族更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保持腸道水分,利於吸收和營養平衡。

  二、老人別“逢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也不易消化吸收,若老人多吃,往往使腸胃不堪重負。再加上肉類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某些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復發誘因,因此建議老人在進補時多補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新鮮水果和蔬菜,不僅有利於潤肺潤燥,同時也兼顧補充營養。秋天氣候乾燥,老人也可適當多進食些蜂蜜、芝麻等食品,既能補脾胃,又能有效防治秋燥帶來的肺及胃腸津液不足引起的乾咳、咽乾口燥、腸燥便祕等身體不適。

  三、四類人冬季需要特別進補

  陽氣虛弱者時值冬至,天寒地凍,為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之季。陽虛的人常會流清水涕、手足冰涼、易生凍瘡、夜尿頻頻。這類人可用乾薑、人蔘、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為需要。同時還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等,以期陽氣生髮。

  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氣管炎、凍瘡、尿多症等冬至病,在中醫看來屬腎氣虧虛、陽虛外寒。調治的辦法是溫藥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馬、狗腎、人蔘、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藥進補,還可以食補之,如生薑肉湯對咳喘療效較好。附子生薑桂枝湯對防治凍瘡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養生益壽者養生益壽,冬至進補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原則上說,有不足就要補充。例如,用腦多者應經常吃核桃,體力消耗大者,要及時補充水果、蔬菜等。補多少、怎麼補,要因人而異。

  防春夏病者醫學家們證實,冬天調養得好,春夏發病就少。正是基於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蔘、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後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進補的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嚴冬多吃狗肉有好處。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切忌吃狗肉後喝茶。

  二、忌虛實不分。

  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同時應分清補品的效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三、忌慕名進補。

  雞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豐富,但膽道疾病患者、膽囊炎和膽結石症常發作者、腎功能不全者都不宜喝雞湯。

  四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