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初三學化學的五點建議

  隨著初三第一學期的日益臨近,有關化學學習問題也將隨之而來,那麼,我們初三同學應該怎樣搞好化學學習呢?
  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跟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聯絡,我們同學要積極尋找、發現和獲取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如:鋼鐵為什麼久置會生鏽?為什麼鋼鐵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鏽?燃料燃燒時為什麼鼓入空氣,火焰會更旺?潮溼的煤炭為什麼會比干燥的煤炭燃燒的更旺?在麵粉中加人發酵粉***小蘇打***,蒸出來的饅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小孔?如果我們同學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就注意結合這些實際現象,那麼學化學就變得生動而有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的東西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果。
  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化學作為九年級的新課程,而我們頭腦中的化學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毫無疑問,確實有許多基礎性內容需要記憶。任何學習都離不開記憶。因此,我們同學應該學會正確而有效地記憶化學內容。
  對於文字較少而又零亂的難以記憶的小問題要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奇特的聯想,如氫氧化鈉的用途是:用於制肥皂、煉製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上,可記為:“紙***織***上染了肥油。”濃縮記憶法就是針對一類化學知識或規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可選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詞縮略成提綱進行記憶。如實驗室製氧氣的七個實驗步驟記為:“檢、裝、夾、點、收、移、熄。“檢”指檢查裝置是否漏氣;“裝”指往試管裡裝藥品;“夾”指把試管夾在鐵架臺上;“點”指點燃酒精燈;“收”指收集氣體;“移”指把導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滅酒精燈。再如過濾操作中的注意點濃縮為:“一貼、二低、三靠”,等等。
  另外,我們還應該重視化學實驗,逐步培養自己的基本化學思維。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應該積極大膽地開展實驗。一方面,有利於我們同學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實驗幫助我們同學理解和記憶化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同學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是帶著問題進行實驗的,其中要一邊觀察,一邊記錄現象,還要對現象進行分析,最後才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有利於我們同學瞭解化學知識的獲取過程;有利於我們同學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有利於我們同學建立正確的化學思維模式。一旦同學的基本化學思維建立了,那麼,無論多麼紛雜的現象,我們都能做到思路清晰;無論是多大數量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都有其規律可循,我們學習化學就會變成一樁很輕鬆的事情。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複習時應該注意歸納整理、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利用編寫提綱、列圖表等方式把知識加以系統化。同時,在記憶中可以適度多記些,如我五次記會了,再多記兩次,增加學習程度可以使記憶得到鞏固。心理學研究指出,一般學習程度以150%為佳。
  複習時應注意排除記憶內容間的干擾,把相似科目的內容放在一起記容易干擾,再就是中間的內容比兩端內容容易忘,這是由於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的原因。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材料對後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是指後面學習的材料對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
  為了防止這些干擾,對中間的部分應該採取多複習幾次的辦法,或採用分散記憶的方法來加強這個部分的記憶。
  早上與晚上的學習時間由於受到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的影響較少,應有效利用材料來記憶。有效記憶的方法多多,但共同點是要學會記憶,即要了解記憶過程中的動機作用、組塊作用、複習作用。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可靈活運用好的記憶方法。
  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到了初三,各學科的學習任務都很繁重,我們必須注意各學科的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建議同學在開學以後的八至十週這段時間內,適當地多化些時間,對化學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等內容做到課課清、天天清,經常複習鞏固,做到融會貫通,那麼,初三化學入門關就算順利通過,這為今後的化學學習將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