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的論文
中國的酒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論唐詩中的酒文化
摘要: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國度。古人云:“無酒不成詩”,遍覽中國古代的文化典籍,酒與詩,相輔相成,水乳交融,並由此衍生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國詩酒文化。特別是在唐代,詩人與酒更有著不解之緣。
關鍵詞:唐詩;酒文化;意蘊;精神內涵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國度,中國的古代詩詞中包含了許多關於“酒”的詩句。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始終與酒有著難以割捨的不解之緣。古人云:“無酒不成詩”,遍覽中國古代的文化典籍,酒與詩,相輔相成,水乳交融,並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國詩酒文化。
在歷代文人的精神世界裡,酒不僅是一種物質飲品,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精神的象徵。在文人與酒之間,總是有著說不盡的情緣。特別是在唐代,詩人與酒更有著不解之緣,酒伴隨他們吟詠詩文,抒唱心緒,酒助詩興,詩傳酒情,為後人留下無數精深華妙、蕩氣迴腸的樂章。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詩酒結合的鼎盛時期。唐詩中有無數名篇,都與酒有關。除了李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王維的《渭城曲》,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翰的《涼州詞》,白居易的《勸酒》等一系列詠酒詩之外,即使那些並非詠酒的許多名詩,也大都是詩人酒後之作。詩人在詩作中著力表現唐代的酒文化,表現自己情感世界的豐富性、複雜性和深刻性。這些唐代詩歌中博大精深的詩酒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奇珍異寶。
一、傷別離愁之“酒”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離別是人生常事。依依惜別之時,一壺好酒能夠寄託濃濃的情思,也能將滿懷的深情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描述了與友人之間的拜別之情。詩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將傷別之情寄於“酒”中,主人每每勸朋友再飲一杯,總有飲之不盡、不願惜別之情,對故人的一片心意和真情,都在這杯酒之中。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賈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也寫出了酒在傷懷離別時的角色和地位。
二、邊塞詩中的“酒”
邊塞詩是盛唐時期一種重要的寫作題材。唐代的邊塞從軍生活作為一種普遍題材出現於許多詩人的筆下,它表達了唐人在積極開拓外部世界時所產生的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遼闊的視野、守邊禦敵的信心。
高適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寫道:“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詩句展現出了文人在即將踏上從軍的征途時,在他們高舉的杯杯餞別酒中透露出的澎湃於其心中的時代精神。詩中沒有絲毫依依不捨的離情,而是化悲涼惆悵為豪邁雄健,別開生面又不同凡響。
此外,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詩悲壯雄渾,更是抒發了征夫們視死如歸的悲壯和激昂。吟詠著這豪邁的詩句,今天的讀者也不禁要豪情滿懷,熱血沸騰。
三、獨酌、詠懷之“酒”
唐代的詩人們有時獨酌杯酒,抒發人生感慨,他們或激進慷慨,催人奮進;或感慨仕途失意、懷才不遇;或悲嘆人生坎坷而處於矛盾、苦悶和焦灼中。他們以酒寄情,託物言志,詠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詩人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詩寫出只有圍爐對酒才更適合於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充分展現出詩人的閒適自得之態;李白的《行路難三首》***其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制、感情的激盪變化;王維的《少年行》中“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表現出一種年輕遊俠的不羈性格;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說道:“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是一種神采飛揚的唱詠抒懷之情……
四、憂國傷懷之“酒”
唐代詩人眾多,不同的生活境遇造就了不同的詩作,也通過美酒的激發表達著各種不同的感情。其中,一些詩人雖然已經因被貶而脫離了權位,遠離了國家的政治力量,但仍然存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並通過詩作展現出來。杜甫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的《登高》就是這樣一篇佳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是杜甫在晚年時分,遇重陽節登高時,遠眺著長江的美妙秋景,被眼前景物所傷情,滿目的蕭然使他感慨起自己漂泊的生活和境遇。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並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五、酒的其他內涵
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如畫的抒情詩,詩中行人通過尋訪酒家,安慰自己孤獨寂寞的心靈,抒發了濃濃的懷鄉之情。
逝者長已矣,託體同山阿。李白的《哭宣城善釀紀叟》“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是對友人追悼的輓歌,表現出詩人睹酒思人、往事如昨、物是人非的慨嘆。
元稹的詩《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怪來醒後旁人泣,醉裡時時錯問君!”這是元稹對亡妻的真誠執著的愛戀,字字深情,讀來沉痛感人。
總之,唐詩與酒的結合,集合了酒的自身特性、詩的本質特徵和時代的特色暈染,使唐代的詩人更加具有激情和靈感,巧妙地將酒和詩融合在一起,把情感賦予文字當中,展現著唐代的社會生活和唐代詩人的心路歷程。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將喜怒哀樂全都傾倒在酒中,把高雅的情趣依附於酒中,把美好的精神寄託在酒裡,他們反覆吟詠,把酒文化醞釀成甘甜、芳醇、濃烈的佳品。酒已經深深地融入到唐詩的靈魂中,詩酒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徐連達.唐朝文化史 [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肖文苑.唐詩與酒 [M] .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
[3]、蕭家成.昇華的魅力——中華民族酒文化 [M] .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
[4]、李延梅,汪東峰.淺議唐詩中的酒文化.《延安教育學院學報》 2007.
[5]、葛景春.詩酒風流——試論酒與酒文化對唐詩的影響 [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下載篇2
淺談中醫裡的酒文化
【摘要】醫與酒的關係由來已久,藥酒作為我國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至今在國內外醫療保健事業中,仍享有較高的聲譽。詳述歷代醫學文獻中的酒文化,以及飲酒養生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中醫;酒;文化
我國是酒的故鄉,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在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飲酒的記載。酒與飲酒,早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酒文化與中國傳統醫學更是有著長遠而密切的聯絡。
酒有多種,然其功效大都為“通血脈,溫腸胃,御風寒”。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溫能祛寒,辛能發散,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蠲痺散結、溫陽祛寒;又因酒多為穀物釀造,味甘能補,故還可補益腸胃。此外,《博物志》記載:“昔有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飽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此酒勢辟惡,勝於他物之故也。”可見酒還能殺蟲驅邪、辟惡逐穢。
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之性。《漢書・食貨志》中說:“酒,百藥之長”。對於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在眾多的藥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藥,另一方面是說,酒可以提高其它藥物的效果。酒的發散之性可以幫助藥力外達於表,使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也能使滋補藥物補而不滯。其次,酒有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藥的多種成分都能夠溶解於酒精之中,許多藥物的有效成分都可藉助於酒的這一特性提取出來。此外,酒精還有防腐作用,能儲存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而不變質。
古人不僅常用酒來服藥,更是將各種中藥與酒一起經過浸泡或煎煮製成酒劑,以藥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療又可預防疾病,由此發展出我國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藥酒。藥酒的發明,是醫療史上的一大進步。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我國現存可見最早的藥酒記載,全書283方中用酒就有40方之多,只是其所記載的藥酒,並沒有具體的方名。
最早的藥酒命名,現見於《黃帝內經》。全書共記載13首藥方,其中有用雞矢和米酒製成的“雞矢醴”,和用左角發和美酒製成的“左角發酒”。以單味藥或一方中主藥的藥名作為藥酒名稱,成為後世藥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內經》中還有大量關於藥酒的論述,如《素問・湯液醪醴論》:“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以為備耳”。《素問・血氣形態篇》曰:“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醛藥”。《素問・玉版論要篇》載:“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之主治,二十一日已;見其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採用煎煮法和浸漬法制備藥酒大致始於漢代。約在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曾有論述,“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用酒浸漬,一方面可使藥材中的一些藥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藥勢,療效也可提高。東漢醫家張仲景的名著《金匱要略》中,就有多個浸漬法和煎煮法的例項。如“鱉甲煎丸方”,以鱉甲等二十多味藥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藥,煎為丸。還有一例“紅藍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藥物後供飲用,以治療婦人腹中刺痛。
唐宋時期,藥酒療法到達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唐代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載藥酒應用範圍已涉及內、外、婦、五官諸科。《千金要方》卷七列有“酒醴”專節,卷十二設“風虛雜補酒煎”專節。《千金翼方》卷十六列有“諸酒”專節。王燾所著的《外臺祕要》卷三十一設“古今諸家酒方”專節。宋代官修的方劑鉅著《太平聖惠方》所設的藥酒專節達六處之多。用藥味數較多的複方藥酒所佔的比重明顯提高,是當時的顯著特點。
元明清時期,藥酒在整理前人經驗、創制新配方、發展配製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蒙古族營養學家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關於飲酒避忌的內容,具有重要的價值。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25條下,設有“附諸藥酒方”的專目,列有69種不同功效的藥酒。繆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對藥酒的製作和服用方法有詳細的論述。此外,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濟方》、王肯堂的《證治準繩》,清代吳謙等人的《醫宗金鑑》、汪昂的《醫方集解》、程鍾齡的《醫學心悟》等書,均收錄有多種藥酒方,藥酒到此時已發展的較為完整。
酒之所以受到古代醫家的重視,一個重要原因是飲酒具有養生保健作用。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講究飲酒方式便是其特點之一。飲酒方式得當,才會有益於養生;方式不當,“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損軀命”。
元人賈銘在《飲食須知》中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又說“飲冷酒成手戰”,說明酒在不冷不熱時喝才是適宜的。
《呂氏春秋・盡數篇》說:“凡養生,莫若知本……飲必小咽,端直無戾”。清代朱彝尊撰寫的《食憲鴻祕》提出,“飲酒不宜氣粗及速,粗速傷肺。肺為五臟華蓋,尤不可傷。且粗速無品”。這是講飲酒應慢,不可速飲豪飲。
《養生要集》中有這樣一段話:“酒能益人,亦能損人。飲之失度,體氣使弱,精神侵昏”。可見飲酒需適度,無太過,亦無不及。太過傷損身體,不及等於無飲,起不到養生作用。
綜上所述,酒在中醫治療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本身是藥食兩得之品,很多藥物因酒制而直達病所,提高療效,藥酒更是病人樂於接受的一種治療形式。我們應積極發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獻中的相關內容,更好地繼承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
參考文獻
[1]辛智科.中國古代藥酒發展史略[J].陝西中醫,1992,13***1***:44-45.
[2]吳成國,操亦孌.酒文化與醫學芻議[J].醫學與社會,1998,11***5***:29-31,37.
[3]呂中茜.酒為百藥之長[J].湖北中醫雜誌,2012,34***10***:32-33.
>- 中國酒文化的論文
- 高中應屆畢業生學生畢業自我評價
- 七年級下冊歷史張騫通西域教案
- 開發右腦潛能的音樂
- 龍飛鳳舞的意思和造句
- 怎樣給腎臟排毒腎臟排毒吃什麼蔬菜
- 餐飲店開店計劃書策劃書範本
- 學生會換屆主持人串詞
- 過零丁洋書法作品精選
- 兒童繞口令大全經典版
- 防盜門彈簧如何安裝
- 新員工入職自我介紹演講稿5篇
- 電力碩士論文
- 不適宜練平板支撐的人有哪些
- 讚揚母愛的勵志名言
- 處女座的女生對待感情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 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試題
- 最美的對視閱讀題答案
- 鏟字該如何組詞與造句
- 重慶交通大學簡歷封面背景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