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及其控制論文

  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機制下,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不但要在成本、價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須大量地運用商業信用促銷。但是,某些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不強,為了擴銷,在事先未對付款人資信情況作深入調查、對應收賬款風險進行正確評估的情況下,盲目地採用賒銷策略去爭奪市場,採用較寬鬆的信用政策,只重視賬面的高利潤,忽視了大量被客戶拖欠佔用的流動資金能否及時收回的問題,從而成為應收賬款風險加大的主要原因。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淺談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及其控制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 要: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和管理不善、不注重商業票據結算等是產生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應收賬款造成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貼現成本高,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為了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控制,應調整業績考核指標,加強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加強客戶的信用調查和監控,實行有效的資信管理與控制嚴格考核銷售部門,採取靈活有效的清欠措施。

  關鍵詞:應收賬款;風險管理;負債率;企業成本

       論文正文:

淺談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及其控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價格、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等傳統的策略外,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的賒銷成為企業擴大銷售的重要手段之一,於是就產生了應收賬款。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提供商業信用的結果,一方面可以擴大產品的銷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的應收賬款,造成機會成本、壞賬損失等費用的增加,形成應收賬款風險,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通常情況下,應收賬款的風險與應收賬款的規模成同比例增長,企業利用商業信用實現的銷售額越大,承受的應收賬款風險就越高。因此,對應收賬款還進行有效風險控制,增強風險意識,制定防範措施,是現代企業經營與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1 應收賬款風險分析

  應收賬款風險是指由於企業應收賬款所引起的壞賬損失、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具體而言,應收賬款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應收賬款不斷增加,易造成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

  企業應收賬款餘額不斷增加,一方面使流動資金出現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業不得不舉債經營。為了維持經營,企業在高負債率經營的情況下,以大量舉債為生。此舉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致使經濟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業邁向了資不抵債的邊緣。

  1.2 現款回收率低,貼現成本高

  企業為了及時收回貨款,大量吸納承兌匯票成為可能。有的企業現款回收率不足10%,承兌匯票佔了70%以上,為及時變現應急,不得不承擔高額的貼現息。

  1.3 以物易物相互抵賬,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以物易物相互抵賬、抹賬來清理應收賬款實屬企業間的無奈之舉,多數以物抵債的價格都在高出當前市場價格的40%以上。抵回的實物,企業一方面再以高價抵出,另一方面則根據需要用於生產或以當前市價賠款銷售,其結果是企業獲取了維持基本生產所需資金,但承擔了鉅額損失,出現了顧此失彼的尷尬局面。

  1.4 貼點換錢應運而生

  近一個時期以來企業的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有的月平均餘額甚至達到了年銷售收入的60%以上,為了求得生存,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不得不借助一些私營企業的“靈活”手段,將應收賬款以15%~25%的鉅額損失換取所謂的“貼點”換錢。此舉雖然暫時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其惡果不容忽視:一是打亂了正常的經營秩序;二是助長了腐敗之風;三是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2 應收賬款風險產生的成因

  2.1 企業追求片面的競爭,缺乏風險防範意識

  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機制下,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不但要在成本、價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須大量地運用商業信用促銷。但是,某些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不強,為了擴銷,在事先未對付款人資信情況作深入調查、對應收賬款風險進行正確評估的情況下,盲目地採用賒銷策略去爭奪市場,採用較寬鬆的信用政策,只重視賬面的高利潤,忽視了大量被客戶拖欠佔用的流動資金能否及時收回的問題,從而成為應收賬款風險加大的主要原因。

  2.2 企業內部控制不嚴

  有些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缺乏規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虛設。財務部門不及時與業務部門核對,銷售與核算脫節,問題不能及時暴露,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時,賬齡老化,卻任其發展,存在應收賬款長期掛賬現象。

  2.3 企業內部激勵機制不健全

  在某些企業中,為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往往實行職工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只關心銷售任務的完成,採取賒銷、回扣等手段強銷商品,使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而對這部分應收賬款,企業未採取有效措施要求相關部門和經銷人員全權負責追款,導致應收賬款大量沉積下來,給企業經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 應收賬款風險的防範與控制

  為了減少或降低應收賬款風險,加速企業資金週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企業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強對應收賬款風險的防範與控制。

  3.1 制訂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稱應收賬款政策,是指企業在採用信用銷售方式時,為對應收賬款進行規劃和控制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規範。信用政策是企業財務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條件、信用額度和收賬政策四部分。

  3.1.1 確定正確的信用標準

  信用標準是企業決定授予客戶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標準,也是企業對於可接受風險提供的一個基本判別標準。信用標準較嚴,可使企業遭受壞賬損失的可能減小,但會不利於擴大銷售。反之,如果信用標準較寬,雖然有利於刺激銷售增長,但有可能使壞賬損失增加,得不償失。可見,企業應根據所在行業的競爭情況、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權衡,確定合理的信用標準。

  3.1.2 採用正確的信用條件

  信用條件是指導企業賒銷商品時給予客戶延期付款的若干條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現金折扣等。一般來說,企業在確定信用條件時,應當比較提供信用條件的成本與加速收賬帶來的收益, 如果提供信用條件的成本小於加速收款帶來的收益,提供現金折扣就是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合理的。

  3.1.3 建立恰當的信用額度

  信用額度是企業根據客戶的償付能力給予客戶的最大賒銷限額,確定恰當的信用額度能有效地防止由於過度賒銷超過客戶的實際支付能力而使企業蒙受損失。在市場情況及客戶信用情況變化的情況下,企業應對其進行必要調整使其始終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風險範圍之內。

  3.1.4 制定可行的收賬政策

  企業對各種不同時期應收賬款的催收方式,包括準備為此付出的代價,這就是收賬政策。制定收賬政策時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企業信譽尚可,目前遇到暫時的困難而不能及時支付賒銷貨款的情況,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其渡過難關,對以便將來能夠收回貨款並保持業務關係,對有實力支付而近期不願意支付的客戶,應要求對方制定還款計劃並提供相關的擔保,確保其能逐步還款,如對方不予以配合,為保護企業的利益,盡力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必要時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3.2 加強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

  信用政策建立以後,企業還要加強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2.1 做好客戶的資信調查

  企業在作出是否對客戶提供商業信用以及對哪些客戶提供、賒銷的額度多少等決定之前,首先要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調查,做到知彼知己,防患於未然。企業應廣泛收集有關客戶信用狀況的資料,並據此採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方法評估客戶的信用品質。取得分析結果後應注意或減少與信用差的客戶發生賒賬行為並對往來多、金額大或風險大的客戶加強監督。根據客戶的資信狀況,確定所能給予的最大賒銷,預防壞賬損失的發生。

  3.2.2 制訂合理的賒銷方針和結算方式

  企業可借鑑西方對商業信用的理解,制訂適合自己的可防範風險的賒銷方針。如:①有擔保的賒銷。企業可在合同中規定,客戶要在賒欠期中提供擔保,如果賒欠過期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條件銷售。賒欠期較長的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風險一般比賒欠期較短的壞賬風險要大,因此企業可與客戶簽定附帶條件的銷售合同,在賒欠期間貨物所有權仍屬銷售方所有,客戶只有在貨款全部結清後才能取得所有權。若不能償還欠款,企業則有權收回商品,彌補部分損失。另為,企業可以根據客戶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信用狀況,選擇適宜的結算方式。即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較強,信用狀況較好的客戶,可以選擇風險較大的結算方式***如分期收款等方式***,這樣有利於購銷雙方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的夥伴關係,擴大銷售網,提高競爭力。反之,則應當選擇風險較小、約束能力比較強的結算方式***如預收貨款等方式***。

  3.2.3 建立賒銷審批制度

  建立賒銷審批制度,強化管理。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和管理方便,設立一個賒銷審批制度,規定在一定額度內的銷售由特定權力的人員批准,各經辦人員只能在各自的許可權內辦理審批,超過限額的,必須請示上一級領導同意後方可批准,金額特別巨大的,需報請企業最高領導批准。同時,應落實責任制,各經辦人員經辦的業務應自己負責,並與其經濟利益掛鉤,要求其對自己經辦的每筆業務進行事後監督,直至收回資金為止。

  3.2.4 加強財務監督管理

  財務部門應及時進行賒銷業務的賬務處理。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當賒銷業務產生時,財務按權責發生制及時入賬,並據此設定“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和“壞賬準備”等賬戶,相關的總賬和明細賬應由不同的人員分工負責,加強相互控制。企業應根據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情況,以及其他一些已經掌握的相關資訊進行合理的估計並確定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定期統計應收賬款各客戶的賒銷金額、賬齡及增減變支情況, 必要時應向債務人函證,對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將賒銷結果及時反饋給企業主管領導和銷售,為評估、調整賒銷客戶的信用等級提供可靠依據。企業財務部門對已經形成的應收賬款應定期向賒銷客戶寄送對賬單和催交欠款通知書。負責營銷的部門及有關人員應積極配合財務部門及有關人員做好此項工作。

  3.3 建立和完善應收賬款工作責任制度

  為防止銷售人員片面追求完成銷售任務而強銷盲銷,企業應在內部明確追討應收賬款不是財務人員而是銷售人員的責任。同時,制訂嚴格的資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實際收到貨款數作為銷售部門的考核指標,每個銷售人員必須對每一項銷售業務從簽訂合同到回收資金全過程負責。堅持“誰經辦、誰催收、誰負責”的原則,作到人員、崗位、責任三落實,在經辦人、責任人調離換崗時,應向部門主管報告清欠工作進展情況,這樣就可使銷售人員明確風險意識,加強貨款的回收。

  總之,合理有效地防範與控制應收賬款的風險應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應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經營部門應樹立全新的營銷觀念,加強客戶信用管理,明確有關部門和人員職責。財務部門應加強監督,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使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