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也是課堂為話題優秀範文

  課堂指在教室裡,老師給我們上課,讓我們學到知識,懂得道理。生活中有些現象能夠成為我們的課堂。

  篇1

  在生活中處處有課堂,除了在教室內我們學到的內容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外面學到課堂內所學不到的知識,同時還可以讓我們體驗到生活並學習。在前幾個星期,我們學習舉行了持續三天的六年級軍訓生活。我們在那裡學到了要遵守紀律、聽教官的話。

  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去了軍訓的操場上。教官告訴我們一定要遵守紀律還要聽教官的話,事後,我們還學習了站軍姿,最後,練習了“齊步走”,讓我意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我們手挽著手,大家一列一列的走。首先,我們先站軍姿,腳跟合攏,腳尖張開60度,教官先讓我們在原地站5分鐘,中間不可以做任何小動作不可以動一下,只要一個人動就多加1分鐘,我們都用手貼緊褲縫,原地不動,不過一會兒,一位同學堅持不住了,就動了一下,我們全體多了1分鐘,幾秒之後,又加上了1分鐘。終於,教官讓我們放鬆了一下。那段時間十分的艱苦,讓我明白了這也是課堂。

  我們還學習了“齊步走”,一開始,我作為排頭,走得比較快,步子又跨的大,以至於排尾那些小個子的同學走得很快也很急,使隊伍一點也不整齊;第二次我跨的比較與的小,教官告訴我不要刻意的跨小,只要自然一點,走得慢一點,步子稍微小一點,讓排尾的同學跟得上就行了;我聽了教官的話,效果就比之前好一點了,慢慢地,我們一排團結了起來,就相對比其他三排配合得要更加好,但偶爾還會有一點小的不和諧。這也是課堂,它教會了我們許多。

  通過這次連續三天的軍訓生活,讓我明白了:我們隊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團結友好,不可以自顧自,不顧團體。軍訓生活,也可以說是課堂,那是除了語、數、英之外的課堂,我在那裡知道了我們一定要團結。

  篇2

  我生平沒有種過豆,那天,媽媽帶我去老家,姥姥叫我去幫她種豆。

  我提著幾千克豆,蹦蹦跳跳地跟在姥姥身後,晨光溫和地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來到山坡上,姥姥就開始挖坑,吩咐我放豆,平時我看人放豆,那動作就像小雞啄食。於是,我也沒問姥姥,就忙著放起豆來。放過幾把豆之後,姥姥連忙叫我停下來:“你怎麼可以這樣放呢?照這樣下去,1千克豆不是隻能放幾個坑嗎?每個坑放六七粒就足夠了,還有你把豆子撒得到處都是,那樣發芽率會很低的,必須把豆子放成一堆。”

  我聽了姥姥的話,覺得不無道理,就繼續放起豆來。黃豆粒那麼小,我好不容易數了七粒放坑裡,眼看姥姥已經挖了幾十個坑了,而我還只放了幾個坑,我急得連汗都冒出來了。姥姥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放下了鋤頭,向我走來“你怎麼了?動作這麼慢?”姥姥說。“都怪這黃豆粒太小,數七粒要老半天。”我不耐煩地回答。姥姥聽了噗哧一笑:“看你,也不想想,我叫你放下六七粒,你就放七粒,你把書不是讀呆了?多一兩粒,少一兩粒,有什麼關係!做事關鍵得講效率呀,照你這樣下去,幾千克豆,不放兩個月才怪呢!”說著,姥姥就給我做示範,只見他左手提著籃子,右手的五個手指不停的捏豆,捏一下,就彎著腰把豆子放進坑裡,那動作好快!我檢查姥姥放過的每個坑,咦!奇怪,怎麼每個坑的黃豆都差不多,而且是成一堆的。我忍不住了,連忙對姥姥說:“姥姥,讓我來吧!”姥姥把豆子給我,我照著她的樣子放,果然好多了,我越放越來勁,動作也越來越快。

  約莫過了一個鐘頭,我的熱情開始冷淡下來,我累得有點腰痠背痛了!加上那火辣辣的太陽,晒得人抬不起頭,再看看手中的豆,還有一半沒放完。我實在不想幹了,想想在屋裡歇涼的滋味多好。抬頭看見姥姥還在埋頭挖坑,我不好意思開口,但手腳慢下來了。姥姥好像看出我的心思,笑著說:“受不住了?你不是學得很快嗎?快拿出開頭那種幹勁來,堅持下去,就是勝利!”聽了姥姥的話,我臉上有點發燒,姥姥這麼大把年紀了,還不怕累,我又有什麼資格在困難面前退卻呢?

  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種豆跟我在課堂上做習題,沒什麼兩樣。萬事開頭難,只要堅持下去,終究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困難。這一點,是我在勞動實踐這個大課堂中,感受最深的!

  篇3

  曾幾何時,我們蹣跚學步;曾幾何時,我們鸚鵡學舌。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課堂,缺乏的只是領悟。

  月色皎潔,夜嗚嗚黑,星光依舊,河中的月靜靜地躺在其中,要不是風吹亂了湖面,在湖中蕩起漣漪,真是分辨不出。欣賞著這般景色竟深深陶醉,就像品著上好的佳釀,自己竟不勝酒力,婉轉間便酣然入夢。

  覺醒時已經午夜,月色較先前黯淡許多,夜寂靜地存在,望遠處,彷彿天地連在了一起,地上那點稀稀燈火怎能將他們分離?忽然從樓上傳來絃樂之音,聽著音色料想便是吉他,這種來自於指間的音符最能打動心絃,而獨奏更顯奏曲人的氣質。琴聲清脆又利落,如同富有經驗的園丁修剪植被一般,既快又準,可見奏曲人的和絃功底不一般。我驚訝於身邊竟有這能人,不曾料想到。曲子婉轉、優美,拍子井然有序,彷彿將人帶入夢境一般。我不僅陶醉於這夜晚湖光月色,更沉迷於樓上音樂。

  伴隨著曲子的漸漸收尾,讚歎之情猶然而生。然而曲子卻戛然而止了,只差最後華麗地昇華曲風,曲子就完美了。我不禁惋惜,就像拼圖拼完了卻少了重要的一塊,讓人好生彆扭。我像是散了場卻不願離去的觀眾歇斯底里地期待下次演奏者完美的演奏;像是下了課卻痴迷音樂不願離去的學生。

  只聽到樓上又傳來了聲音,這次卻不是曲子,卻是一個個音符,按好和絃後一個個彈出的音符,沒有上次的拿捏準確,彈奏連貫,還有斯斯手指碰弦的雜音,沒有了先前的美感,這種枯燥的練習聽者都些許煩躁,我些許有些懷疑是不是換了彈奏者,只越想越像,便肯定了。然而練習次數的增多,不斷地碰弦,結尾逐漸連貫,碰弦次數減少,曲子漸漸明朗。細細聽著便能跟前面連起來,又越發的像原來的彈奏者。再仔細想想,脈絡便清楚起來,前曲的完美是基於堅持不懈地多次練習,勤奮努力,並不是渾然天成。這便想到自己,望著掛在牆上積著灰的吉他不經動容,想當初不顧家長反對憑著一時興趣學起吉他,今日卻成了家中擺設,不禁落有遺憾。若勤如此,我便不是聽者而彈奏者了。

  這也是課堂!那持之以恆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韓愈曾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月因日日到來,光照大地,才有這等良辰夜景,植被因日日生長,天天如一,才有了美景的生機與活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