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廠實習體會
這次的煉油廠實習,我更深刻的瞭解了維修工的工作,體驗了更接近自己的生活,經歷了不一樣的三個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實習的時間總是很快,轉眼間已經來到煉油廠一個多月了,這是我首次參加煉油工作後的實習,在這邊充分體會到了工作與學習的不同,同時也在慢慢改變自己的心態,慢慢的去適應角色的轉變。
我是2016年1月10日開始進入煉油廠的實習生活,雖然以前也在化工廠有過短暫的實習,但是這次是我第一次能夠深入到車間作為一名實習操作工的實習。經過半個月的三級安全教育後,我被分到了重整車間的40萬噸/年柴油加氫——臨氫降凝裝置執行二班,學習柴油加氫的具體工藝流程及操作等。
在班組裡,班長為我和同事安排了同一個師傅,師傅每次去現場我們都會認真的聽師傅的講解,做好筆記,師傅教會了我們很多現場的知識,這些都是我們從課本上無法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在現場學習中,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整個生產流程,瞭解每個裝置的作用。在我們操作的裝置中共有21個罐,2個反應器,1個分餾塔,1個加熱爐,6個管殼式換熱器,3個空氣冷卻器,12個泵,2個壓縮機及多種過濾器、阻火器等。我們負責的生產流程主要是把來自中間灌區的催化劑柴油經過一系列的除雜質除水後與混合氫一起加壓、混合、加熱後,經過加氫反應與降凝反應脫除油品中的硫、氧、氮及金屬雜質同時使烯烴飽和,然後經過換熱,通過高壓分離器和低壓分離器除掉油裡面含有的氣體和水分,再經過換熱後進入產品分餾塔。從分餾塔中出來的物料分兩部分,分餾塔頂的汽油經過冷卻後大部分作為分餾塔的迴流,少部分粗汽油作為產品送出裝置,還有一部分進入換熱器進行換熱;而分餾塔底的柴油則經過換熱後作為成品出裝置。在對整個柴油加氫工藝有了整體的瞭解後,師傅還會在現場教會我們一些具體的操作知識及安全防護。因為生產中有很多時候會涉及到泵的操作,因此,師傅還為我們講解了離心泵的啟動及切換,雖然我們還沒有機會看到泵的啟動及切換,但是現在應經對如何操作有了一定得了解,相信以後肯定能夠有上手操作的機會。
在這邊實習的這段日子裡,有幸看到了現場是如何做防凍和防凝的工作,雖然我看到的是其中一部分,但是通過向師傅請教和查詢相關資料後,對該工作有了整體的認識。我們單位將來開始投產後,也會遇到防凍和防凝的工作,因此,做如下總結:第一,將長期停用的裝置、管線與生產系統連線處加好盲板,並把積水排放後吹掃乾淨;第二,將運轉和臨時停運的裝置、水管、汽管與控制閥等做防凍保溫措施,採取少量長流水、少過汽的方法;第三,加強巡迴檢查脫水,泵的冷卻水不能中斷,伴熱取暖保持暢通,壓力錶和液麵計要經常檢查,蒸汽與水線軟管接頭和甩頭要保持常冒氣和長流水的狀態;第四,擰不動的閥門不能硬開關,機泵盤不動車不得啟動;第五步,凍凝的鑄鐵閥門要用溫水或少量蒸汽慢慢加熱,防止驟然受熱損壞;第六,施工和生活用水要設法排到地溝或不影響通行的地方,冰溜子要及時打掉;第七,加強管理,建立防凝臺賬,包括事故登記、防凍防凝裝置完好狀況和易凍凝裝置管線備忘等。陝北的冬天氣溫低,風沙大,因此防凍防凝工作是保證冬天生產持續順利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一定得牢牢的掌握。
在煉油廠的這段時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生產一線無小事,體會到了工作中要認真對待每件事情,從小處著眼,不斷學習知識,積累經驗。生產一線是一個很鍛鍊人的崗位,相信在煉油廠實習的半年將是我們日後工作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篇2
大家都知道在地下開採的原油是不能作原料的,石油是混合物。煉油廠的作用就是把混合物中的各個組分分離開來,將其分成用途不同的組分。隨著開採的更加廣泛,原油的含鹽量和含水量正逐步增多。所以對煉油工藝中的除水和除鹽的要求越來越高。
除水和鹽採用的工藝的原理是水合油的比眾不同,水的密度大於油的密度,這樣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靜置,油和水就在脫鹽罐中分離開了。但是這樣只是將油和水初步分離,油中還有少量的水分,這些水分大概佔0.3%左右。而要除去這部分水分,有許多方法,如可以採用注水法,是小水滴變大,或是利用水是電解質的性質採用外加電場法。經過這步之後油中水的組分只佔0.03%左右。由於鹽溶於水,所以鹽的去除不必另尋方法。
將油中的水去除後,就可以進一步的煉製。接下來的煉製利用原油中各個氫組分的沸點不同,用蒸餾的方法進行分離。蒸餾的方法可以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其原理是相同的。由於油中含有硫元素,所以煉油廠中所用的裝置都要具備一定的防腐蝕能力。蒸餾過後的成分一般可以分為汽油、柴油、蠟油和瀝青。
篇3
作為延長石油延安能化外培人員,我於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延長石油延安煉油廠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培訓。期間,在該廠維修車間咀頭鉗工班,學習了豐富的裝置及其維修、維護保養方面的知識,深入瞭解了裝置維修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模式、管理制度以及存在的矛盾問題。現就工時分配和維修成本控制兩個問題發表自己的一點拙見,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作為國有大型煉化企業,延煉維修車間的工時分配延續了傳統的計件工時分配模式,由於裝置的種類繁多,維修難度不一,工人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故此類工時分配製度運用在此處就產生了很大的偶然性和人為性,固然此種模式便於對員工的管理,但同時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員工更關心如何索取更多的工時,而非如何提高維修質量,提升維修水平,這種“及格心態”,必然無法給企業帶來推力,相反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向前發展。為扭轉這種本末倒置的模式,改變權利凌駕於制度的現狀,或許可以採用另一種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大概內容為:
1.將工人按技術水平高低分為A、B、C三類,A類為能夠獨立完成一般維修任務的工人,維修技術最高;B類為輔助A類完成維修任務的人員,維修技術次之;C類為處於技術學習階段的人員,維修技術最次,每次維修從三類人員中各抽調一名組成維修班組。
2.改變維修車間指派維修人員的現行模式,將所有A類人員報送生產車間,由生產車間挑選一名A類人員,由該A類人員挑選一名B類人員做助手,由維修車間指派一名C類人員跟班學習,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由被服務者挑選服務者的模式,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以後的服務機會,在改善維修人員的維修質量和維修素質的同時,加大了維修人員之間的競爭,形成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良性迴圈。
3.形成ABC三類人員的定期考評上崗制。即B類人員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可以升為A類人員,而C類人員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升為B類人員,相反,消極的表現和態度將降一級。
4.工時按“技”分配。在一個班組完成一項檢修任務後,產生一定的工時,這些工時並不是按平均分配的原則分給該班組的三名成員,而是按比例分配,而比例的大小同樣按ABC三類人員技術水平由高到低分配,這樣的方式刺激了低級別員工學習業務的積極性,同時獎勵了付出更多的員工,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
除上述工時分配問題外,維修成本控制也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通常情況下,該廠的維修過程都是以換為主,而非以修為主,許多可以通過修理繼續使用的磨損零部件也被更換,甚至更換完好的部件。這樣一來,不僅無法提高維修
人員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某些不必要的浪費。拿密封件來說,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甚至上萬,或許對於延煉來說,這些無關痛癢,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因此,可通過以下措施改善現狀:
1. 限制生產車間易損易換零部件的備用量,如超出則相應核減該車間經費;
2. 對維修車間提出“查詢故障,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可修不換,寧修不換”的要求,樹立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3. 對維修車間及各生產車間的維修成本進行考核,超出指標的給予相應車間和當事人一定的處罰,相反,給予獎勵。
相比化建,在延煉的三個月,活兒乾的少了,但與工人師傅接觸的機會更多了,從中,我更深刻的瞭解了維修工的工作,體驗了更接近自己的生活,經歷了不一樣的三個月。延煉是一個很成熟的企業,擁有一套成熟的管理體系,但在當下社會,再成熟的企業都需要超前的理念,先進的思想,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尤其是國企,更需要把自己推入市場化的浪潮中,經歷拍打,磨練膽略,才能屹立不倒。我相信,延煉會在新時代造就的新人的努力下,乘風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