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生看的經典書籍推薦

  讀書使人文明,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善辯,高中畢業了,我們也需要閱讀一些好的書籍來為大學做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中畢業生看的經典書籍,歡迎參閱!

  高中畢業生看的經典書籍

  1、《誰動了我的乳酪》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

  他是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鋒、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他的許多觀點,使成千上萬的人發現了生活中的簡單真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更成功、更輕鬆。 面對複雜的問題提出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在這方面,他被認為是最好的專家。他是許多暢銷書的著作者或合著者。他的《誰動了我的乳酪?》提供了應對變化的極好的方法。

  2、《歡樂的經濟學》

  戴維·亨德森***著***

  這是一本通過對作者親身經歷進行生動有趣的分析,向讀者普及經濟學思維、傳達自由至上理念的書。

  3、《1984》

  喬治•奧威爾***著***

  《1984》是一部傑出的政治寓言小說,也是一部幻想小說。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有若一個永不退色的警示標籤,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歷經幾十年,其生命力益顯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

  4、《孫子兵法》

  孫武***著***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

  5、《非洲三萬裡》

  畢淑敏/著

  這是作家畢淑敏乘坐“非洲之傲”列車遊遍非洲大地後,於2015年閉關創作的旅行札記。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為主題的旅行用蒸汽機車,開創於1986年,以奢華聞名於世,有“流動的五星級酒店”“鐵軌上的遊輪”之稱。畢淑敏說:“‘非洲之傲’就像個小聯合國,讓我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

  從南非到坦尚尼亞,列車穿越非洲大陸,一扇明亮的車窗隔開了奢華與貧窮。當車窗內的社會名流衣著光鮮,頻頻舉杯暢飲時,車窗外卻擠滿了無衣無食的孩子。這種強烈的對比引起了畢淑敏的關注,在這次旅行中,她不但記錄了非洲各地的人情風物,而且對車內車外兩個世界做了細緻的觀察和思考。她還曾走進全球最大的貧民窟索維托實地考察,根據自己的親眼所見,寫出了一個獨特的非洲。

  6、《截句》

  蔣一談/著

  “火焰慢慢熄滅/這是火焰的謙卑”;“我走得太慢、太慢/未來停下腳步望著我”;“遇見鵝毛大雪/我便回到故鄉”;“塵世落在身上/慢慢變成了僧袍”……

  《截句》是作家蔣一談歷時七年創作的一本詩集。作者曾談道: “截句是詩歌嗎?是詩歌,但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詩歌形式。我同時自問,截句是俳句嗎?不是俳句,截句是獨立的文體。雖然日本俳句影響很大,但我認為,截句比俳句更具有現代精神和開放姿態,與我們的生活和內心距離更近。”在這本《截句》裡,可以讀到作者奇崛的想象、樸素的哲思,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也可以讀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首截句,都像是努力地在對詩歌形式做減法,精簡到了極致,卻又不乏豐富的內涵和藝術的表達。

  高中生看的經典書籍

  1、《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馬克·吐溫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遺囑裡解放了他。

  2、《麥田守望者》塞林格

  《麥田守望者》是捷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它客觀又深刻地指出了青少年在成長過成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小說發表後引起了巨大爭議,但仍然受到大批讀者的喜愛。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成的一部優秀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所走過的道路,反映了蘇聯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難、艱苦奮鬥、勇於勝利的大無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其小說形象超越時空,超越國界,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震動著數代人的心絃。小說問世不久,便被改編成電影和舞臺劇,並在世界各地流傳開來。

  高中畢業生必看的書籍

  1. 《活著為了講述》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著

  南海出版社 2016年4月出版

  “要麼寫作,要麼死去。”加西亞•馬爾克斯如是說。他是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鉅著的作者,被譽為“20世紀的文學標杆”。同時,他也是一個愛講故事的孩子。他說,他努力寫出精彩的故事,只是為了讓朋友們更愛他。

  《活著為了講述》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唯一自傳。這一次,他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

  “下個月,我就滿二十三歲了。我逃過兵役,義無反顧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質香菸,天黑了,就隨便在哪兒湊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團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滿了陷阱、推諉、幻想,更要竭力避開無數的誘惑:似乎我幹哪行都行,就是當不了作家。”

  二十二歲的最後一個月,陪母親回鄉賣房子,這不僅是這本書的開篇,也標誌著馬爾克斯文學生命的開始。從那時起,兒時所有記憶深刻的人與事、貪婪的閱讀經歷、身邊各種奇特的現實、向權威與成規挑戰的勇氣將他帶進了“寫作”這個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2. 《荒野獵人》

  [美國]邁克爾•龐克/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2月出版

  《荒野獵人》取材自19世紀前期美國內陸毛皮貿易時代一樁真實發生的傳奇故事。

  1823年秋天,履歷不凡、身手強悍的皮草獵人休•格拉斯受僱於落基山毛皮公司,參加一次深入蠻荒西部內陸的捕獵遠征。一天,在外出偵察時,他受到一頭灰熊襲擊,重傷瀕死。遠征隊安排了兩名隊友留下來照顧他,但這兩個人不久便將奄奄一息的他拋棄在荒野中,還擄走了他的槍支和財物。萬幸的是,依靠強大的求生意志與豐富的野外生存技能,外加天賜的好運氣,格拉斯活了下來。隨後,他發起了史詩般的復仇行動……

  2016年2月,據《荒野獵人》改編的同名電影同時榮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三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