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聯的小知識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楹聯習俗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對聯的相關知識,供大家閱讀。

  對聯知識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它是根據漢字的字意、字形、詞性與聲韻等特點構成的。在一副對聯中,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句法相似、詞性相同、詞意相關、平仄相對,一一對稱。漢字屬於表意文字,每個字都只有一個音節,而且一般都能單獨表示某一概念;它不是拼音,不實行詞的連寫。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拼音連寫文字,就無法構成對聯。故對聯是我國獨特而寶貴的文學遺產,值得學習和繼承。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又叫楹聯,俗稱對子,

  楹聯習俗源於我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西晉時期***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誌。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鑑,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楹聯有偶語、儷辭、聯語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於明代。

  楹聯以“副”為量詞,一般以兩行文句為一副,並列豎排展示,自上而下讀,先右後左,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楹聯屬格律文學,有種種講究,但無字數和句數的限制,少則一字,多至千言。上下對舉、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辭法相應、節律對拍、形對義聯是其文體特性,其中尤以聲律的平仄與詞性的對仗為關捩。楹聯言簡意賅,雅俗共賞,人稱“詩中之詩”。

  楹聯以文字為內容、以書法為載體,製品種類繁多,包括紙裱、鏡框、木刻、石刻、竹刻等。在楹聯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相關著述,各類楹聯典籍數以萬計。

  楹聯應用廣泛,除名勝宮殿、亭臺樓閣、廳堂書屋懸掛外,還廣泛應用於節慶、題贈、祝賀、哀輓、陵墓等場合。依據功用之不同,它可分為春聯、壽聯、風景名勝聯、自題聯及各種技巧聯等。

  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對聯又稱楹聯,起源於桃符,是一種對偶文學,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區分大小詞類相對,可見稱“對聯起源律詩”是根本的錯誤。傳統對聯的對仗要比所謂的詩對聯工整。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

  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的對聯。

  對聯的特點

  對聯的特點如下:

  詞性相同:詞性相同,位置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型別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

  平仄相對: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片語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餘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

  字數相等:字數多少無規定,但要求上下聯字數相同。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結構相應:上下聯結構要相當:即組成上聯的各個片語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片語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而且結構型別要基本保持一致。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片語和句式之結構***應當儘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