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倡議書範文

  春回大地,永珍更新。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剛剛度過,我們向全鎮廣大幹群致以誠摯的新春問候!為進一步弘揚優良傳統、樹立文明新風,淨化社會風氣,引導廣大幹群逐步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堅決抵制不良習俗。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移風易俗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範文一  移風易俗倡議書

  全鎮廣大幹群:

  我們特向全鎮廣大幹群發出如下倡議: 一、自覺抵制打牌賭博風。娛樂方式要健康向上,打牌賭博不再沾。

  二、自覺抵制紅事“預喝”風。自家喜事一天辦,別人喜事不幫閒。

  三、自覺抵制白事擇日風。厚養薄葬孝為先,喪事簡辦只三天,不擇日子人人安。

  四、自覺抵制燒紙送燈風。文明祭祀要牢記,森林防火放心間。

  五、自覺抵制大操大辦風。紅白事小範圍勿張揚,黨員幹部帶頭是關鍵。喜事要新辦、喪事要簡辦。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厲行節約最時尚。

  全鎮廣大幹部群眾,倡導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投入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文明新風活動中來,讓文明新風吹遍全鎮每一個角落,為開創和諧鄢崗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祝全鎮廣大幹群新春快樂、家庭幸福、生活安康、萬事如意!

  xx鎮委員會

  xx鎮人民政府

  20xx年2月12日

  範文二  移風易俗倡議書

  全縣幹部群眾居民朋友們:

  崇尚禮儀、重視人情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向來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文明素質的重要尺度。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質逐漸富有的同時,也慢慢滋生了人們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等種種鋪張浪費的行為。使得人情成為一種債務,請客成為一種負擔,人人深陷其中,卻又無法脫離,苦不堪言。使得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在現實生活中已逐漸走樣、變異,不僅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同時也給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危害。在年初召開的縣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縣政協委員積極建言,建議倡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這一建議引起縣委領導高度重視,根據縣委領導批示,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就倡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特向全縣幹部群眾居民朋友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全縣人民要充分認識到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厲行節約、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堅持“革陋習、樹新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頂住他人的“輿論”壓力,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攀比、不鋪張,敢於破舊立新。

  二、做好表率,用實際行動為移風易俗創造濃厚氛圍。革除陋習、移風易俗、勤儉持家是社會和諧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且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倡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教育活動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倡導幹部職工帶頭抵制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酒宴等不良習氣。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做好表率、樹立榜樣。

  三、長抓不懈,努力促使文明社會新風氣的形成。各級各部門黨組織要關注、關心幹部職工的日常生活,教育幹部職工拋棄陳舊落後的思想觀念,引導青年職工“新事新辦”。各社群各村黨支部也要高度重視農村的移風易俗,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崇高的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來要求自己,用先進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自己,積極迅速的投身到移風易俗、樹立新風的潮流中去。從參加一次文明祝賀,舉辦一次簡約儀式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優化社會風氣貢獻力量。

  良好的習慣需要我們去養成,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去創造。 告別陋習,才能走向文明。在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行動者。廣大幹部居民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同努力,勤儉節約,移風易俗,摒棄陋習,走進文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澆灌出絢麗多彩的文明之花,為建設更具實力、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諧的新白河貢獻力量!

  xx縣委宣傳部 xx縣文明辦

  20xx年3月9日

  “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倡議書三

  全市廣大幹部群眾:

  勤儉自強,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的逐漸富裕,婚事喜事隆重盛辦、喪事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日漸盛行,導致廣大幹部群眾不堪經濟重負,不堪時間耗費和環境壓力,有損中華傳統美德,影響社會文明程序。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倡導文明”及河池市委“引領社會新風”的目標,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建立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移風易俗,我們特發出如下倡議:

  一、自覺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提倡婚事新辦,以參加集體婚禮、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夫妻共植紀念樹等方式,舉辦一個節儉適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杜絕講奢華、互攀比、愛招搖的婚事,自覺抵制婚車成串影響交通、鞭炮齊鳴汙染環境、濫發請柬增加負擔、大辦宴席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力求婚禮儀式簡樸、氛圍溫馨!

  二、自覺移風易俗,倡導喜事小辦。提倡生育、升學、入伍、生日、喬遷等喜事小辦,在親朋好友間通過一束鮮花、一條簡訊、一杯清茶、一句問候等文明方式,表達賀意,增進感情。杜絕濫發請柬、大擺筵席、鋪張浪費辦喜事,自覺抵制他有我有互攀比、奢華闊氣顯排場的不良習氣。

  三、自覺移風易俗,倡導喪事簡辦。提倡喪事簡辦,弘揚勤儉節約、厚養薄葬,採取“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敬一杯酒、開一個家庭追思會”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絕在街道、廣場、居民小區和庭院等公共場所搭建靈棚、吹奏鼓樂、高音播放哀樂。自覺抵制在社群內、道路兩旁撒紙錢、焚燒紙紮冥幣、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煙花爆竹等不良行為,倡導形成不擺宴席、文明節儉的喪葬新風!

  風俗之變,關係盛衰。倡導移風易俗,樹立良好風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企盼和責無旁貸的義務。各位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做社會新風的引領者;廣大青年朋友要身體力行,做社會新風的倡導者;農村群眾要自我約束,做社會新風的營建者。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建新風習習、文明和諧的幸福家園!

  xx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20xx年1月11日

  移風易俗倡新風倡議書四

  全縣廣大黨員幹部:

  為進一步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淨化社會風氣,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帶頭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堅決抵制不良習俗。特發出如下倡議:

  一要破舊立新,提倡婚事新辦。提倡婚事新辦,以參加集體婚禮、社會公益活動等方式,舉辦一個節儉適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自覺抵制婚車成串影響交通、鞭炮濫放汙染環境、大辦宴席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力求婚禮儀式簡樸、氛圍溫馨。既體現禮儀之風、人文之風,又彰顯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形成社會主義新風尚。

  二要摒棄陋習,提倡喪事簡辦。提倡喪事簡辦,弘揚勤儉節約、厚養薄葬,採取“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敬一杯酒、開一個家庭追思會”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絕在街道、廣場、居民小區和庭院等公共場所搭建靈棚、吹奏鼓樂、高音播放哀樂。自覺抵制在社群內、道路兩旁撒紙錢、焚燒紙紮冥幣、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煙花爆竹等不良行為,倡導文明節儉的喪葬新風。

  三要崇尚節儉,提倡喜事廉辦。提倡在生育、升學、入伍、生日、喬遷等喜慶事宜時,自覺抵制盲從攀比、跟風宴席,做到不請客、不送禮、不收禮,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在親朋好友間通過一束鮮花、一條簡訊、一杯清茶、一句問候等文明方式,表達賀意,增進感情。自覺除陋習、樹新風。

  良好習慣需要我們自覺養成,社會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創造。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文明節儉為榮、大操大辦為恥;以艱苦樸素為榮、愛慕虛榮為恥;以厲行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實踐者。同時,要在自己的親朋好友中開展宣傳,反對奢靡浪費之風,切實減少“餐桌上的鋪張”、“舌尖上的浪費”,自覺做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文明辦事的推動者,為營造清純簡樸的社會風氣,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移風易俗倡新風倡議書五

  全體幹部:

  崇尚禮儀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蘇巷自古以來民風淳厚,重情尚禮。但近年來,這種傳統禮儀在日常生活中已逐漸異化變質。辦喜事請客賑酒之風已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人人身在其中,不堪重負,給和諧社會建設帶來了危害。為改變這種局面,鎮黨委、政府、共青、婦聯、工會等單位號召全鎮幹部迅速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移風易俗辦喜事,爭作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實踐者。我們要做到:

  一、提高認識,增強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緊迫感。民諺說,“人情大於債,頭頂鍋來賣”,這句流行語反映了請客送禮之風盛行的情況。近年來,鋪張浪費辦喜事的陋習有所抬頭,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請客送禮,揮霍浪費,已成風氣。有的人因此負債累累,******給家庭、給親友、給自己都帶來了難言的苦惱。我們要深刻認識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重要性,以喜事新辦為榮為美;我們決不為落後的輿論壓力所動搖;更不被他人的“時髦”做法所誘惑,把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決抵制這股歪風!做到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喜事簡辦,既體現禮儀之風、人文之風,又顯現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形成社會主義新風尚,切實推進文明新風建設,做移風易俗的先鋒。

  二、作好表率,爭當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帶頭人。全鎮幹部要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辦文明喜事,做文明新人。孩子滿月、生日、六歲、老人過壽等小事能不辦就不辦,大事必須辦的由鎮幹部贊助禮金不準招待,這樣大大減輕鎮幹部負擔,也減少了不必要浪費,大力破除不良習俗和社會風氣,為村幹部,為全鎮黨員,為蘇巷鎮群眾,為整個社會風氣的扭轉帶個好頭。

  同志們,倡導移風易俗,提倡喜事新辦,培育文明新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一定要圍繞營造“風正氣順、業興人和”的社會發展環境,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遍全鎮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