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需要合作文章

  成功不需要合作?很多人看到這個詞是不是表示訝異,在一個團隊共同做一件事的時候當然需要合作啦!成功不需要合作是為了點醒現在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別人。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主動參與、善於合作、樂於探究,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每一位新課程的實踐者,都在努力實踐著這一新理念。於是乎,原本“安靜”的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教師因為這樣的設計而被讚譽為“改變了……培養了……”心中自是大快不已;學生也因為這樣的設計獲得瞭解放手腳、張揚個性的機會。新課程所追求的“過程與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似乎已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之中得以落實。然而,果真如此嗎?前不久,我下班聽課時,這樣一堂課例引發了我的思考。

  這是一節三年級科學課,教師正組織學生完成“物體下沉”的實驗:

  實驗之前,教師首先提出要求:“同學們,老師已為大家準備了木塊、吸管、泡沫、鋁箔等材料。請各小組先挑選其中一種,然後在小組內合作完成‘物體下沉’的實驗。”話音剛落,各小組就忙開了。其中一組同學馬上你爭我奪起來,有的搶木塊,有的奪泡沫,有的……一番搶奪之後緊接著的是“讓我先做”“讓我先做”的一陣喧鬧。大約2分鐘後,一位男生終於獲得了第一個做實驗的機會。也許是激動,顯得有點手忙腳亂,漂著的木塊剛放上兩個塑料小方塊就沉下去,這時旁觀者的指責立刻紛至湧來,隨後就是七手八腳,重新開始……然而,幾番努力總不見成功。一位早已不耐煩的同學馬上建議:“這個實驗太難了,不如我們換做‘雞蛋不浮’***此為後面的實驗,教師還未佈置***的實驗吧!”就在這時候,傳來了教師叫“停”的口令。隨後是各組交流實驗情況,只聽教師說:“請實驗成功的小組交流你們的收穫”!……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標所追求的價值取向,決定了現今的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者有機整合。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其實施情況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乃至課程目標的達成。以此課為例,其課堂教學目標,我想除了“讓學生明白物體下沉的科學道理”以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培養刻苦鑽研、知難而進的實驗品質”無疑是另外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標。兩者相比較而言,後者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更加深遠。然而,我們遺憾地發現:教師雖然安排了合作學習的形式,然而並沒有重視小組活動的質量。在教師的心目中,得出一個正確的實驗結果遠勝過一切。說得透徹些,教師雖然為學生“穿上”了“合作學習”的“新鞋”,可“走的”依然是教什麼就學什麼的“老路”。可以說,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沒有達到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目的,反而影響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這樣的課堂,只能給我們留下深深的遺憾!

  當然,寫此案例,本人無意否認新課標的實施為傳統課堂帶來的勃勃生機,只是希望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能夠關注一些問題。因為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理應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始終不渝的追求。近四年來,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師與新課標親密接觸以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學生也確確實實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之中心靈得以放飛,然而,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新課標的實施由於種種原因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無論是思想認識上還是實踐操作中,尤其是課改中的一些難點問題遠沒有得到完全徹底的解決。本案例反映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在課堂學中得以真正落實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想,一方面在認識層面上,我們還須深入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意義,這是前提,是關鍵;另一方面在實踐層面上,努力尋求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的相應策略,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條件,是保證。我想,只有當教師對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關注成為一種內在的教學品質和教學行為時,課堂教學的徹底革命才可能實現,新課程的目標也才可能達到。


  

  次,我在某學校門口耳聞目睹了這樣一件事:一位母親將一袋食品和一個紙袋遞給了女兒,說:“這是你愛吃的東西,還有剛刷好的鞋。”女兒也遞給母親一包東西,說:“這裡面有件髒衣服,它的扣子掉了,洗好後別忘了給我釘上。”

  在孩子們的心中,父母就像是一堵永不倒塌的牆。可是,沒有哪一個人永遠做孩子,也沒有哪一個人永遠站在家庭的屋簷下。踏入人生,離開父母的港灣,離開親友的幫助,是人生的成長之路。我們必須學會獨立。 生活上需要獨立。

  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年,暫時不需要自己去打工養活自己,但我們最基本的獨立本領就是我們能夠自理,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煮飯等等。成年後,就要懂得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長,給予孩子的絕不是萬貫家財,而是一筆獨立自強的精神財富。”美國五百家大公司之一的總裁斯坦利先生是世界鉅富,他讓孩子懂得如何理財,如何賺錢,如何對待金錢,同時告訴孩子,自己辛苦掙得的錢是最珍貴的,要學會自己獨立。 學習上需要獨立。

  當今有很多學生並不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經常要父母監督著、責備著來學習。有的人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是大學生,自己比別人落後就覺得理所當然,但其實,學習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誠然,古今中外“將門虎子”屢見不鮮,居里夫人的女兒是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三蘇同是“唐宋八大家”……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薰陶,使他們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這是他們成才原因之一。我國數學家張廣厚的父親是個目不識丁的礦工,家境貧寒,然而張廣厚在艱難中自強不息,靠自己的努力,刻苦攻關,在數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可見,他們的成功絕非靠父母遺傳,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父母、老師給我們指明方向,指出學習方法,他們也不可能一輩子伴隨著我們走,進一步地學習、鑽研就要靠自己了。

  工作上需要獨立。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這句話,在現在的社會中已經不大適用了。當今社會需要競爭,需要真材實料,需要diy***自己動手做***人才,那些“走後門”的人已經沒有什麼地位了。在工作上獨立,就要懂得自己找工作,靠自己的力量步步高昇,善於在領導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不整天哀嘆懷才不遇,獨立自主地完成任務,獨立解決困難,勇於嘗試等等。要如雨果所說:“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開啟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要相信“我就是我自身的主宰!”楊瀾讀大四時去應聘央視主持人,面對如林的強手,她毅然對評委說:“不管你們選不選我,但我今天一定要把自己表現出來。”她也確實這樣做了,結果,她擊敗了眾多強手,如願以償

  。宋代著名散文家蘇洵曾將自己精心撰寫的22篇文章拿給翰林學士歐陽修看,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並將其推薦給朝廷。 記得拉美國家有一句諺語:“自力更生勝過上帝的手。”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撫養,社會的哺育,老師的教導。不過,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學會獨立才是關鍵。一個人在有利的條件下重視獨立能力、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邁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