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成功的心理弱點

  一個人敢於暴露自己的弱點,代表他自信、強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如何瞭解自己的心理弱點?

  每個人都有弱點,你知道你的弱點是什麼嗎?心理弱點就是心理防線上的薄弱環節,最容易在這裡出問題,所以要慎重保護。比如,一個心地狹小、好鑽牛角尖的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苦思冥想,自尋苦惱,進行自我折磨,損害身心健康。這樣的人如能認識到自己氣度小的危害並努力克服,也就是保護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人們,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同樣的劣性刺激在不同人身上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對此,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衛生原則,叫心理衛生abc,其含意是:

  a:代表引發事件;

  b:代表個人的信念系統,即一個人對所發生事件的認識和態度,即反應的方式與程度;

  c:代表情緒反應的結果。

  直接引起情緒反應c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人對事件的認識和態度b。按照這個心理衛生原則,欲調整人的情緒,必須首先調整人的認識,客觀、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也就是必須不斷強化自己的個人信念系統,這才是心理保障的根本。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事件都能看得準、想得開、認識正確,並採取適當的態度,那麼,他就會對種種刺激***包括劣性刺激***做出適宜的情緒反應,而不會損害自己的身心。

  提高和強化個人的信念系統主要包括:

  1.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磨鍊意志、陶冶情感,培養良好的個性,提高心理素質,這是加強個人信念系統的心理基礎。

  2.努力學習,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武裝自己,開闊眼界,這是提高認識水平的關鍵。

  3.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不斷克服自我意識,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一個人如果能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多想他人,少想自己,煩惱就會減少,快樂就會常駐身邊。以下是一些:

  1:爭公平

  具有講公平心理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應該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應當享受同樣的待遇。其實,世界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人吃雞,雞吃蟲,蟲吃草,這公平嗎?企求絕對公平的結果,總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忌恨比自己強的人。

  2:應該論

  許多人的情緒被“應該式”所操縱。例如如果我對某人好,他就應該對我表示感謝,如果我為某事努力工作,就應該獲得成功,否則,就要憂鬱寡歡,這種人總是認為自己有資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實際上,這只是幻想。

  3:放大化

  有位青年想與女友約會,結果汽車久候不至,他憤然道:“我無法容忍這件事,這個世界糟透了。”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放大化嗎?只能說,不能按時與女友約會,這件事不盡如人意,但也不是無法挽回的,更談不上整個世界糟透了。其實,等汽車也許只有1O分鐘,但他感到很長很長。如果不是赴約會,而是在與女友親密交談,即使是一個小時,他也會覺得約會的時間太短。

  4: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總是虛構-些因果關係去解釋別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止言談。例如,有位教師上課時發現,有一名學生打瞌睡,竟得出這樣的推論:“看來,我的確是個不受歡迎的教師。”據瞭解,這個學生前晚熬了夜。又如,有位婦女見到別人小聲交談,就認為是在議論她。

  5:貼標籤

  人在憤怒時,最常發生的感情變形,是給他人“貼標籤”。例如:“品質惡劣”、“落井下石”、“蠢驢”等等,這樣一來,根本就看不到對方的任何優點,只能從標籤出發來對待人,從而造成彼此之間相互仇視的態勢。

  6:依賴癖

  有的人依賴異性,有的入依賴父母,有的人依賴子女。一旦離開他人,便無法支撐起自己的情感生活。這種情感的依附性,使人註定會生活在對孤獨的極度恐懼之中。離開這種情感陷阱的最好辦法是要人格獨立。

  7: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總是藉口秉性難易,不願再改變自己,發展自己。例如,“我這個人特愛衝動,這輩子無法改了。”仔細一想,他這是先給自己扣個帽子,然後,在大帽底下開了小差。其實是害怕約束自己,企求原諒自己。

  8:內疚狂

  過分的內疚是一種畸形責任感,總是主動承擔本來不是自己的責任。例如,有位婦人認為:“我對女兒的離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沒有同女婿好好談談。”這種負罪感,使她經常在心緒不寧的情緒下生活,似乎女兒離婚,完全是她的過失。這種心情自然是於身體極為有害!

  9:尋讚許

  許多人把獲得他人的讚許,作為自己的一種強大的支配力量。一旦別人不再施捨讚許,就會變得一無所有,就會覺得自己一錢不值。尋讚許者的錯誤在於,把別人的讚許做為衡量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質是:“不相信自己”。

  10:至善迷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別人的所作所為一定要十全十美,盡善盡美,到頭來,卻使自己或別人變得無法接受。完美無缺在這個世界上是根本找不到的。人的感覺一旦陷入這種絕對化的境地,就會與現實撞車,就會泛起一種幻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