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

  成功對於努力者是一種希望,對於懶惰者是一種奢望,對於不思進取者是一種回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李宇明是華中師範大學的一名年輕教授,他的愛人結婚生女之後不久,就因為患類風溼性關節炎而臥床不起。面對常年臥床的妻子,剛剛降臨人世的女兒,還沒開頭的事業,李宇明矛盾重重。一天,他忽發奇想:為何不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兒童語言的研究上呢?從此,妻子成了他的最佳合作伙伴,剛出生的女兒成了他最好的研究物件。

  家裡到處堆滿了小紙片和鉛筆頭,女兒一發音,他們立刻做原始記錄,同時每週一次用錄音帶錄下文字難以描摹的聲音。就這樣堅持了6年,到女兒上學時,他和妻子開創了一項世界紀錄:他們掌握了從出生到6歲半之間幾百萬字的兒童語言發展原始資料,而國外此項記錄最長的也只到3歲。

  1991年,李宇明的《漢族兒童問句系統習得探微》出版,在國內外語言界引起了轟動,被《中國語言年鑑》譽為"關於兒童語言發展的奠基之作"。1991至1994年,碩果一顆顆地落到了李宇明的頭上:他和妻子合著的《父母語言藝術》出版;他主編的《聾兒語言康復教程》獲獎;35萬字的最新論著《兒童語言發展》又已經被列入出版計劃。

  在向你的人生目標挺進的路途上,目的地也許非常遙遠。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很多人忽略了沿途看到的美麗風景,也無意中忽略了其他通向成功的路。其實,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是自己。成功的路不止一條,成功的方式也不止一種,不要困於自己的思維定勢,更不要放棄成功的信心。

  當年陳惠湘以自己較好的文學功底應聘到聯想集團,創作出了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後來榮升集團公共關係部經理。這時他產生了自己當老闆的想法,依然果斷地炒了聯想老總的"魷魚"。離開聯想後,他用3年時間,一連創辦了4家公司,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反思自己的經歷,什麼才是自己最準確的定位呢?這時他發現適合中國企業家研讀的書太少太少。於是,他根據自己在"聯想"的工作經歷,歷時一年,一本《聯想為什麼》出版了,結果一炮打響,成為1997年全國暢銷書。後來,他又陸續創作了《中國企業批判》、《研究失敗》等著作,均在中國企業界產生了強烈的反響。陳惠湘在自己的經歷中認清了自己是一位對企業運作了解較多的文化人,而不是一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他明白了成功的答案遠遠不止一個,從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高坡。

  一個人能走多遠,首先取決於你站在哪裡,更重要的是要選準方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一個人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然後持續穩健地走上去,就有望達到"頂峰"。

  1993年,25歲的丹麥青年李曦萌來到上海淘金。這位復旦大學的留學生以為,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憑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來。但是,折騰了大半年之後,不僅一筆正經的生意沒做成,連最初帶的3萬美元的本金也花得差不多了,他甚至連回家的機票也買不起了。走投無路之際,一位同學提醒他:"你不是擅長吹薩克斯嗎?幹嗎不用它來餬口呢?""一語驚醒夢中人",當日下午,李曦萌就在上海卡門夜總會找到了工作,每晚演出收入300元。他感慨萬千:原來一無所有的人也可以在上海立足。溫飽無憂之後,他開始反思自己商場折戟的原因,覺得就像眼前只能靠吹薩克斯吃飯一樣,應當從自己最熟悉的行業入手。他想起剛畢業時曾到非洲採訪過一個很有名的木材商,對方曾拍著胸脯說,非洲的木材不比歐洲的差,但非洲的木材價格就是買不上去。他迅速地查到了那個木材商的地址,向對方發出傳真,要求介紹非洲木材的價格、規格和板樣,對方很快給了反饋。然後,他又打電話給上海幾乎所有的木材廠,終於落實了一筆200萬美元的合同。一個月後,生意成功,他自己賺了個缽滿盆盈。

  此後,李曦萌發現,隨著上海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進駐上海,同時城市大規模的建設改造,許多家庭搬近新居,如果把高品質的丹麥傢俱打入中國老百姓的家庭,定能填補市場的空白。他從丹麥聯絡了一批優質樣品到上海試銷,結果大受歡迎。沒過多久,一組名為"北歐風情"的系列傢俱就迅速佔領了上海、北京、深圳、大連等地的市場,銷售勢頭旺盛。

  成功的答案不是隻有一個,通向成功的道路也遠遠不止一條,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像李宇明、陳惠湘和李曦萌一樣,從眾多的道路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條,從而最終走向成功。

  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立志要讀研究生,三大部《中國金融史》幾乎被他翻爛了,可是連考數年都未中。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拿一些古錢向他請教,起初他還能細心解釋,不厭其煩。後來問的人實在太多,他索性編了一冊《中國曆代錢幣說明》,一是鞏固所學知識,一是給朋友提供方便。是年,他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但他那冊《中國曆代錢幣說明》卻被一位書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萬冊,當年銷售一空。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答案不止一個,不要循規蹈矩,更不要放棄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該換條路試試。就像秀蘭·鄧波兒一樣,小時演了幾十部影片,長大成人後成了聯合國大使,一樣引人矚目。她用行動說出這樣一句話:成功的路不止一條。

  成功路上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總會有高有低,有時候失去也未必是壞事。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昨天的失,也許未必有今天的你。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拐個彎,也許柳暗花明又一村。做人要懂得變通,懂得如何"靈活走位"。每做一件事,只要曾經盡了力,結果縱然不如人意,也毋須怨天尤人,人生最重要的是無怨無悔,別把成敗得失看得太重。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成功的路不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