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複習高中歷史方法

  無論文理科,學習都需要記憶,掌握好的方法便能事半功倍,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複習歷史的好方法,大家趕緊背起來吧!

  學霸複習高中歷史用的方法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係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係。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複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第三、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個人在社會中是比較渺小的,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群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群眾要求,依靠群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第五、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決不能“為歷史而歷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以史為鑑、學以致用,能夠將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就要採取正確的評價方法:

  ***1***堅持正確的立場。人民的立場、進步的立場、愛國的立場、全球利益的立場等等,就是正確的立場。比如說希特勒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拉歷史的倒車,他違背了人性,企圖從根本上抹煞人類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個人類的公敵,為人不恥,遭人唾棄。

  ***2***堅持歷史評價而非道德評價。這條原則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作用來進行評價,不能用道德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

  ***3***評價歷史應堅持階級分析方法。一般而言,歷史人物生活在階級社會,客觀上都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因此,只有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動的本質。運用階級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活動時,應給歷史人物以階級定位,注意確定階級屬性的標準不是觀其出身而是觀其言行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如康有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飽讀四書五經,一生從未當過資本家,但其思想主張和行為卻符合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人物。其次,對一定歷史人物或社會集團,應該用其階級屬性來解釋其言行。如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從主觀原因來講,是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另外,在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時,注意不要簡單化、一刀切,如認為只要是地主階級就一定反動、腐朽,只要是農民階級就當然肯定。

  ***4***評價歷史事物應堅持效果第一,動機第二。歷史是複雜和矛盾的。在歷史文明的程序中,主觀上的善良願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惡的動機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處處交織著這種善與惡的二律背反。在評價歷史時,應將效果與動機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不可偏廢,同時應將對效果的評價放在首位,因為對歷史起作用較大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同時動機對效果的實現又有一定的關係,所以也要兼顧動機。

  高中歷史學霸必備的小口訣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暴收。

  漢末三分歸入晉,朝稱南北阻江流。

  隋開天下遭唐滅,五代十國戰亂稠。

  宋統中州元虜代,明清過後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漁畜八卦傳,燧人取火去腥羶。

  神農辨藥播五穀,黃帝分州制井田。

  顓頊平定九黎亂,帝嚳仁威天下安。

  堯置鼓木喜聞過,舜稱至孝複稱賢。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萬民歸啟賴賢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顛沛少康興祖祚,昏庸孔甲匿龍精。

  桀從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傾。

  商朝

  湯除桀暴定八方,亳邑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賴伊尹,盤庚改殷效成湯。

  武丁夢說得良弼,帝紂伐蘇為女郎。

  暴虐奢糜縱妲己,親離眾叛自燔亡。

  西周

  姬發滅紂都鎬京,封賜諸侯四海平。

  刑廢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駿天下行。

  厲防民口終奔彘,真惠共和周復興。

  褒姒幽王烽火戲,犬戎馬踏驪山傾。

  春秋戰國

  平王遷洛啟東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齊桓晉文兼秦穆,宋襄楚莊演春秋。

  燕韓趙魏秦齊楚,赫赫七強戰不休。

  秦本附庸漸強大,滅周並六統金甌。

  秦朝

  六國皆滅統華疆,嬴政自驕號始皇。

  獨攬大權分郡守,統一文字兼度量。

  築城鑿墓勞民力,焚書坑儒斷史綱。

  陳勝揭竿初舉義,漢劉楚項破咸陽。

  漢朝

  除秦滅楚漢劉邦,帝后無由戮楚樑。

  呂雉臨朝累諸呂,文景治世滅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斂,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興遷洛邑,傳及獻帝東漢亡。

  三國兩晉

  東吳西蜀屬孫劉,北魏曹丕把漢謀。

  司馬遷曹成一統,八王亂政五胡蹂。

  兩都率陷建康繼,江左偏安喪北州。

  淝水破秦得暫保,宋劉逼禪東晉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劃長江,宋齊樑陳據建康。

  北魏東西分兩魏,北齊廢主東魏亡。

  周承西魏收齊土,隋篡北周並陳疆。

  築苑鑿河天下亂,三十九載覆朝堂。

  唐朝

  高祖昏庸屢信讒,變生玄武手足殘。

  太宗納諫貞觀治,武后改周李氏殘。

  神勇玄宗清女禍,繁榮盛世號開元。

  亂由安史都迭陷,懼禍昭宣讓逆藩。

  五代十國

  五代樑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國割據南天下,南唐篡吳閩楚收。

  前蜀早亡接後蜀,依遼北漢晉陽愁。

  南平南漢兼吳越,後蜀南唐作宋囚。

  宋朝

  陳橋兵變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遼夏與金鄰作寇,靖康之變帝成囚。

  康王即位開南宋,秦檜殺飛令鐵羞。

  聯蒙滅金實謬策,四十五載喪殘甌。

  元朝

  蒙古稱皇鐵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縱馬馳歐地,世祖更元擄宋君。

  僧比王侯亂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煙四起群雄反,大漠難藏順帝身。

  明朝

  太祖金陵創大明,功臣屠戮少餘丁。

  燕王靖難奪侄位,睿帝巡邊陷虜營。

  嚴魏蠹國戚滅寇,崇禎懸樹李侵京。

  吳賊賣祖山河變,江北江南屬大清。

  清朝

  太祖興清順入關,揚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啟,嘉道弱朝鹹續延。

  鴉戰外加權喪盡,天國內耗力消殘。

  垂簾慈禧維舊政,炮震武昌宣統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