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杜鵑花可以怎麼養

  杜鵑花被作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也可在家裡作為盆栽來養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盆栽杜鵑花的養殖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盆栽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1、土壤:盆栽杜鵑要選擇疏鬆、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栽植杜鵑花要保證盆土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另外還要保證土壤疏鬆、透氣性好、排水性好,切結不要使用粘土或含鹼性土。酸性土壤的pH值應控制在5.5~6.5之間。

  2、溫度:盆栽杜鵑保持室內溫度,杜鵑花的品種眾多,對溫度要求也不一樣,大多數杜鵑喜溫暖的環境,適宜溫度在15度至28度之間,冬季室溫一般不要低於10度,溫度過高時杜鵑花也會停止生長,所以夏季易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冬季應放在室內,必要時可增加室內溫度,以防止凍害。

  3、澆水:盆栽杜鵑開花期及夏季應多澆水,杜鵑本就喜歡溼潤的環境,在4月~6月開花期間,更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應每天傍晚澆水一次。在夏季氣候炎熱乾燥時,由於蒸發水分較多,所以也應每天澆水一次。在春秋季節可每隔4天澆水一次即可。冬季杜鵑進入休眠期,可減少澆水量。

  4、陽光:盆栽杜鵑不可過度暴晒,杜鵑花不可在陽光下暴晒,放置在陽光下時應給予一些遮擋,以防灼傷枝葉,但具體的光照還應隨季節而變化,例如春秋季節,太陽光不強,給予20%左右的遮擋即可,如果是開花期及夏季,要給予60%的遮擋。

  5、水質:盆栽杜鵑最好使用自然水澆溉,比較好的自然水有魚缸水、雨水、池塘水、江河水,平時可儲存一些“困水”,困水即把水與杜鵑放置在同一溫度的地方一兩天,這樣水可達到與土壤溫度相同,也儲存了更多的養分。

  6、施肥:盆栽杜鵑應保證薄肥勤施,喜肥但又忌濃肥,施肥時每次不要施多,在2~3月份為促其枝葉生長,可施氮、鉀為主的淡肥,每隔10天施肥一次。4~6月份是開花期,應以磷肥為主,鉀肥為輔,每隔5天施肥一次。在溫度高於28度時,應停止施肥。冬季也應少施肥。日常應施些礬肥水或在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以保持盆土的酸性。

  7、換盆:盆栽杜鵑及時更換花盆,當杜鵑花長大時,應及時更換花盆,以免影響生長,一般5年的植株宜選用5寸盆,7~10年的植株宜選用6寸盆,11年以上的宜選用8寸盆。換盆時需適當的加入一些緩釋肥。

  8、修剪:修剪整枝是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能調節生長髮育,從而使長勢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對於杜鵑園須經常檢查,發現有枯枝、病枝,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蟲害在杜鵑中蔓延。

  9、摘蕾:盆栽杜鵑的蕾期應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花大色豔。修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及時摘除殘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樹形略加人工修飾,隨心所欲,因樹造型。

  杜鵑花的生長習性

  杜鵑性喜涼爽、溼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晒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晒,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

  杜鵑花的藥用價值

  祛溼調血

  杜鵑花性甘微苦、平、清香,能夠祛除風溼,安神去燥,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經行腹痛、閉經乾瘦以及白帶赤下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長期的服用杜鵑花茶會有清熱解毒、美白祛斑、養顏護膚的功效哦。

  治痰飲咳喘

  杜鵑花也有良好的鎮咳、祛痰及平喘的功效。對治療久咳不止、胸脅停飲、胸悶氣短、咳喘不能平臥等情況有很大的幫助。

  治跌打損傷

  杜鵑花還可以治瘀血腫痛、外傷出血、跌打損傷,其根、葉、花有活血、止血的作用。有外傷或紅腫,可以將杜鵑花的嫩葉搗爛,然後加入乳,覆到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