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種植方法

  太子參是一種對我們人體有益的藥材,那麼太子參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選地、整地。選擇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含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忌連茬,前茬以甘薯、蔬菜等為好,坡地向北或向南為宜。早秋作物收穫後,重施基肥,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耕細耙均,作成1.2-1.5米寬、20釐米高的畦,畦面呈弓背形。

  二、繁殖。生產上以無性繁殖為主。即用種參於10月下旬栽種,種參要求完整、個大、無傷、無病蟲害。栽種時,先在畦面上橫向開13釐米左右深的溝,將種參按株距5-7釐米斜栽溝內,芽頭朝上,離畦面6釐米,然後按行距***溝距***15釐米開第二條溝,把這條溝挖出來的土覆在前一條已經排好參的溝裡,再進行排參,依次類推。栽完稍加鎮壓,並將畦面整成了弓背形。每100平方米用種量60-80公斤。

  三、田間管理。栽後當年不出苗,防止人畜踐踏。2月上旬幼苗出土時,生長緩慢,見草就拔。同時結合整理畦溝,將畦邊倒塌的土撒到畦面,培土厚度不超過2釐米。5月上旬封行,停止除草。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100平方米施入腐熟的餅肥4-5公斤,並隨後澆水 。雨後畦溝必須排水暢通。在乾旱少雨時,應澆水,保持畦面溼潤,利於生長。

  四、病蟲防治。葉斑病,多發於春夏雨季節,為害葉片,嚴重時植株枯黃致死。於發病初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施一次,或用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對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咬食快根或根莖,尤以塊根膨大,地上部即將枯萎時為害最重,可配備敵百蟲毒餌於傍晚撒到田間誘殺。

  五、採收與加工。6月下旬,植株枯萎倒苗,除留種地外,應立即起收。收挖時宜選晴天,收上的參要洗淨泥土,置沸水中燙2-3分鐘,撈出曝晒至半乾,搓去鬚根,並堆起來讓其回潮,然後再晒至全乾,此法所制產品稱燙參。不經水燙,起挖後直接晒乾的叫生晒參。本品以身幹、無須根、大小均勻,色澤微黃色為佳。

  六、留種。可採用原地保種。即在起參時,留出部分參畦不挖,5月上旬,參畦內套種黃豆或山芋等。待植株倒伏時,將畦溝中土均勻覆到畦面上,此時黃豆或山芋葉已佈滿地面,既遮蔭又可保持一定水分,利於種參越夏。

  太子參種植技巧

  1.選擇參地 施肥整地

  太子參的無公害栽培要求參地周圍生態環境優越,大氣、土壤、水質未受汙染,符合國家二級以上標準。選擇坡向向北、向東的丘陵地或地勢較高的平地,土壤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含腐植質豐富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好。忌連作,前茬以豆類、蔬菜等為好。

  施肥要以農家肥為主,增施化肥,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前作收穫後,深翻25~30釐米,每畝施腐熟土雜肥3000~400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翻入地內作基肥。耙細整平後,做寬120釐米,高15~20釐米的畦,畦溝寬30釐米,畦面呈龜背形,便於雨季排水防澇。也可以做成平畦,留畦溝40~50釐米,翌年5月份種一行玉米,還可用作管理走道。

  2.適時栽植 保證質量

  栽植時間以 10月上旬~10月中旬為宜,過遲則種參因氣溫下降而開始萌芽,栽時易碰傷芽頭,影響出苗。種參宜選擇產量高、適應性廣、抗葉斑病較強的品種如柘參2號、抗毒1號。每畝用鮮參40~50千克。栽種前對種參進行消毒,採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泡種參20分鐘後撈起用清水洗乾淨,晾乾待播種。

  根據太子參具有“莖節生根”的特性,一般以栽深7~10釐米為宜。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橫向開13釐米左右深的條溝,將種參按株距5~7釐米斜栽溝內,要求芽頭朝上,離畦面6釐米的同一水平上。然後按行距***溝距***15釐米再開第二條溝,並將後一溝的土覆在前一條已排好參的溝內,再行排參,依此按序進行。栽完一畦,稍加鎮壓,並將畦面整成弓背形。然後覆蓋5釐米厚的麥草或稻草等。為了防止大風吹撒麥草,可用玉米秸稈壓住,或用尼龍網蓋上。蓋草後噴1次水,確保安全越冬。

  用種子繁殖育苗的太子參,於春季4月上旬發芽出苗,當幼苗長出2~3對真葉時即可移栽。選陰天,將參苗挖起,根部帶小土團移植到大田,按行株距12釐米×6釐米,將幼苗的莖節橫放入溝內,僅留頂端葉片,以減少蒸發,有利成活。栽後澆1次定根水,覆蓋稻草遮陰,待幼苗成活後,去除稻草。

  三、加強田間管理

  1.除草:分根繁殖的,留下草的厚度以2.5~3釐米厚為宜,齊苗後蓋草全部清除,並進行中耕鬆土拔除雜草。5月上旬後,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若面積大,雜草多,採用化學除草較省工。具體做法是栽後3~4天選晴天***注意避開中午強光高溫時期***,噴施芽前除草劑禾耐斯1500倍液,每畝用40毫升。1個月後,須用小釘耙鬆土。種子繁殖的,移植後可適當追施有機肥或人糞尿1~2次,並加施磷、鉀肥料。施足基肥的可不再追肥,以防植株徒長。

  2.排、灌水:太子參怕澇、怕旱、怕高溫,雨後要及時疏溝排水,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促使根部發育。

  3.追肥:若株苗生長瘦弱可追施少量稀淡人糞尿成硫酸銨,每畝 10千克;也可用稀釋的人畜糞400千克加磷酸二銨5千克混合澆灌。

  4.遮陰:5月上旬,在每畦的向陽側種一行玉米,每20釐米種2株,一般畝種玉米3500株左右。到6月底7月初,玉米長高後的遮陰作用,有利太子參的正常生長,延遲迴苗時間,一般可增產鮮參30~40千克。

  5.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藥劑防治時,應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其次選用化學農藥。化學防治時應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應嚴格控制噴施濃度、畝用量、施用次數,在太子參採收前1個月內嚴禁使用任何農藥。病毒病防治方法 結合莖尖分生組織培養,進行熱處理,可得到無毒種苗;最好用種子種植,其花葉病發生很少,且產量高;種子經0℃的低溫處理50天左右後播種,可培育出不帶毒的實生苗;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要建立無病毒留種田,減少傳染;及時治蟲防病,確保種苗不帶毒。發現病毒病後,可選用病毒必克、病毒A等藥劑防治。葉斑病防治方法 清除病株殘葉,減少越冬菌源;發病初期用寶麗安***多氧黴素***1000倍液噴霧防治。中後期可用70%的代森錳鋅800倍液進行防治。每次用藥時適當加入葉面肥、增產菌、旱地龍等,以增強抗病、抗旱能力,提高產量。根腐病防治方法 收穫後徹底清理枯枝殘體,集中燒燬;實行輪作,不宜重茬;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70%甲基託布津、75%百菌清、25%甲霜靈1000倍液澆灌病株。地下害蟲防治措施 施用腐熟的糞肥,採用高溫堆肥;定植時每畝撒施辛拌磷1~1.5千克;燈光誘殺成蟲;噴灑48%樂斯本1500倍液或用地蟲樂5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毒餌誘殺,用25~30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四、採收加工

  7月上旬當田間有半數以上太子參植株枯黃倒苗時,除保苗留種外均應立即採挖。選晴天,不要碰傷芽頭,保持參體完整。收穫時,先去莖葉,後挖塊根。將採挖的鮮參,用清水洗淨,在日光下曝晒2~3天,晒乾後及時翻動幾次,揚去鬚根,即成生晒參,可作藥材商品出售。本品以身幹、無須根、大小均勻、色微黃者為佳。也可置室內通風乾燥處攤晾1~2天,使根部失水變軟後,再用清水洗淨,放入100℃開水鍋中,浸燙2~3分鐘,取出立即攤晒,晒至乾脆,裝入籮筐,輕輕振搖撞去參須,習稱燙參。

  太子參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適應性強、抗病、優質、高產且商品性好的品種栽培。

  2、繁殖方法

  ①種子繁殖。因太子參是蒴果種子成熟不一致,蒴果開裂,種子自然脫落,不易採收。一般都是利用太子參收穫後,就地培育幼苗,用鋤頭淺耕2釐米左右,再施入人糞尿,種點秋菜或大青葉等藥材,秋菜收後再施一次人糞尿,6-7天后整平地面蓋上稻草或麥草。第二年4月份苗出來,不久大青葉也採種了。剪去地上莖,除去覆蓋草,進行田間管理,間去過多的苗子。當苗長5片葉時進行移栽,選擇傍晚或陰天進行,把幼苗的莖節橫放埋入土中,留出頂端葉片。注意遮蔭***蓋稻草或設蔭棚***,生出新根後,撤覆蓋物。也有的地方,把種子採下用溼砂貯藏,備秋播或春播用。5~6月當果實將要成熟前,連果柄剪下,置室內通風乾燥處陰乾後,進行脫粒、精選後,立即進行溼藏,否則不發芽。 其方法是:將1份種子與2-3份清潔河砂混拌均勻,砂的溼度,以手握之成團、鬆開即散為度。然後,一起裝入大小適中的木板箱內,攤平,上面蓋2釐米厚的細砂,箱不加蓋,置通風陰涼的室內貯藏至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種。播種育苗:春播,於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播,於9月酷暑過後進行。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釐米橫向開溝條播,溝深1釐米。然後,將催芽籽拌草木所均勻地播入溝內,覆細上厚1釐米左右,以不見種子為度。上蓋稻草或雜草,澆1次透水,保溼保溫。亦可撒播:將畦作成150釐米寬的高畦或平畦,耬鬆耙平、然後,將1份催芽種拌10份細土,均勻地撒入略面,再用齒耙耬平畦面,上撒蓋細肥土或草木炭,以利保溫保溼,但不宜太厚。播後經常保持床上溼潤,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遇乾旱天氣,要澆水保墒,以利出苗。出苗後,揭去蓋草,加強苗床管理,當幼苗長出2~3對真葉時進行移栽。

  ②塊根繁殖。大面積生產多采用分根繁殖。原地留種,選擇植株生長健壯的地塊,留於地中,4-5月在行間套種玉米或豆類,夏季炎熱的氣候,套種作物正是生長旺盛時期,給太子參起遮蔭作用,並能降低地溫,使太子參安全度夏。秋季栽種孩兒參時挖起作種栽。選芽頭完整、體肥大整齊、無傷、無病蟲害的塊根作種。栽種不能過遲、過深或過淺,一般在10月份。塊根栽培方法:按行株距15釐米*6釐米,斜栽或平栽入溝內。栽入深度以6~9釐米為宜。太子參具“莖節生根”的特性,栽植深度與產量有關:過淺,塊根集中在表上層內生長,參體細小且易發叉;過深,塊根雖肥大,但髮根數量少,產量低。一般栽下1個母參,能產生10多個子參。幼苗萌芽生長是靠母參供給養分,植株枯萎後,母參已腐爛,此時子參分散生長於土中,進入夏季休眠。

  3、大田栽培

  ①地塊選擇。應選擇疏鬆肥沃略帶傾斜的向北山坡旱地種植,尤以生茬地最佳。為降低病源、減輕病害,每2—3年應實行1次輪作,前茬忌茄科菸草、蔬菜等作物、禾本科作物地塊尚可。種植地深耕20釐米,畦寬0.8—1.4米,高25釐米,畦面呈龜背形,溝寬30釐米。

  ②土地整理。清理土地上的殘留枝葉,精耕細作,使土層疏鬆。種植前15天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配成800倍液噴畦面後將表土翻入土層,預防地下害蟲。太子參的植株矮小,以塊根為經濟目標,為避免傷根或肥料與種參接觸黴爛,後期不宜中耕追肥。施足基肥和掌握適宜種植濃度是高產的關鍵措施,以重施基肥為主。畦面橫向開10釐米深定植溝,溝距13—15釐米,每畝用草木灰12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複合肥10公斤、人糞尿200公斤漚制後撒施於溝底並覆蓋薄土。

  ③適時栽種。選擇良好的栽培種適時栽培,合理密植。選擇肥大、健壯、芽頭完整、無損傷、無病害的種根或採用種子播種繁育方法生產出不帶病源的種根作生產用種,以利培育無病壯苗,為豐產奠定基礎。掌握在霜降前後種植,用種量20公斤/畝,種植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30分鐘瀝乾後,用清水漂洗殘留藥液,晾乾、待播。

  ④大田管理。出苗後25天應拔草,輕度疏鬆表土。苗期過後不宜鬆土,封行時拔草,封行後停止墒情活動,以促進參體生長。生長階段以保持溼潤、畦面不積水為宜,塊根膨大期要勤澆水,促進塊根生長髮育。對苗壯、土層肥沃、基肥足的地塊不宜追肥,避免枝葉徒長。若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失衡,則鬚根增多,產量降低。但對基肥不足、地力瘠瘦、苗期分枝少、苗架纖弱的地塊,應在清明前後用腐熟餅肥30—40公斤/畝拌土施於畦中,或用“雲大”“蕓薹素”等根外追肥,以提高群體光能效應,延緩莖葉枯萎、防止早衰,促進塊根增生、膨大。科學施用平衡肥,對提高產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