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的盆栽種植方法

  三葉草在庭院、道路綠化以及公園中都很常見,所以很多的人呢都會想要在家裡種植三葉草。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三葉草盆栽種植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葉草盆栽種植方法

  土壤要求: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適應各種土壤型別,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因種子細小,花盆裡的土需要整理平整成細土。

  播種時間:三葉草最佳播種時間是春秋兩季,春季播種可在3月底至4月底,氣 溫穩定在15℃以上即可播種。秋季播種一般從9月中下旬。

  播種:三葉草播種前需要浸種,每1kg種子加水1.5kg,另加鉬酸銨1g浸種12小時,用鈣鎂磷肥5-10kg加細土或黃沙5-10kg拌均後播種。約在播種後3天就可見幼苗。

  播種方法:

  1.先將土壤放入杯子約7成滿,再擺入種籽約20粒,再用土壤覆蓋並澆水;

  2.每天澆水一次確保土壤溼潤;

  3.幼苗初長成,切勿用噴水壺噴水,亦不宜暴晒,放在陽光充沛的室內便可。

  溫度:三葉草喜溫暖,向陽、排水良好、溼潤氣候的環境條件。生長適宜溫度19~24℃。耐溼性強,可耐受1月以上的積水,耐陰。、

  施肥:三葉草屬豆科植物,自身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應補充少量的氮肥,以利於壯苗,增施磷、鉀肥有很好的增產作用。等到三葉草長大後則只需補充磷、鉀肥。

  病蟲害:三葉草病害少,但收割不及時,有時也有褐斑病、白粉病發生,可先割利用,再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或多菌靈等防治。

  三葉草的用途

  城鎮種植三葉草主要用於建植草坪,綠化美化環境利用,可與紫羊茅、早熟禾、小糠草、多年生黑麥草等植物混播配植,混播比例按色調需要而定,一般三葉草所佔 比例多在20%~50%之間。用於水土保持利用的,播種時也需要進行精細整地,在雨後搶墒播種,與貓尾草、多年生黑麥草等牧草混播效果更好。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有利培肥地力。三葉草生長量大,生物產量高,一般畝產3000公斤 左右,夏季自然枯死或刈割後翻入土壤中,對於提高新建果園的土壤肥力和增加老果園土壤有機質,通俗起到顯著作用。

  2、土壤覆蓋,降低夏季土壤溫度。果樹根系在地溫達到35℃ 時,其吸收能力明顯下降,當三葉草生長良好時,夏季可以降低地面溫度6—8℃ 左右,有利於果樹根系的正常生長。

  3、抗旱保墒,穩定果園空氣溼度。利於夏季果樹生長,有效促進果實正常膨大,減產裂果和落果,實現果樹的優質高產。

  4、防止衝涮,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由於三葉草良好的覆蓋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雨水對土壤的衝涮和沉積作用,保持土壤結構良好,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果樹根系的新陳代謝;有利於各種肥料的分解和有害物質的降解。

  三葉草的形態特徵

  三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高25~40釐米。直根性,根部有與根瘤菌共生的特性,根部分櫱能力及再生能力均強。分枝多,匍匐枝匍地生長,節間著地即生根,並萌生新芽。複葉,具三小葉,小葉倒卵狀或倒心形,基部楔形,先端鈍或微凹,邊緣具細鋸齒,葉面中心具“V”形的白暈;托葉橢圓形,抱莖。於夏秋開花,頭形總狀花序,球形,總花梗長,花白色,偶有淡紅色。邊開花,邊結籽,種子成熟期不一,種子細小。

  三葉草生活力強,植株矮而匍匐,耐刈割,又具自播能力,所以覆蓋效果好。由於有固氮能力,對肥料要求不多。但在久旱不雨時,要注意及時澆水抗旱。葉叢低矮,開花多,綠色期長,常用於綴花草坪,可於早熟禾、紫羊茅等混播。也可單播用作開花的植被,常用於斜坡綠化,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白花三葉草植株低矮,高度僅30~40毫米,所以一般不需割草。但其又耐刈割,刈割後能很快地恢復覆蓋的效果。

  短期多年生草本,生長期達5年,高10-30釐米。主根短,側根和鬚根發達。莖匍匐蔓生,上部稍上升,節上生根,全株無毛。掌狀三出複葉;托葉卵狀披針形,膜質,基部抱莖成鞘狀,離生部分銳尖;葉柄較長,長10-30釐米;小葉倒卵形至近圓形,長8-20 ***-30*** 毫米,寬8-16 ***-25*** 毫米,先端凹頭至鈍圓,基部楔形漸窄至小葉柄,中脈在下面隆起,側脈約13對,與中脈作50°角展開,兩面均隆起,近葉邊分叉並伸達鋸齒齒尖;小葉柄長1.5毫米,微被柔毛。

  花序球形,頂生,直徑15-40毫米;總花梗甚長,比葉柄長近1倍,具花20-50 ***-80*** 朵,密集;無總苞;苞片披針形,膜質,錐尖;花長7-12毫米;花梗比花萼稍長或等長,開花立即下垂;萼鐘形,具脈紋10條,萼齒5,披針形,稍不等長,短於萼筒,萼喉開張,無毛;花冠白色、乳黃色或淡紅色,具香氣。旗瓣橢圓形,比翼瓣和龍骨瓣長近1倍,龍骨瓣比翼瓣稍短;子房線狀長圓形,花柱比子房略長,胚珠3-4粒。

  莢果長圓形;種子通常3粒。種子闊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