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花的蝴蝶蘭怎麼養

  ?為了讓蝴蝶蘭明年還能開出美麗的花朵,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下如何養了。那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第一種情況:購買的時候開著花

  這個時候,等花謝了如果想讓它二度開花,可以選擇保留花梗,脫盆檢查一下根系情況,如果有爛根、幹根及時剪除,檢查水苔是否有腐爛、黴變等不良情況的發生,考慮是否需要更換;依然用透明盆上盆,正常澆水養護,見溼見幹。如果家裡有液體專用肥給些自然更好,如果植株很壯的話,會很快在原花梗的前端繼續長出新的花蕾;如果植株花謝後比較弱,消耗比較大,正常養護到5月份左右,會在原花梗上長出側梗並上花蕾,持續開放到6月底左右***這次花期因為氣候逐漸炎熱會短些***。花謝後剪去花梗,正常養護即可。

  第二種情況:已經養過一兩年了***自養***

  家養的蝴蝶蘭,可能花主更能摸清花兒的情況,一般這種自養的蝴蝶蘭,於頭年12月左右開始長花梗和花蕾,在2月底3月初陸續開放,花期持續到5月底左右。然後做法和上面第一種方法相同,如果想再看一次花,就保留花梗,正常養護,很快在花梗長出側梗,上蕾,開放。總之,無論是購買的還是自家養的,如果第一次開花後都不想讓它續花***這樣可以儲存植株的體力***,就及時剪去花梗,仍然要進行根系、植料的檢查,然後正常養護,到年底自然新梗萌生,花蕾頻上。

  繁殖方法

  蝴蝶蘭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繁殖法、花梗催芽繁殖法、斷心催芽繁殖法、切莖繁殖法和組織培養法五種。

  一、播種繁殖法

  此法能繁育出大量優良的種苗,而且不易傳染病毒和其他病害,還能利用雜交的手段來培育更優良、更新奇、更多花色花型的新品種。

  1、自然播種法

  將已開裂蒴果散發出來的種子播於親本植株的花盆中,這是由於親本植株的植料中或許存在有蝴蝶蘭種子發芽時所必要的共生菌。自然播種法簡單易行,無需複雜的無菌程式和操作工具,適用於一般家庭蝴蝶蘭種植者,但此法成功的機會甚微,極少應用。

  2、無菌播種法

  方法是先將未裂開的成熟蒴果洗淨,然後置於75%~90%乙醇或氯仿中浸2~3秒,再用5%~10%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雙氧水浸5~20分鐘。取出種子在同樣的消毒水中浸泡5~20分鐘,然後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溶液,取出種子,再用細針將種子均勻地平鋪於已製備好的瓶中培養基表面。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2000~3000勒克斯,每天10~18小時,溫度保持在20~26℃。9~10個月後,小苗長出2~3片葉子便可出瓶上盆栽植。此法是一項科學性較強的工作,一般在組織培養實驗室裡進行,或在規模大、管理嚴格的組培工廠裡進行。

  二、花梗催芽繁殖法

  許多品種的蝴蝶蘭在花凋謝後,其花梗的節間上常能長出帶根的小苗來,剪下另行種植就能長成一株新的蝴蝶蘭。可採用人工催芽的方法確保蝴蝶蘭的花梗長出花梗苗,用於繁殖。方法是先將花梗中已開完花的部分剪去,然後用刀片或利刃仔細地將花梗上部第一至第三節節間的苞片切除,露出節間中的芽點;用棉籤將催芽劑或吲哚丁酸等激素均勻地塗抹在裸露的節間節點上;處理後將蘭株置於半陰處,溫度保持在25~28℃,2~3周後可見芽體長出葉片,3個月後長成具有3~4片葉並帶有氣生根的蝴蝶蘭小苗;切下小苗上盆,便可成為一棵新的蘭株。

  三、斷心催芽繁殖法

  蘭株因凍害、蟲害、病害以及人為等因素而致使其生長點遭到破壞後,經過一段時間,會從蘭株近基部的莖節上長出1~2個新芽。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繁殖蝴蝶蘭。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將莖頂最高的心葉抽掉,注意要將莖尖生長點破壞,使其無法向上生長;傷口晾乾或用殺菌劑塗抹消毒滅菌,經過一段時間即能在近基部的莖節上長出2~3個新芽;待新芽長大並有根系從基部長出時,就可切下另行種植,成為一棵新的植株。

  四、切莖繁殖法

  切莖繁殖法的原理是破壞莖尖生長點,以誘發潛伏芽生長。蝴蝶蘭植株的葉腋處雖有潛伏芽1~3個,但多不能萌芽成株。可待植株不斷向上生長、莖節較長後,再將植株帶有根的上部用消毒過的利刃或剪刀切斷,植入新盆使其繼續生長,下部留有根莖的部分給予適當的水分管理,不久就可萌生新芽1~3個***依植株本身的性狀及管理方法而定***。如植株的莖較長,亦可考慮分切多段,只要每段有2~3節節間或長2~3釐米以上並有根一條以上者,就有可能長成一棵新的植株,但如果植株的根莖均已乾枯死亡,則此法無效。

  五、組織培養法

  採用組織培養法來繁殖蝴蝶蘭,可以獲得與母株完全相同的優良的遺傳特性。通過這種方法產生的蝴蝶蘭苗通過稱為分生苗或組織苗。用於進行分生培養的植物組織***外植體***可以是頂芽***莖尖***、莖段***休眠芽***,也可以是幼嫩的葉片或根尖,但最常見的是採用蝴蝶蘭的花梗。因為選用花梗作為外植體,不僅不會損傷植株,而且誘導容易。較老的花梗或已開花的花梗主要取其花梗節芽,而幼嫩的花梗除了花梗節芽外,花梗節間也可作為培養的材料。

  六、家庭繁殖方法

  操作做法:

  將開花後花梗上的殘花連花梗剪去,注意保留未萌發的芽節***大約有三四節***.

  把最上面一二節芽上的苞片小心除去.露出節芽,意不可傷及芽子.

  取少量的催芽均勻塗在節芽上,若能將除去苞片後的傷口也塗抹蓋上,效果更好.

  將處理好的蘭花置於適宜的地方***能見光又不直晒***.溫度需保持在25~30℃、溼度在75%以上,2~3個月就可長出新的花苗來.

  當新苗長到一定大小時,在其基部用薄膜包少域水苔裹住,當小苗長出二三根粗根時,即可剪下單獨種植.

  七、人工栽培

  栽培條件

  ***一***溫度

  蝴蝶蘭為熱帶型植物,栽培溫度應該維持於15~34℃之間。適當的溫度如下:

  生長階段為階段為26~27℃,開花階段為19~21℃,為了得到更多的花梗,溫度可維持於18~20℃,共計4~8周。在光線不足或日溫過高時,要維持於18℃以加強催花***誘生花芽***。因為開花時期也要維持葉片生長,低溫時期不要太久。在光線不足時,如果氣溫大於23℃的時間超過24小時,會導致過多的營養生長而損失花苞。

  ***二***光量

  1.在荷蘭地區

  為得到適當的葉片與根部發育,需要提供足夠光線。過多的光量則導致葉片有燒痕。太低的光量***低於100W/㎡***則導致植株生長停滯、品質不良、花苞發育不當且根部發育不良。適當的光量為2002,在陽光強烈的夏天***1400 W/㎡***,要使用80~85﹪的遮蔭網。

  2.在熱帶地區

  需要具有維持80~90﹪遮蔭能力。通常使用遮蔭65﹪的固定網與另一組遮蔭65﹪的活動網。在具有暴雨的地區,要使用塑料布屋頂以減少病害,並減少雨水對介質的淋洗。***Note:此段內容針對印尼等地的遮雨棚簡易設施,並不是討論亞熱帶溫室***

  適當的光量如下:

  1、成長階段:5000~8000lux

  2、開花階段:8000~15000lux

  在終年陽光普遍的地區,光量需求可提高20﹪。但是要注意光線的折射能力,使蘭株葉片都得到均勻光線。高光量時要維持較高的相對溼度。

  ***三***人工補光

  人工補光對葉片溫度、微氣候、蘭苗成長都有益處,並可減少植株損失。其特點如下:

  1、穴盤小苗成長:促進生長快速並減少蘭株損失;

  2、生長階段:促進成長快速與發育更好;

  3、開花階段:對花梗與花芽發育有幫助,減少花芽損失,增加品質。

  在冬天,蝴蝶蘭至少需求12~14小時,3500~4000 lux的光量,因此適合使用人工光源。在有陽光的天氣下使用過量光源將引起葉片轉成紅色,因而導致生長停滯。此外蘭株至少維持8小時的暗期以確定可吸收二氧化碳。

  ***四***二氧化碳濃度

  蝴蝶蘭為景天酸代謝植物,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適當的濃度為600~800ppm。

  ***五***相對溼度

  蝴蝶蘭由於其生理結構可以保護自身在低溼狀態下受到的應力影響,但是在太溼的環境下,高溫高溼往往相伴著病害。最適宜的相對溼度範圍為60%~80%RH。在高溫低溼環境下需要增加相對溼度。適用的裝置系統包括在溫室上方以高壓噴霧裝置增加霧粒,在植床下方灑水,使用水牆與風扇等。但是要避免造成作物潮溼。加溼另一個附加效益是降低溫度。

  ***六***其它資料

  作物生長在高相對溼度的環境時,白日溫度與日照量都可以增加,使溫室內部維持恆溫,並且要維持良好的空氣迴圈。因此溫室高度最好高於植物3~4公尺。

  為了能夠分析植物生長所面臨的問題,微氣候的量測與記錄十分重要。例如光量、溫度與相對溼度都要進行量測與記錄。量測作業可使用微電腦或手持的感測器,每日最高/最低值都需要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