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定義成功

  在每一個社會裡,總有一個特定的人群能夠獲得高度的尊崇——其他的人群則因為沒有具備合適的技能、口音、氣質、性別或膚色而受到貶抑或忽略。但這些對成功的定義遠遠不是一成不變或普遍適用的。一些素質和技能在一個地方能夠帶來較高的社會地位,而在另外一個地方則有可能變得無關緊要或為人不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誰都想成功,但是太多時候我們會忘記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往往我們會把錢作為成功的定義,但是當你取得財富的成功後又會發生什麼呢?這九位百萬富翁將會告訴我們成功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改變生活

  商業上的成功就是通過你的產品與機會來改變你的生活——馬克·B·五旬節,它奏效了!***一家保健品電商***

  奉獻自己

  麗薩·海沙,炙熱靈魂***洛杉磯一家潛能開發公司***的創始人,認為成功歸根結底就是幸福,她相信成功取決於一個人奉獻的多少。

  對於自己所見過的在經濟上最平窮的人,麗薩說,“不會為了物質享受和社會地位而卸下重擔,他們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他們愛的人身上---家人與朋友,那他們必須奉獻的是什麼呢?他們自己。一個幸福的社會是我能想到且希望實現的成功的一生的最好象徵。

  家庭

  傑夫·莫茨克,金融理財三部曲***一家致力於提供客觀,獨立,公正的理財規劃服務的公司***的創始人,認為家庭是極其重要的。他謹慎地安排家庭時間,且在此期間不會接聽公務電話,同樣,他堅持要求員工也這樣做。

  克服恐懼

  “成功是不能夠通過某個人的金錢與財富來衡量的。儘管金錢在這個由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而定義的成功的能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來說,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克服恐懼的能力和過一種積極的生活,而不是被動地生活。”——佩曼·賈迪米,祕密隨從***一家致力於幫助創業者進行業務規劃的公司***

  自由

  成功就是自由。自由的做選擇,做決定關於你生活的地方,你周圍的人,陪伴家人的時間,激動人心的商業交易,不斷地學習,推動自己發揮最大的潛能,然後尋找其他方式不斷的重複。---格蘭特·卡登,白手起家的千萬富翁。

  做自己喜歡的事

  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對我來說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激情***,做你擅長的事***技能***和做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事情***目的***的交匯。許多人專注於第一點,而忽略了第二點與最重要的一點---最後一點。——索尼塔·隆託,矽谷行政長官。

  團結他人實現願景

  當我使周圍那些充滿鬥志的人團結起來實現了共同的目標後,我會感到很成功。因此我對成功的定義就是有機會和那些能同甘共苦的人一起工作。——布萊恩·斯庫達莫爾,1-800 -GOT-JUNK?***一家大型國際垃圾搬運公司***創始人兼現任CEO。

  幫助他人成功

  在早些時候,我就已經意識到我的成功將會取決於我在幫助他人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重要性。早在傑伊·範·安德爾和我創立安利公司之前的50多年裡,我們一起嘗試了多種其他的職業。與安利不同的是我們想要在商業領域也給其他人一些機會到我們的成功將取決於我們鼓勵他人發展他們自己的安利企業的時效性上。——理查德·M·德沃斯,安利的共同創立者及奧蘭多魔術隊的高層董事長。

  努力工作

  “取得成功就是有決心和毅力去面對逆境,並且比你知道的所有人更賣力地去工作,來獲得他們永遠得不到的獎勵”。——查得·麥克唐納,連線服務有限公司***賓夕法尼亞一家電氣服務公司***。

  一個成功的人如何定義成功 :

  一個成功的人如何定義成功?一個成功的人如何從成功中獲得啟發?這個命題無疑會讓許多人充滿了懸念與期待。2008年11月30日下午,北京青年報大廈的20層大會議室迎來了北青教育大講堂活動開辦以來最爆滿的盛況,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的到來,讓許多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有了嶄新的認識。

  對於成功,不僅僅是對名利的追逐,不應該完全用世俗的價值觀去衡量成功與否,而是實現自己的價值,關愛自己身邊的人,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影響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周圍的磁場。當你某一天逝去的時候,你的墓誌銘上應該撰寫的是對你最公平的評價。成功的定義應該是多元化的。

  在這個下午,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用平實而不失幽默的語言,講述了自己成長中的很多故事。和許多人的成長經歷相似,他的成長中也有兒時的淘氣頑皮,學生時代的疑問與困惑,有獲得成功時的淚水與喜悅,也有經歷困難與挫折時的蹉跎與彷徨。甚至有經歷人生最低潮時期的痛苦與煎熬。但是與眾不同的是,李開復在成功中收穫了經驗,在失敗中得到了成長。他把富有傳奇的人生經歷濃縮成為十句具有啟發性的箴言,在如同與你交談般的娓娓道來中,將這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像冬日暖陽一樣,灑滿了整個房間。

  一:自信不失謙虛 謙虛不失自信

  李開復1961年出生於臺灣,母親在43歲高齡時生下他前,被醫生數次勸阻。因為醫生透露,如此高齡的產婦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親不顧一切勸阻生下了這個么兒。這個么兒在母親的極度寵愛下自由自在地成長著,喜歡做很多惡作劇。把家裡所有的鐘表調慢一小時以便晚上床睡覺。把鄰居池塘裡的水放幹以證實鄰居池塘裡並沒有100條魚。這一切母親都只是報以寬容的一笑。但是母親不允許孩子傲慢和目中無人。

  當5歲的李開復得意洋洋地對鄰居阿姨表示“上小學以後就沒有見過99分”後。母親不允許這樣的狂放存在於孩子身上,有史以來第一次打了開復。母親告訴他,“不只要好好學習,還要改掉驕傲的毛病。自誇是要不得的。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母親總是不失時機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訴開復。這一次強烈的記憶,使得開復懂得如何在謙虛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會在自卑或自負中跌倒。

  二:

  天賦就是興趣 興趣就是天賦

  李開復11歲留學美國之後,一直在美國成長。1972年,他進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政治科學”專業。然而兩年的學習讓他知道自己的興趣並非在政治方面。學習的枯燥經常讓他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學習成績也不盡如人意。但是,他發現他在選修的計算機課上,有著驚人的天賦。往往是別人還在苦思冥想如何寫出程式時,他早就把程式寫完而無所事事。後來,他發現他像發瘋一樣愛上了這門學科。因此,在大學二年級時,他自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轉系!”這意味著他將從一個全美排名第3的專業轉到一個毫無名氣可言的專業。但是,他聽從了內心的選擇,還是選擇了計算機專業。而這個決定,改寫了他一生的軌跡。

  三:思考比傳道重要 觀點比解惑重要

  李開復以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以後,順利進入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就讀計算機專業的博士。在讀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訴他,讀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論文。至少在本領域是世界頂尖的。這句話讓李開復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話,讓他受益更深,Haberman說,“做出一流的博士論文,也不是讀博士的最終目的。而是你在讀博士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思考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將使你在任何一個領域,都獲得頂尖的成功!”而李開復的努力證實了這種說法。李開復關於統計學方法做出的語音識別博士論文至今還是語音識別產品的理論基礎。而李開復也在博士生涯中,學會了解決問題,擁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援你

  李開復在讀博士期間選擇的研究方向是“語音識別”。師從博士生導致羅迪。羅迪教授鼓勵李開復用專家統計的方法來研究語音識別,而李開復在這個領域經過了一番研究後,發現語音識別用這個方法可以獲得特定語者95%的語音識別率。李開復把整個研究過程寫了一篇論文。一經發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饋。但是他最終發現,專家系統是有嚴重侷限性的,無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語者的語音識別。他認為有資料的支援的統計模式是唯一的希望。當他把想法告訴導師,羅迪告訴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援你!”這樣的說法讓李開復備受感動,成就了李開復博士論文的成功。他的論文當年被評為《商業週刊》最傑出創新。

  五:挫折不是懲罰 而是學習的機會

  李開復在博士生生涯裡,成績依然優秀。他用統計學做出的語音識別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上,讓全美的科技界震驚。這樣一個明星學生可以說在卡內基·梅隆裡沒有什麼憂愁可言。然而,一次暑期課程讓他經歷了不小的挫折。1983年暑假,李開復得到了暑期工的工作。

  其任務就是教賓夕法尼亞州60個最聰明的高中生計算機課程。李開復自己對那段時光非常享受,每天忙碌地備課,還想出各種教學方法。但是,他領取薪水的那一瞬間看到學生的評語,才知道學生認為,“李老師的教學就像催眠曲!”這樣的評價無疑使得李開復備受打擊。

  然而,李開復並沒有氣餒。他把失敗當成了學習的機會,因此獲得了成功。他在此後的生涯裡,尤其是回到中國以後,做了上千場的演講。這無疑得益於學生時代的練習。

  六:創新不重要 有用的創新才重要

  在蘋果和SGI李開復度過了八年科學家到產品副總裁的路程。在這段路程上,他有許多成功,例如蘋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團隊發明的三維瀏覽器,在市場上失敗,整個團隊和產品被公司廉價賣掉。這時,他又發揮了“從挫折中學習”的反省。他理解了,僅僅有科學家的“新”、“酷”的創新是不夠的。創新必須是針對使用者的,必須是有用的。做產品的管理,必須把使用者放在第一位。李開復1998年夏天回到中國,在中國開創微軟中國研究院。這時,他把這個教訓帶入中國團隊。

  七:完美的工作 成長興趣 影響力

  2000年,李開復被調回微軟總部成為微軟全球副總裁。幾年工作後,他深深地體會了一個完美工作的標準,那就是自己有濃厚的興趣,能有成長的空間,並具備一定的影響力。他懷念著在中國研究院的興趣,還有在剛調回美國的學習,但是他期望著有更大的影響力。當他發現谷歌將開始在中國建立時,他主動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並表示願意加入谷歌。而施密特十分高興,在一個月之後就給了李開復OFFER。李開復說,當你遇到喜歡的工作機會,不需要任何的遲疑,而需要積極主動來爭取。因為這樣的機會往往炙手可熱,一秒鐘的猶豫你就可能與之失之交臂。

  八: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

  2005年,是李開復的轉折年。他沒有想到,一次普通換工作的經歷引發了一次地震。微軟的訴訟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對他的虛假負面報道鋪天蓋地而來。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銘: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於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這場戰鬥,不再理會那些不能改變的謠言。將從微軟提取的30萬份郵件資料中找尋有利的證據以證明自己的清白。經過兩個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開復到谷歌工作。最後,當李開復回到媒體面前開始工作時,他發現,沒有一個記者還提問與訴訟有關的問題,因為作為官司的勝利者,媒體不再相信那些謠言。

  九:做最好的領導 讓員工做有興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著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師們。如何管理這些“天才”,是擺在李開復面前的另一個課題。李開復非常推崇“放權”式的管理, 他深知在以創意為主要生產力的公司裡,不能嚴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規定。他可以讓員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討論決定。也可以讓員工用20%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專案。他甚至可以讓員工對公司提出建議。如果合理就採納。谷歌裡自由的環境非常有名。作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戰略、每年的目標、合作伙伴、總部溝通上努力,其他的時間,他更是一個企業文化的維護者、公司的發言人、員工的教練。

  十: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麼是成功?是否擁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對此,李開復回答,你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當他的一個同事賺夠了錢而發現失去人生目標時,才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和對他人的影響。

  李開復曾經有過一個獨特的夢想,就是在中國建立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響力的私立大學。他甚至身體力行地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但是他並沒有氣餒,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實踐夢想。他說:“我不能改變教育,但是我可以幫助學生。”他給中國的大學生寫信,寫書,辦了“我學網”,每年面對十萬學生做演講。在幫助學生的過程中,李開復看到中國大學生的成長。他說,他曾經想過自己的墓誌銘應該有科學家或者企業家的註腳。但是,他說他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想法,如果他的墓誌銘上有熱心教育者的字樣,他會感覺到內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