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文章_楊絳先生的散文

  5月25日凌晨,錢鍾書夫人楊絳病逝,享年105歲。她是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楊絳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楊絳

  楊絳的主要作品

  一、著作

  1.《幹校六記》***散文***,三聯書店1981年初版;三聯書店1986年二版。

  2.《將飲茶》***散文***,三聯書店與三聯書店香港分店於1987年先後出版。

  3.《楊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初版。

  4.《關於小說》***文論集***,三聯書店 1986年初版。

  5.《回憶兩篇》***散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

  6.《走到人生的邊上——自問自答》***散文集***,商務印書館於2007年、2008年分別出版。

  7.《喜劇二種》***劇作,收《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8.《記錢鍾書與圍城》***散文***,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7年初版;嶽麓書社1986年初版1991年2印。

  9.《槐聚詩存》***錢鍾書默存稿,楊絳季康錄***,三聯書店1994年一版一印。

  10.《倒影集》***短篇小說集***,香港文學研究社1981年出版;人民文學1982年出版。

  11.《雜憶與雜寫》,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三聯書店1994年初版,1995年3印。

  12.《春泥集》***文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出版;

  13.《洗澡》***長篇小說***,臺灣曉園出版社1990年出版;三聯書店,1990年1版2印。

  14.《從丙午到“流亡”》***散文***,三聯書店香港分店2000年出版。

  15.《我們仨》***散文***,三聯書店2003年初版***簡裝本***;2004年初版***精裝本***。

  16.《楊絳文集》***全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初版。

  17.《楊絳文集》***全9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再版。

  二、譯作

  1.《小癩子》***西班牙名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初版,1953年重排出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

  2.《吉爾•布拉斯》***勒薩日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3.《堂吉訶德》***塞萬提斯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初版。

  4. 《楊絳譯文集》***全三冊***,譯林出版社1994年初版。

  5. 《西班牙流浪漢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

  楊絳的文章1:***本文選自《憶孩時***五則***》。***

  回憶我的母親

  我曾寫過《回憶我的父親》《回憶我的姑母》***錄入《楊絳文集》***,我很奇怪,怎麼沒寫《回憶我的母親》呢?大概因為接觸較少。小時候,媽媽難得有工夫照顧我。而且我總覺得,媽媽只疼大弟弟,不喜歡我,因為我脾氣不好。女傭們都說:“四小姐最難伺候。”其實她們也有幾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愛整齊,喜歡褲腳扎得整整齊齊,她們就是不依我。

  我媽媽忠厚老實,絕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並無感覺,事後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罵我”。但是她從不計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寬大,不念舊惡,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處,一輩子沒一個冤家。

  媽媽並不笨,該說她很聰明。她出身富商家,家裡也請女先生教讀書。她不但新舊小說都能看,還擅長女工。我出生那年,爸爸為她買了一臺縫衣機。她買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縫,在縫衣機上縫,一會兒就做出一套衣褲。縫紉之餘,媽媽常愛看看小說,舊小說如《綴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說也能領會各作家的風格,例如蘇梅的《棘心》,又讀她的《綠天》,就對我說:“她怎麼學著蘇雪林的《綠天》的調兒呀?”我說:“蘇梅就是蘇雪林啊!”

  媽媽每晚記賬,有時記不起這筆錢怎麼花的,爸爸就奪過筆來,寫“糊塗賬”,不許她多費心思了。但據爸爸說,媽媽每月寄無錫大家庭的家用,一輩子沒錯過一天。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她是個忙人,每天當家過日子就夠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沒固定的地方,常常調動,從上海調蘇州,蘇州調杭州,杭州調北京,北京又調回上海。

  我爸爸厭於這類工作,改行做律師了。做律師要有個事務所,就買下了一所破舊的大房子。媽媽當然更忙了。接下來日寇侵華,媽媽隨爸爸避居鄉間,媽媽得了惡疾,一病不起,我們的媽媽從此沒有了。

  我想念媽媽,忽想到我怎麼沒寫一篇《回憶我的母親》啊?

  我早已無父無母,姐妹兄弟也都沒有了,獨在燈下,寫完這篇《回憶》,還痴痴地回憶又回憶。

  楊絳的文章2:***本文選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坐在人生的邊上

  我由寬裕的孃家嫁到寒素的錢家做 “媳婦”,從舊俗,行舊禮,一點沒有“下嫁”的感覺。叩拜不過跪一下,禮節而已,和鞠躬沒多大分別。如果男女雙方計較這類細節,那麼,趁早打聽清楚彼此的家庭狀況,不合適不要結婚。

  抗戰時期在上海,生活艱難,從大小姐到老媽子,對我來說,角色變化而已,很自然,並不感覺委屈。為什麼?因為愛,出於對丈夫的愛。我愛丈夫,勝過自己。我瞭解錢鍾書的價值,我願為他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援。

  我成名比錢鍾書早,我寫的幾個劇本被搬上舞臺後,他在文化圈裡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但我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我賴以成名的幾齣喜劇,能夠和《圍城》比嗎?所以,他說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我不僅贊成,還很高興。我要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省開銷,我辭掉女傭,做“灶下婢”是心甘情願的。握筆的手初幹粗活免不了傷痕累累,一會兒劈柴木刺扎進了皮肉,一會兒又燙起了泡。不過吃苦中倒也學會了不少本領,使我很自豪。

  錢鍾書知我愛面子,大家閨秀第一次挎個菜籃子出門有點難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場。兩人有說有笑買了菜,也見識到社會一角的眾生百相。他怕我太勞累,自己關上衛生間的門悄悄洗衣服,當然洗得一塌糊塗,統統得重洗,他的體己讓我感動。

  詩人辛笛說錢鍾書有“譽妻癖”,鍾書的確欣賞我,不論是生活操勞或是翻譯寫作,對我的鼓勵很大,也是愛情的基礎。同樣,我對錢鍾書的作品也很關心、熟悉,***黃蜀芹要把他的《圍城》搬上銀幕,來我家討論如何突出主題,我覺得應表達《圍城》的主要內涵,立即寫了兩句話給她,那就是: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錢鍾書很贊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覺得“實獲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援和鼓勵,兩情相悅。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下一頁更多楊絳先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