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的水是哪裡來的
提起運河,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長城。而開鑿運河,卻是為了溝通經濟文化於南北。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歡迎閱讀!
大運河的水哪裡來的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大多也是呈現出從西向東流的自然地理特徵。但京杭大運河卻是在人工干涉下少數的由南往北流動的人工渠道,想知道大運河的水從哪來,還需要我們回溯大運河各段的修造歷史。
邗溝是最早見於明文記載的運河,溝通了江淮水系。邗溝同時也是後來京杭大運河體系中最早修築的一段,早在公元前5世紀早期就由當時的吳國開鑿。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從今揚州市西長江邊向東北開鑿航道,沿途拓溝穿湖至射陽湖,至淮安舊城北五里與淮河連線。這條航道,大半利用天然湖泊溝通,史稱邗溝東道。
此一時期邗溝段的水主要是取自沿途的天然河流與湖泊,具體說來有長江、淮河、樊樑湖、博支湖、射陽湖、白馬湖 等水系。
隋代的大運河
隋代大運河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隋文帝時代主要是在關中地區修建了廣通渠。隋煬帝時代為了更好地溝通南北方,於大業元年***605***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隋代的大運河主要分為四段:廣通渠,通濟渠,永濟渠,邗溝。這一階段的大運河取水來自各大主要的天然河流,如黃河、淮河、錢塘江、海河、拒馬河、洪澤湖、白馬湖等。
元代的時候為了供應北方大都的糧食需求,重新疏通、興建新的河道。廢棄了洛陽沿線的汴渠,重點在山東地區興修運河。元代開鑿的重點段一是山東境內泗水至衛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整體上說北方地區的河道都可以被稱為御河,細分則可以分為如下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裡運河;***7***江南運河。
這一時期為了運河沿線蓄水供水的需要,在山東地區興建了許多水庫,到清代南四湖和高家堰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通過對以上各時期運河段落的回顧,我們可以總結出運河的水最主要是來自周邊的天然河流、湖泊,也有部分是源自蓄水的堤壩等水利設施。
大運河有何歷史意義
隋煬帝稱帝在公元605年,自其父隋文帝楊堅手中繼位,至617年,在位12年。他在位期間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舉全國之力挖鑿大運河,這是他的雄才大略,為國家為民族為歷史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大業,立下了不朽的偉績。
現在看來,隋煬帝的大運河,起碼在歷史上有以下六大功勞:
第一,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在古代,陸路長途遷移,只能靠騎馬、坐牛車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動十分艱難和緩慢。但是人類早就有認識,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載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許多。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劃,或揚帆,或做水閘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數十里甚至百里,真是一種人類行為的飛躍。船大,可運兵,可運馬,可運糧食,可運草料,可運煤炭,可運石材,花樣多了,大大拓寬了人類的活動空間,以致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大規模的國家行為。不過,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東,南北則不行。隋煬帝決定挖鑿南北大運河,乾脆把東西南北都用水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豈不是一盤大活棋?有了大運河,他可以把整個中國國土真正地完整地納入自己的王權範圍,宛如揣在自己的懷中,牢牢地屬於自己。在過去的歷史上,還沒有一位帝王這麼做過。這是空前的。
第二,一下子誕生了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先有河,後有城鎮,後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純屬拔地而起,這不得了。大城,意味著人口的相對集中,意味著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運輸的,有搞搬運的,有收稅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倉儲的,有搞貨物集散的,有做買賣的,有旅店,有飯店,有美人街,有唱戲娛樂的,還有學校一類的機構,總之,越聚越多,名氣也越傳越遠,終成氣候,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記憶。大運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大世界都市。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點,北京是終點。大運河把這三點造就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經濟大城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影響既深且遠。
第四,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第五,幾大水系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大運河彷彿為絲綢之路接上了手腳,一方面把地中海周邊和中亞的文化和中國內陸的文化連結了起來,輻射開來,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連結了起來,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生成、鞏固和壯大。此兩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運河的挖鑿而在後代大放異彩,結出具有深遠影響的豐碩成果。
隋煬帝開挖大運河的真正原因
隋煬帝荒淫手法多多,其在對付風水方面也有奇招。
楊廣當了皇帝后,立年號為“大業”,意思是創造一番大事業。時有擅望氣的術士***傳說是有占卜之術的耿純臣***向他稟奏,稱西北的龍門地區***今山西河津縣西北、陝西韓城東北***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天子氣”,氣勢恢巨集,一直蔓延到太原。
楊廣當年授封晉王,鎮守晉陽,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楊廣未信,後來看到國內政局不穩,形勢不容樂觀,才聽信術士之言。於是他以自己真龍天子身份,如秦始皇東遊“鎮王氣”一樣,數次去山西汾陽等地巡幸,現身氣源地鎮壓。為了鎮壓這股“王氣”,又在太原築晉陽宮,以“厭之”。
不僅如此,為讓當地王氣盡洩,楊廣又在龍門一帶掘溝塹山,破壞當地風水。
再後,乾脆安排自己的孫子楊侑為太原太守,鎮守太原。楊侑初封陳王,後改封代,楊廣如此這麼一通安排後,對侍臣稱,這股“王氣”是楊氏隋室的,不必擔心。
此事在正史上沒有明說,但可以找到點蛛絲馬跡——
《隋書·煬帝本紀上》***卷三***:仁壽四年,“十一月乙未,幸洛陽。丙申,發丁男數十萬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臨清關,度河,至浚儀、襄城,達於上洛,以置關防。”
《隋書·煬帝本紀下》***卷四***:大業十一年,“五月,己酉,幸太原,避暑汾陽宮。”
“天子姓李”傳言
糟糕的是,鎮壓了“王氣”之後,民間又出現了將出真龍天子的傳言。
有術士上書楊廣,稱將出的“天子姓李”。楊廣哪容得下這茬事,大開殺戒,把身邊可能與他爭天下的李姓官員,斬盡殺絕。楊廣首先懷疑的是當時的權臣李渾,把他及一族三十二人,統統斬首。
很遺憾,楊廣偏偏把真正的“李姓天子”李淵給漏了。李淵與楊廣是正兒八經的親表兄弟,都是獨孤信的親外甥。但親情友情往往最具迷惑性,後來讓楊廣成為亡國之君的,正是他的這位親表兄弟!
楊侑是楊廣長子楊昭的三子。楊廣去江都***今揚州***前,對國防安全做了周密的安排。讓楊侑留守西京,李淵則留守太原。想不到,楊廣自認為安全可靠的李淵,在太原起兵,背後捅了他一刀。
公元617年10月,李淵起兵攻入長安後,立楊侑為帝,改年號為“義寧”。
次年3月,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縊弒後,李淵見傀儡楊侑已無用處,便在當年5月逼他退位,代隋稱帝,定國號“唐”。
楊侑後被降封為“希國公”,次年被害,諡號“恭皇帝”。楊廣在位時製造的風水事件,疑雲最大的還是開鑿大運河一事。大運河,即現在常說的“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齊名,是中國古代兩項最偉大的工程,聞名全球。大運河北起北京 ***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 1794公里。
楊廣剛當皇帝不久的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就開始興修水利工程。先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再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大業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 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一個多支流的運河系統。
楊廣開鑿的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歷史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其所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巨大的。隋為何早早亡國,與大興工程招致民怨,也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為了挖鑿大運河,楊廣先後動用了幾百萬民工。民工人數有明確記載的有兩次——
《隋書·煬帝本紀上》***卷三***:大業元年,“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大業四年,“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如此之多的人力,即使在今天也是很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