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的陵墓被盜了嗎在哪裡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標天性仁慈,對兄弟十分友愛,朱標的陵墓被盜了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朱標的陵墓,歡迎閱讀!

  朱標的陵墓有沒有被盜

  朱標***1355年—1392年***,明太祖長子。因朱標先於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諡稱懿文太子,明惠帝即位後追尊為明興宗孝康皇帝,靖難之後恢復懿文太子舊稱,明安宗登基後,最終恢復了興宗的帝號,上尊諡曰興宗和天敬道憲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標。陪葬於南京明孝陵,即明東陵,現僅存遺址。

  朱標的陵寢墓地在哪

  明東陵是懿文皇太子朱標的陵寢,位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東,總體佈局與明孝陵相似,但規模較小,有陵垣、陵寢大門、享殿前門、享殿及寶頂等建築要素組成,主要建築在一條南北軸線上分佈,現存明東陵前門基址、排水設施以及門殿月臺基址等多處遺址。

  陵寢前部的園牆平面前尖後方,呈龜背形,格局特殊,是全國所知唯一的帝陵平面佈局形態 。

  朱標為什麼沒有自己單獨的墓

  朱標畢竟不是皇帝,再加上朱棣篡位。更加不可能追封他老大哥了。

  首先不明白你說的‘自己的墓’是什麼意思。但如果說你問的是朱標陵墓規格的話我可以說一下:明朝一直尊奉的是正統二字,朱標雖然是朱元璋的長子,但因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為皇帝,所以朱標的陵墓並不能如真正皇帝陵墓的規格。朱標的老子是皇帝,兒子是皇帝,但問題他自己不是。

  朱標時候的諡號‘懿文太子’懿文是太子的諡並不是皇帝的諡號。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朱標死的時候他的身份是太子,等他兒子朱允炆登基後也不過在位幾年時間,帝王的陵墓需要很長時間,從皇帝登基的那天就開始修,往往皇帝死了還沒有修好,這就造成朱標在他兒子在位的時候移不了陵墓,後來他弟弟朱棣上位,就更不可能給朱標以帝王規格修陵墓了。

  沒有被人盜過的皇帝陵墓

  國的盜墓史就有多長,皇帝陵墓似乎從一開始建的時候就是為了人們的盜墓史來做鋪墊的。說來也是,細數華夏五千年,有哪座皇帝陵墓沒有被人盜過,有人說武則天陵,這裡就尷尬了,武則天的陵墓是沒有被人盜成,可不是沒有被人盜過。但是在我們中國歷史上,真有一個皇帝陵墓沒有被盜過,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明朝朱元章即位後,追尊其高祖為官皇帝,曾祖為仁皇帝,祖父為裕皇帝,父為淳皇帝。為紀念先祖,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朱元璋在此地建祖陵,規模巨集大。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工匠,開始修建祖陵。以後陸續增修,經過28年,耗費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考古學家稱明祖陵裡面的文物也是不計其數。

  明祖陵的石刻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形態逼真。比如麒麟、獅子張牙舞爪,儼然獸中尊者;華表石柱龍盤虯繞,更顯莊嚴肅穆。文臣蟒袍玉帶,抱笏恭立;武將頂盔束甲,按劍待命;戰馬曲蹄刨地,引頸長嘶。雕刻藝術之精細,水平之高,令今人歎為觀止。明朝的時候,陵墓自然有重兵把守,說是有人敢去盜墓,那可是真的找死。

  就在明朝滅亡之後不久,在清朝康熙19年***公元168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怪事兒,由於洪澤湖洪水氾濫,明祖陵地面建築全部被洪水吞沒,也如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水下皇陵。正是由於當年洪水肆虐,結果這座皇陵至今儲存完好。為了保護地宮甬道和拱門下的文物不被氧化風化,每當水位下降時,工作人員還要從淮河緊急排程水源進行灌注。

  據明祖陵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時說:“明祖陵恰恰由於一直深埋水下,地宮應該儲存完好,朱元璋追封其三代祖先為皇帝,並如此厚葬,其中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會很大,是人類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這是我國唯一一座的水下皇陵,正因如此,使它免遭盜掘。這座皇陵是一座明祖陵,位於江蘇省盱眙縣。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葬地。1966年,恰巧洪澤湖的枯水季節,被淹埋泥土裡的石刻陸續露出水面,埋藏在水底近三百年的明祖陵才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