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背後真相大揭祕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是劉備的部下,劉備在漢中稱帝,關羽為前將軍。那麼在正史上關羽最後是怎麼死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關羽之死背後真相,歡迎閱讀!

  關羽之死背後真相

  關羽在公元219年的時候,意圖攻略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圍攻曹仁,威震華夏。曹操採納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利用吳蜀聯盟的間隙,讓人勸說孫權抄襲關羽後方,以江南送給孫權。當時陸孫獻計給呂蒙,然後寫信給關羽,使關羽麻痺東吳的意圖,將後方軍都調往前線,最後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突圍時被吳國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斬首。

  關羽在歷史上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驕傲自大,當時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勢確立。東吳與蜀漢的聯盟局面形成,曹操的曹魏一直被打壓。曹仁退走後,關羽成為襄陽太守。後來劉備進入益州,關羽留守在荊州,荊州歷來就是兵家戰略要地,所以這就阻礙了孫權向西的擴充套件,而且威脅到了孫權吳國的安全。東吳和蜀漢對荊州之爭本來就鬧得不愉快了,成為孫權的心病。恰好關羽當時野心龐大,想要襄樊這塊軍事要地,所以曹操派了于禁前來增援。也就是這次的襄樊之戰,成就了關羽,重創曹魏,但是最後因陸遜獻計呂蒙,曹操又派徐晃增援,最後關羽在呂蒙和徐晃的夾擊下西走麥城,最後從麥城突圍的時候,因部下都投降與孫權,關羽父子最後被派來的朱然、潘璋截斷了道路,最後被潘璋部中司馬馬忠擒獲。

  關羽之死的原因

  論三國一眾豪傑,智勇雙全的關羽是當之無愧的真英雄。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如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傷等,無一不盡顯其神勇蓋世,無懼艱險的英雄本色,可以說,關羽集仁、義、禮、智、信於一身,是中國傳統意義上英雄主義的完美化身,不愧為後世景仰的關聖大帝!然而,這樣一個傳奇人物,最終因何殞命,他死後又魂歸何處呢?這便要從著名的典故“關公大意失荊州”說起。

  眾所周知,關羽武功蓋世,且智慧超群,然而這樣的人往往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便是自視甚高,為人狂傲,剛愎自用。赤壁之戰後,劉備回到巴蜀,臨行前派關羽駐守荊州五郡。關羽自恃地形險要,只派少量兵馬留守,自己則出兵攻打曹操大軍駐防的襄樊地區。

  由於其好大喜功,未提防孫權派來的呂蒙乘虛而入,偷襲了荊州三郡,如此一來,南郡、武陵、零陵相繼失陷,劉備千辛萬苦得到的戰略重地荊州三郡,頓時落入孫權之手。由於關羽的大意輕敵,致使荊州之戰慘敗,這也為他自己提前掘了墳墓。

  孫權拿下荊州後,東吳軍隊士氣高漲,關羽卻儼然成了敗軍之將,一路潰逃至麥城,被吳軍四面包圍,身陷絕境。由於關羽平日為人狂傲,人緣不佳,此刻生死關頭,哪有援兵肯來救助。關羽不願困死麥城,遂率二百餘輕騎,從麥城北門突圍。未走多遠便遭到伏兵截殺,關羽父子被俘。孫權愛關羽才德,前來勸降。關羽不從,厲聲怒罵。孫權無奈,下令處死關羽父子,一代戰神終殞命,留下了敗走麥城的千古憾事!

  後世對關羽的評價

  關羽是歷史上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後世對關羽非常的推崇,現在在各地還有關帝廟,關羽被歷史上的統治階級稱為“武帝”,與“文帝”孔子齊名,現在很多人還在供奉著關羽,稱為關老爺,可見民間對關羽的崇敬。歷史上對關羽的評價非常多,大多數是說關於忠勇無敵,《三國演義》更是將關羽塑造成一個完人,關羽到底是怎樣的呢?

  個人認為關羽首先是忠,關羽與劉備的感情非常的深厚,曹操曾經將關羽生擒,曹操覺得關羽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對關羽恩寵有加,可以說加官進爵,時時封賞,對關羽好的那是無以復加,可是關羽還是離開了曹操,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去找自己的大哥劉備,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關羽非常的忠。

  第二個關羽非常的勇,可以說是勇冠三軍,從在曹操麾下的時候溫酒斬華雄,後來由斬殺顏良、文丑就可以見到一斑,用萬人不敵來形容也不為過。

  第三點關羽有謀略,關羽戎馬生涯三十年,多數時候是作為一名統帥,並且多次再戰役中獲勝,沒有一點謀略是很難讓人相信的。並且關羽在樊城之戰的時候大築江陵城,訓練水軍,同時聯合魏軍反曹勢力,可以說是應對得當的。

  第四點關羽是非常自負的一個人,正是由於其自負,沒有審時度勢的大局觀,導致了其後來走麥城,從而丟失了性命。事情是這樣的,孫權向關羽提親,想要求娶關羽的女兒,關羽不顧諸葛亮定下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一句“虎女豈能嫁犬郎”讓孫權大怒,於是在曹操進攻關羽的時候東吳也出兵進攻荊州,導致關羽腹背受敵,同時屯兵江陵的糜芳和屯兵公安的傅士仁都因為平時關羽輕視自己而不出兵救援,關羽說“還當治之”,於是二人恐懼不安,很快投降了東吳。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關羽是缺乏非常自負並且缺乏大局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