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手機是誰發明的

  現在每個人至少都有一部手機,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那麼你知道手機是誰發明的嗎?下面是小編給您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最早的手機發明人:馬丁·庫帕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行動式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週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訊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援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製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裝置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裝置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註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揹包那樣揹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儘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訊息,可以上網、玩遊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使用者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使用者。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使用者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拓展:馬丁.庫帕經歷

  馬丁·庫帕在擔任摩托羅拉通訊系統部門總經理時,致力於推動行動電話的研發。1973年4月3日,馬丁·庫帕在紐約曼哈頓區的街頭,以他們新研發出的行動電話原型機,撥打電話給貝爾實驗室的研發對手。

  35年前,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機。此後,被譽為“手機之父”的庫帕以試用各代新式手機為樂。在試用了幾周iPhone***手機上網***後,庫帕把它給了孫子:“具有上網、MP3播放器、照相機等諸多功能的手機並不見得有多好。”庫帕堅信一點:“未來的手機將越變越小,說不定能放進耳朵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手機可以被植入你的面板表層;而你要給某人撥電話時,只需報出名字,手機就能自動撥出去。”

  “我希望有一天這部手機能進入博物館。”說這話的是被譽為“手機之父”的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35 年前,庫帕發明了這部手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同年,馬丁·庫帕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最佳發明家”。

  在公共場合露面時,馬丁·庫帕多半會舉著這部磚頭大小的手機,做出正在通話的樣子供人拍照。它的重量和今天的超薄筆記本差不多***約1.13 公斤***,外形看上去有些像“大哥大”。

  35年過去了,庫帕已經從一個青年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即便如此,庫帕仍以試用各種新式手機為樂。庫帕告訴《外灘畫報》記者,每隔三四個月,他就會換部新手機用用。他說,手機的發展已經大大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偏差。“我不會使用iPhone聯絡人列表,它的外形和服務看上去也不合標準。”試用了幾周之後,庫帕把iPhone給了孫子。“具有上網、MP3 播放器、照相機等諸多功能的手機並不見得有多好。你可以試著開發一種能為所有人做一切事情的萬能裝置,猜猜效果如何?每一樣都不出挑。”

  手機靈感的來源

  馬丁·庫帕說,他發明手機的靈感來自於電視劇《星際迷航》,“當我看到劇中的考克船長在使用一部無線電話時,我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我想要發明的東西。”

  馬丁·庫帕1928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1956年獲得伊利諾伊州科技學院的碩士學位。畢業以後,庫帕參加了美國海軍。退役以後,29歲的馬丁·庫帕開始在摩托羅拉公司個人通訊事業部門工作, 這一干就是15年。1973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 發明了一個新概念,叫“蜂窩通訊”***cellularcommunications***。所謂的蜂窩通訊,就是採用蜂窩無線組網方式,在終端和網路裝置之間通過無線通道連線起來,進而實現使用者在活動中可相互通訊。

  馬丁·庫帕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想法,“可是後來,AT&T認為人們需要的蜂窩通訊只是‘車載通訊’,我們非常質疑這個結論。我們知道,人們並不希望和汽車、房子、辦公室說話,而是和人說話。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打算髮明一部蜂窩電話,向世人證明,個人通訊的想法是正確的。我們相信,電話號碼對應的應該是人而非地點。”

  那時正在播放電視劇《星際迷航》,考克船長的那部無線電話,就成為庫帕和他的團隊發明手機的原型。“任務急迫,公司要求我們在六個星期內製作出手機模型。”因為當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正在考慮是否允許AT&T 在美國市場建立行動網路,並提供無線服務;此外,AT&T 自己也有開發行動電話的計劃。摩托羅拉不願意讓大好商機溜走。

  三個月以後,第一部手機模型大功告成。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馬丁.庫帕講了一段手機發明中的趣事。“第一部手機的外形其實由5個工業設計小組相互競爭的結果,可是選擇了其中最簡單的一個方案***它的基礎設計流行了差不多15年***。 原本的設計很小巧,只不過電子系統工程師要把上百個零部件塞進去,最後的手機是原本設計的5倍大,也重得多。

  手機的質疑

  第一部手機模型的誕生讓人們看到了無線通訊的希望,可是手機真正投入市場,卻是在10年以後。

  從1973年到1983年,庫珀帶領著他的團隊對第一部手機進行了5 次技術革新,每一次都成功地讓手機變得更小更輕。“到1983年,我設計的手機已經只有450克了。”庫珀對此頗感自豪。不過,當時的手機價格相當昂貴,達到4500美元。

  1983年,摩托羅拉第一部手機面向市場出售。此時,馬丁·庫帕選擇離開摩托羅拉,自己創業。他和另外兩名合夥人***合夥人之一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一起,於當年10月開辦了一個為手機工業提供軟體和手機計費系統的公司。很快,公司取得了成功,1986年庫帕將公司售出。

  庫帕一直致力於研發手機,但當他發現無論手機變得多輕便,也沒有如他所料想的那樣普及時,他開始思索其他原因。庫帕發現,干擾、串音、雜音現象經常發生在手機通話過程中。手機通話質量已經成為了阻礙手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把人類從固定電話中解脫出來,庫帕決心放棄手機機身的開發事業,轉投無線技術領域。

  1992年,庫帕創辦了ArrayComm公司。公司創辦的靈感來自於幾個很有天賦的斯坦福大學的專家,他們開發了一種利用天線收發無線電訊號的全新方法。“他們找到我,希望我能幫助他們。我同意試一個月。但不到一個月,我就發現這是未來個人通訊領域的一種重要的新技術。此後,我就開始了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的工作。”

  ArrayComm公司開發的技術名為“智慧天線”。大多數時候,無線電都是用一根單獨的天線來收發訊號,而ArrayComm的“智慧天線”卻能利用一個陣列裡的少則4 根多則12根天線,產生定向波束,使天線主波對準使用者訊號達到方向,達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動使用者訊號並刪除或抑制干擾訊號的目的。

  迄今為止,ArrayComm已經在中國、日本等17 個國家有了業務。ArrayComm 公司將這項技術集中使用在2G、2.5G及3G無線標準上。馬丁·庫帕表示:“智慧天線技術能為2G、2.5G和3G 構築一個更為強勁、服務質量更令人滿意的無線通訊網路,併為網路系統運營商和無線使用者節省上萬億美元的費用與成本。”

  但馬丁·庫帕對現在的無線網路的服務質量仍然很不滿意,“我們一再聽到這樣的承諾,讓每一個人都享受價格合理且無處不在的無線寬頻網路。但這個承諾還只是一個承諾。”

  對iphone這樣的智慧手機,以創新成名的馬丁·庫帕則有些接受不了。

  馬丁·庫帕的觀點自然受到了不小的挑戰,“他太老了,所以不能接受像iPhone那樣的新事物。看看摩托羅拉的今天吧,不願嘗試新事物的公司,要麼改變,要麼等著滅亡。”一名業內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