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前為什麼沒人看好日本

  日俄戰爭指的是在中國東北地區發動的一場戰爭,從戰爭名稱上也可以看的出戰爭雙方正是日本和俄國,他們為了得到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這兩個地區的領土控制權,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發起了戰爭,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日俄戰爭是在1904年爆發的,當時關於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就讓日俄兩國紛爭不斷,之後,兩國又都想佔領中國東北地區,這使得他們之間的矛盾激化,引發了日俄戰爭。這次戰爭發生之後東北地區受到了嚴重的傷害。而作為戰爭雙方的日俄兩國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大批的士兵在戰爭中喪命。

  而最讓人驚訝的是這次戰爭竟然是以日本的勝利告終的。可以說,在日俄戰爭前是沒人看好日本的,甚至斷定俄國一定會取得勝利,所以日俄戰爭的結果才讓人覺得驚訝。那麼為什麼日俄戰爭前沒人看好日本呢?關於日俄戰爭前沒人看好日本這個問題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在戰爭開始之前日本只是亞洲地區的一個小國家,因為國家領土較少,也實行過一段時間的閉門鎖國的政策。

  當日本取得了朝鮮半島的控制權之後俄國十分的惱火,這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日本並不能夠引起俄國以及世界的重視,他們認為亞洲小國是沒有能力戰勝歐洲大國的。因此,日本得到了朝鮮半島的控制權也讓俄國覺得威嚴受到了挑戰。

  其次,日俄戰爭前沒人看好日本這個問題也要從俄國以及世界這一方面來分析,俄國發展的起步非常早,在很早之前已經進入了歐洲強國的行列,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一流的,遠遠不是當時的日本可比的。

  因此,在日本和俄國發生爭端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獲勝的一定會是俄國,因為當時從來沒有發生過亞洲小國打敗歐洲大國的事情。

  日俄戰爭前的日本崛起

  日本自從19世紀後半葉“ 明治維新”以來,打破了封建的 閉關鎖國的狀態,迅速發展 資本主義,使日本較快地擺脫了 半殖民地化的危機,建成了當時亞洲唯一獨立自主的 資產階級國家。然而,日本在國家制度和社會生活中仍然保留著大量封建因素,特別是 軍國主義。這種情況決定了 明治維新以後

  日俄戰爭的政權具有特殊的侵略性。這個政權對內殘酷剝削和鎮壓勞動人民,對外積極擴張掠奪,走上了類似 沙皇俄國那樣的帶軍事封建性的 帝國主義道路。

  1894年日本悍然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 甲午戰爭”。

  1895年4月日本脅迫中國簽訂上文提到的《 馬關條約》。該約除規定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外,還要中國向日本割地賠款以及同意日本享受其它特權。

  特別是關於割讓遼東半島的規定,激怒了俄國,於是演出上文所說“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修改《 馬關條約》的事件。日俄在遠東的利害衝突進一步激化。

  此後,日本立即加緊對俄 戰爭準備。1895年它從中國掠奪的賠款白銀2.3億兩,大部用於戰備方面。日本的國家開支在1893—1894年為8400萬日元,到1897年增至2.4億多日元,其中軍費大幅度增加。

  甲午戰後,日本通過一項 陸海軍軍備計劃和 鐵路建設計劃,所需款項總額達5.16億日元,這項計劃到1900~1901年時基本完成。這標誌著已經作好對俄戰爭的準備。

  日本武士集團和大 資本家的聯盟確信,在俄國的 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建成之前儘快發動奪取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戰爭,對日本最為有利。日本國內的進步人士也曾開展過反對日本統治集團侵略和戰爭政策的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戰爭的爆發。於是,日俄戰爭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