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生肖的資料介紹

  動物中被稱為獸中之王,為國家保護生物,那就是老虎了。也被引申為王者之風,龍行虎步,虎威。一個非常大的孤貓黃棕色條紋上衣搭配黑色,原產於亞洲的森林,但變得越來越罕見。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歡迎讀者朋友閱讀。

  虎生肖介紹

  生肖虎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稱為寅虎。

  武強年畫十二生肖《虎》虎圖騰崇拜與文化遺產《跳於菟》***就是《跳老虎》***傳統民俗儀式,是古羌部族虎圖騰崇拜的一種遺俗,目前僅存於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村,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都要進行驅魔逐疫的《跳於菟》***wu tú***—— 即“跳老虎”活動。2006年5月20日,土族於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虎的崇拜應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

  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變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昇天。是鎮西之獸。

  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而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徵,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關於屬虎的相關文化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紅苗只在銅仁府有之,衣服都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這是說,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白虎

  因此一些地方民間流傳著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得名。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後,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病,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隻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孫中山***屬虎***

  陝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起,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脖子上,進門後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永結同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隻小老虎,表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關於虎字的方言

  虎

  在東北的方言中“虎”這個字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魯莽。

  以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為例,如果他做什麼事時方法比較直接魯莽的話,我們就會說:這個人很“虎”。

  2010年的虎年無立春 農曆庚寅虎年是從 2010年2月14日到2011年2月2日,只有23個節氣,沒有立春日。

  農曆中,在一年中沒有立春的現象,是民間所說的“無春年”。

  “無春”年,平時俗稱“寡春”年,也有稱“寡年”的,後來又根據“寡”字字意,經過流傳演義為“寡婦年”。有很多人都有“寡年”不宜婚嫁之說。

  秦始皇嬴政***屬虎***

  事實上,農曆碰上“無春”年是很正常的,為了指導農業生產活動,中國古代將一年***陽曆***劃分為24個節氣,即約每15天一個節氣。而因為多了閏月,農曆閏年的天數比農曆平年的天數要多出30天左右,故農曆閏年有25個節氣,而農曆平年則有23個或24個節氣。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農曆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農曆年的歲首。這 是人為的在排歷中依照節氣和物候的調整,不會也不應該影響個人生活,不論“無春”、“雙春”還是“單春”,都只是陰曆和陽曆之間轉換時的“陰差陽錯”,與吉凶無關。無春年是寡婦年的說法是不足信、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