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故事是怎樣
梁漱溟,近代著名的哲學家,國學大師,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 。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梁漱溟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梁漱溟的故事
梁漱溟先生前世是和尚,這句話還是梁漱溟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以九十五歲高齡的老人的身份說的,當時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說梁漱溟從來不說假話,他這樣說是有他的道理的。
梁漱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其實他還是一位佛學大家,對佛學有高深的研究,雖然梁漱溟一生從不拜佛也不參禪,更不參加佛教活動,但是其實他是一位虔誠的禪宗弟子,他的信仰全在他心裡,他比那些整天吃齋唸佛的人更加虔誠。
佛教是講究生命輪迴,因果報應的,佛教中有一個名詞“業力”,也就是說人生的命運全在於自己的業力有多深,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的人生的掌握有多深。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梁漱溟認為自己的前世是和尚,但是又沒說是哪個廟裡的和尚,就是因為他自己覺得自己的業力還不深,沒辦法全部知道自己的前世和來世,所以要更加刻苦鑽研學問。
梁漱溟先生前世是和尚,正是因為他覺得人生的確是由命運支配的,有時候人不得不屈服於命運,所以順從天命,保持豁達的胸襟也是一種智慧的態度,但是人定勝天,人又不是完全受命運支配的,一個人的命運說到底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人生可以有大作為,這是梁漱溟近一個世紀漫長的生命經驗。
梁漱溟的作品
梁漱溟作品很多,他一生致力於發展中國的鄉村教育以及儒學的復興,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印度哲學概論》、《人心與人生》以及《梁漱溟日記》等等,梁漱溟一生壽命很長,從事文化研究的歷史也很長,他的作品種類很多,可以說是著作等身,全部收入《梁漱溟全集》裡面。
梁漱溟一生從事深奧的哲學及社會學研究,所以他的作品在理論上要強一些,可能不太適合普通大眾讀,因為梁漱溟作品絕不是娛樂大眾的通俗小說,讀起來很費力。但是作為想了解中外哲學發展歷程,探究中國文化精髓的人來說,梁漱溟作品是不可不讀的經典,而梁漱溟對於國民人性的深入思考,對中國文化發展的苦苦探索都使他的作品在讀者群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雖然歷經時光的大浪淘沙依然魅力不減,而對於對國學熱愛的讀者來說,梁漱溟作品絕對是不可不讀的經典。
尤其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步重要作品《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這本書是他在28歲的時候寫的,其深厚的國學積澱和對中西文化的深入思考讓人佩服,這本書也讓他在國學史上嶄露頭角,而梁漱溟的最後一部作品《人心與人生》則以梁漱溟近乎一個世紀的人生經驗來深刻探討人性,思索人生的真諦,梁漱溟所展示的人生道理絕對讓我們有所收穫,引發我們深深的贊同。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梁漱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鄉村教育的實踐者,因此梁漱溟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鄉村教育理論與鄉村教育的實施上面。
梁漱溟教育思想非常深刻具體,首先他清楚地看到,中國的教育就是一個治愚治窮的過程,中國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鄉村,而農民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愚、窮、弱、私的問題,教育就是要讓人們認識到中國國民的劣根性,並且克服這個劣根性。梁漱溟深刻認識到中國社會就是個鄉村社會,中國的出路在鄉村,因為要救中國就要從改良中國鄉村教育做起。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可以說是一語中的,是在對中國社會長期深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並且在當今中國依然有借鑑意義。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還體現在他的鄉村教育實踐上,早在1931年,梁漱溟便在山東鄒平建立中國鄉村建設研究院,專門研究鄉村教育,培養鄉村教育人才,開始探索鄉村教育實踐之路。兩年後有開辦鄉農學校。
在鄉農學校裡,梁漱溟充分實踐了他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教授學生公共課程,比如唱歌、識字,講普通話等,都是農民用得著願意接受的普通課程,另一方面就是教授農民社會實踐能力,比如種植棉花的技術,編織麻袋的技術等,教會農民學以致用,所以農民的接受程度就很高。總之鄉農教育就是完全符合鄉村建設的實際需要。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其實很具有前瞻性和實踐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