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需要多長時間才好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之一。因此,學好英語就變得尤為重要。那麼學習英語多長時間才好?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每天學習英語時間建議,希望大家喜歡!

  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建議

  其實對於應該花多少時間來學英語,是沒有固定的答案的。但是至少,我們應該把握住幾個要素。

  第一:頻率。如果能保證每天都有一小時接觸英語,無論是上課或者課後的閱讀或者英文動畫片或者英文APP,就能基本保證孩子們的現有程度和狀態不消退。

  第二:有質量時長。當然,如果能夠保證每天兩小時,就可以讓孩子有進步。不過,這兩小時應該是有質量的兩小時,比如被動消極的胡亂翻閱英文繪本就不能算有質量的接觸英文。

  第三:應用場景。無論花了多少時間,如果沒有應用的渠道和場景,即便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英文知識儲備,這些終將消去而不會轉化為應用的能力,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積極地營造英文應用場景是家長特別需要做的事情。比如英文親子閱讀,既是學習也是將英文應用到故事場景中。再比如把孩子送到全英文環境中,培訓中心、出國旅遊、甚至海外遊學,都是有效的方式。

  學習英語的方法建議

  建議1:自然的環境

  “想想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枯燥地念著課文,不斷地接受老師的發音糾正是多麼無趣。

  如果讓孩子在一個真實的情景中,無意地將一句一句的英語學下來,效果該有多好。幼兒學習外語最重要的是讓語言在他的生活裡紮下根。

  爸媽應該這樣做

  1、每天晚上花15分鐘的時間與您的孩子在一起,閱讀一本英文書,唱英文歌曲或者玩一個英文遊戲。

  2、孩子最喜歡學的內容是在他的環境裡,能夠和他交流的、有用的東西。比如,在畫圖、吃飯、遊戲時等生活情境中經常使用的英語。

  3、買一些簡單的原版英文圖畫書,並且與孩子談論書中的故事和圖畫。

  4、常放些英文歌曲,並且嘗試和孩子一起唱。

  5、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將英語學習與學科知識聯絡起來,用英語來學習那些重要而有趣的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

  建議2:有效的互動

  語言的獲得需要在一種互動的狀態中,而不是在單向、被動的狀態裡。

  不妨想一想孩子學母語的過程:他的小頭腦裡充滿的“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最初不是以語言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在和大人逐漸建立的溝通中得到滿足的。

  比如他會指著蘋果看著你,你說:“哦,寶寶要蘋果?”於是他知道了這件物品的名稱,並運用語言“標籤”給予對應。等條件成熟,他會迫不及待地把內心裡豐富的“標籤”用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孩子不斷拓展語言的動力。

  學習英語也要運用同樣的道理,用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表達想法的方法來幫助他掌握英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掌握和使用英語的動力來自於孩子的內在需要。

  爸媽應該這樣做

  1、不要老是催著孩子問:“香蕉怎麼說,蘋果怎麼說。”要讓孩子在自然情景中完整認知,直到能自言自語。

  2、孩子不大理解的話和反覆跟著學的話,需要你的反覆指導。這時,不能只是用英語來教英語,在畫圖、吃飯、遊戲時也要經常使用提示性的英語。特別是在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多使用英語,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3、即便是孩子有時發音出現錯誤,父母也不必急著糾正。因為,只要反覆聽,他會自己按照正確的發音進行矯正。而且,英語教育目標並不全在於發音,而在於能流暢地表達。

  建議3:濃厚的興趣

  父母的英語水平不高,這並不妨礙孩子的英語學習。重要的是,孩子和父母都要對英語學習感興趣,而且,孩子應該是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學習的,正如他學習母語。

  爸媽應該這樣做

  1、讓孩子一開始就愛英語,而不是害怕它。隨時隨地,只要孩子在嘗試使用英語,一定要鼓勵他。

  2、強調日常生活中有用的簡單語言,鼓勵孩子因為使用它而能更自然地學習它,而不只是死記硬背。

  3、每次孩子提問時,都耐心回答,引導孩子找出英語可愛的地方。也就是說,把學習另一種語言當成樂趣的心態,比水平更重要。

  4、如果你不會英語,沒關係,和孩子一起學,做他積極的陪伴者!享受語言學習的快樂。

  學習英語的好處

  好處之一:年齡越小,母語干擾也越小。

  隨著年齡的增大,母語日益流利與完善,每個人的母語習慣也變得越來越鞏固。成年人開始學習外語,特別是學習與自己的母語截然不同的一種語言時,他們的母語習慣往往會潛意識地抵制這一語言。

  他們容易無意識地以自己的母語為標準來衡量,接受所學語言。其結果往往會覺得英語的某些現象奇怪,難以理解。這種受母語干擾的心理情緒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

  與成年人相比,幼少兒的母語語言習慣還沒養成或完全養成,所以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受到的母語干擾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也就不會把漢語的說法強加於英語表達中,只知道英文不能那樣說,也就不會產生牴觸情緒。而長大以後在開始學習英語,往往會受漢語表達形式的限制,這種因受母語干擾而產生的錯誤往往很難糾正。

  好處之二:年齡越小,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少。

  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習者的心理、情緒是影響習得的重要因素。在成人方面,隨著社會意識和心理上的成熟,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更傾向於考慮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在運用英語時,有一種潛在的緊張感,怕出錯誤,擔心自己的語言水平低而鬧出笑話。這些社會、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方面減少了學習者接觸和使用第二語言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妨礙了認知過程對接觸到的語言材料的處理。以至於我們這一代人雖說學習了十幾年的英語,但都是“書本英語”、“啞巴英語”,很難把它應用到生活、工作實際當中來。從幼少兒的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新事物都很感興趣,因此,他們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活躍,十分自然。

  好處之三:早期英語教育有利於孩子各方面智慧的發展 。

  學習英語對於發展幼少兒的語言、認知、思維和交際等各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科學的性研究和比較研究均表明,從幼少兒和小學低年級開始學英語的兒童,其認知發展水平普遍高於不學外語的同齡兒童。在各科的標準學業測試中,他們的成績均優於或至少等同於不學英語的同齡兒童。

  好處之四:通過英語學習,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

  幼少兒學習還有助於幫助孩子瞭解其它國家的人民和文化,這無疑將有益於跨文化人才的培養,併為以後更高層次的外語學習奠定初步的基礎。

  好處之五:幼少兒的母語發音尚未定形,口腔肌肉彈性好。

  幼少兒的發音器官尚處於發展狀態,具有相當大的彈性,這有利於不同語言發音的需要。

  好處之六:幼少兒的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

  孩子從出生後,就能夠從各種情境中不斷吸收、記憶所有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觸控到的東西,漸漸地組成有意義的概念。

  好處之七:幼少兒越早學習外語,詞彙累積量就越大,語法的掌握也越正確。

  好處之八:幼少兒學習外語還可以給腦細胞以豐富的刺激。

  人的大腦中有幾億個細胞,連結成龐雜的網路,而這些腦神經細胞在三歲時發展達到最高峰,如果在三歲前沒有給予大量刺激,部分腦神經細胞會因為無用而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