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新發現
新疆是個神祕的地方,那麼新疆有什麼考古發現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概述
護身的金剛傘,分金點穴和滿眼的金銀珠寶……最近熱映的電影《尋龍訣》上,摸金校尉們為我們展示了一場奇幻的古墓場景,然而真實的墓葬考古中這些都不會出現。那麼2015年新疆墓葬到底出土了哪些寶貝?記者從考古專家們口中打聽到了這些寶貝。
1月17日,“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彙報暨考古與歷史文化宣傳創新研討會”在烏魯木齊結束,2015年新疆考古重大發現一一被揭祕,考古學家們用這些發現為我們還原歷史,瞭解過去。
本次研討會由自治區文物局主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彙集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等9家區內外科研院所、高校參加。
之中國最早用煤遺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考古執行領隊王永強在研討會上說,在天山伊犁河峽谷中的尼勒克縣恰勒格爾村吉仁臺溝口遺址,找到了中國最早的用煤遺蹟。
根據這片遺址區內出土的青銅器、陶器、墓葬形制等與同類型已知時間斷代的遺址對比佐證,初步判斷這裡使用煤炭的時間距今3500年前後,相當於青銅時代中晚期到商代,這將人類使用煤炭資源的歷史最少上推千年。
之伊犁河谷青銅時代最大房址
在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遺址發掘中,考古專家發現了儲存相對完整的房址遺址,推測其屬於生產加工作坊性質。
王永強說,這次發掘的遺址內房址儲存相對完整,其中最大的面積為170多平方米。房址佈局規整,結構勻稱。房址內發現有柱洞、灶、踩踏面、燒土等遺蹟現象。這是新疆地區發現的年代相對較早、儲存相對完整、遺蹟現象更為豐富的房址,也是伊犁河谷青銅時代最大的房址。
在發掘中,考古專家發現大型房址內遺蹟眾多,出土有陶範、銅珠等反映冶鑄工藝的遺物。
之13連墩和神祕的數字“七”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帶隊的考古組,對木壘平頂山草原墓群進行了發掘。
2015年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一處呈條狀分佈的石陣,被命名為“13連墩”,為罕見的文化符號具象遺址。該石陣位於東天山古墓群考古發掘基地B區,自北向南一字排開,由13個擺放成圓圈狀的石堆組成,每個石堆相隔約1米,其中有12個石堆直徑接近2米,位於陣列正中的石堆規模較大,直徑超過3米。石陣從北向南算,到中間的最大石堆正好是“七”;從南向北算也一樣,遺址年代距今約2500年。
巫新華說,目前已經確定這是一處我國乃至亞歐大陸最早崇拜數字“七”的地表實體文化遺址。“七”作為具有神祕色彩的數字大量見於亞歐大陸古今各區域文化中。尤其普遍地見於東亞、中亞、南亞、西亞、東非和地中海地區的各地域文化中,是一種古今影響極大,且具有普世影響力的世界性文化現象。
之最早食用麻黃的人
3800年前的8具乾屍身上的頭髮,可以推斷出生前服用過什麼,這是現代科技考古又一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楊益民對小河墓地出土的一具乾屍的頭髮,經過科學分析後,發現裡面含有麻黃鹼、偽麻黃鹼等元素,這說明羅布泊地區居民是已知最早食用麻黃的人。
楊益民說,羅布泊的早期定居人群長期在這種風沙環境中生存,極易患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在羅布泊地區,麻黃是最常用而極易獲得的植物資源,3800年前,羅布泊地區居民已經開始普遍收集利用植物麻黃了。
麻黃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精神興奮,活力增強,體力上升,精力旺盛的體驗,並且藥物治療與巫術、原始宗教難以分開,因此,可以推測小河文化先民不僅將麻黃作為常規的藥物,也是先民宗教信仰中的一部分。
之發現“張幣千人丞印”
2015年度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學考察主要位於樓蘭古城南部,其中既有古城、民居、墓地等生活類遺存,也有耕地、河渠等生產類遺存。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館員田小紅說,新發現“張帀千人丞印”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在以往百餘年的樓蘭探險和科考歷史中,尚未見到有印章發現的資料,填補了樓蘭探查史上的一處空白;據研究初步推斷該印是一件魏晉時期的官印,屬於西域長史營下的一位中下級軍官,秩在三百石左右。此印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西域長史職官制度體系,為我們瞭解魏晉時期職官制度中印章制度等提供了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