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師師和周邦彥什麼關係

  周邦彥李師師都是北宋人物,一個是詩人,一個是名妓,那麼周邦彥李師師什麼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周邦彥李師師的關係,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邦彥李師師的關係

  在周邦彥所寫的《少年遊》中就曾記錄了他的相好。他的這位相好就是北宋末年青樓歌姬李師師。關於李師師的記錄常常是被記載在野史和筆記小說中。

  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同時還得到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有傳說她曾與《水滸傳》中的燕青有染,傳說愛慕燕青,由此可見,其事蹟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關於周邦彥這一人物,是著名的北宋詞人。當時的他雖然才氣縱橫,卻也喜歡拈花惹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幸結識了這位絕色容顏的李師師。從此之後兩個人互相欣賞,情好日密。周邦彥也就常常在李師師那裡留宿,逐漸到了難以自拔的程度。可是李師師名傳四方,在一次宋徽宗趙佶微服出遊得知,京城有位絕色美人李師師。於是就準備會會這位美人。

  碰巧的是周邦彥正和李師師親暱,突然聽說皇帝大駕光臨,驚惶之下,急忙鑽到床下。趙佶滿臉笑容的走進來與自己的相好調情,而周邦彥躲在床下,大氣都不敢出,卻還要忍受心上人與皇帝戲虐調情、顛龍倒鳳。第二天,他將這段見聞,填了一首《少年遊》,送給師師一表心跡:“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過了幾天後,宋徽宗再度光臨,聽到李師師演唱這首詞,就明白了作這首詞的人當天一定在屋裡,頓時打翻醋罈問是何人所作。師師不敢隱瞞,說是周邦彥。聽完後,宋徽宗便拂袖而去。

  周邦彥簡介

  詞人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北宋末年人。據記載,周邦彥是錢塘人,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

  周邦彥少年的時候,為人比較個性散漫,不過非常好學,喜歡讀書,這也為他之後的文學創作埋下了伏筆。宋神宗的時候,他成為太學的生員,太學也就是後來明清時期的國子監,是古時候最高的學府。後來神宗進行王安石變法,效果拔群,當時周邦彥寫一篇《汴都賦》獻給皇帝。這篇文章洋洋灑灑七千字,模仿的是漢朝時期著名的《二都賦》,內容是在讚許變法。據說文中有些古字,連朝中大臣也不認識讀不準確。

  此文一出,周邦彥開始名動天下,他也被朝廷提拔為太學正,差不多就是太學的老師。不久他就開始各地宦遊,任廬州教授、溧水縣的知府等。後來,周邦彥被皇帝召回,並再次讓他朗誦《汴都賦》,此後留在京城任官,也有做過各地知府,比如順昌府***今安徽阜陽***、明州***今浙江寧波***。

  等到徽宗繼位,他建立了大晟府,也就是朝廷最高音樂機關,周邦彥成為其中一員。不過後來他又被調任到外地任知府。晚年,他因為和蔡京的一位同黨交往過密,而因此名聲受到了牽連而成為汙點。而那時候,北宋已經到了衰亡的邊緣,內有外患不斷。在周邦彥去世的前一年,方臘起義了,而在他死後不過六年,北宋也亡了。

  李師師與宋徽宗有關聯嗎

  宋徽宗有一個外號叫做“青樓皇帝”,說的就是徽宗生性風流,愛好美色,經常出入汴京有名的風流場所。有時都會誤了早朝的時間,還有官員專門為徽宗扯謊,不上早朝的時候就說徽宗昨晚處理朝政太晚了,需要休息,可見徽宗的風流程度。

  徽宗在皇宮裡有無數貌美如花的妃子,而且徽宗這人喜新厭舊,好像沒有特別寵愛的妃子,即使此刻喜歡,等他發現下一個獵物之時變會變心。李師師算得上是徽宗獵物榜上鼎鼎有名的人物。李師師可是當時京中的名妓,她出生之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是一個染坊的工匠,母親去世之後,父親就用豆漿當做奶水將他餵養長大。在當時只要是父母心疼女兒就會將女兒送進佛寺過一段時間,希望她長大之後無災無難,順順心心。因為在凡是佛門弟子變為“師”所以名為師師。

  那麼李師師與宋徽宗是什麼關係呢?李師師名聲之高不是等閒之人可以見的,多少王公貴族都難以見到她。這時候徽宗聽到了師師的豔名,想想宋徽宗也不會錯過如此絕色之人。徽宗見到李師師第一面就被她深深的吸引,李師師不僅長相極美,還極具才情。徽宗甚至為她用瘦金體題詩一首,當然這是一首豔詩,相當的骨感。從此李師師與宋徽宗開始了十幾年的恩怨情仇。徽宗被俘虜之後,師師也因為不願意侍奉金軍而吞金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