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家長易陷的十大志願誤區

  在每個批次的志願錄取結束之後,如果有部分院校沒有完成招生計劃,會公佈空缺專業的餘額,進行一次徵集志願,也叫做補錄。達到該批次線卻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以自願參加補錄。不過,這時候的學校和專業往往不太理想,選擇面較窄。錄取也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成績不高的考生被錄取的把握也不大。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家長易陷的十大志願誤區。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家長易陷的十大志願誤區:

  誤區1、好高騖遠,冒險填報

  這是高分考生家長易犯的錯誤。《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然而,很多家長並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實水平,盲目追高,結果導致志願失誤,影響了孩子的前程。

  2007年有一河南李姓家長,孩子考後估分超過640分,欲填報中國人民大學。向我徵求意見時,我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建議他“提前批”填報北京師範大學,“一本”第一志願在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任選一所填報,因為這些學校以往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較中國人大要稍微低一些,考生選擇這些學校更有把握,而且還可能上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專業。可他並未採納,沒有填報“提前批”,“一本”第一志願只填報中國人民大學。分數出來後,孩子考了643分,比河南當年理科一本省控線高出54分。有關高校2007年的錄取情況如下:中國人民大學648分、北京師範大學630分、北京理工大學636分、哈爾濱工業大學632分、武漢大學631分、廈門大學639分,孩子雖然估分很準,考分高達643分,但志願失敗了,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學,最後卻不得不走進“高四”的教室。

  點撥:考生選擇院校時有兩點必須要注意:一是準確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學歷年的上線、錄取情況和有關院校近三年來的招生情況***包括招生計劃、錄取最高分、錄取最低分、錄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願投檔分與相應批次省控線之差***,並根據當年考題的難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層次的大學。二是合理設定“地域梯度”。填報志願時應將眼界放寬,不要死盯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將選擇的範圍放大,不但能減少落榜發生的機率,而且能提高志願的“質量”。

  誤區2、草率從事,馬虎填報

  如果孩子估分不準,家長在幫助填報志願時更要三思後行,且不可草率應付,否則追悔莫及。2008年高考,家長圈裡有一江西家長的孩子學習成績極不穩定,平時月考在班上的名次時上時下。高考後填報“提前批志願”時,孩子分都沒估,就說:“考砸了,上‘二本’都成問題。”家長便信手為孩子填報了兩所普通院校。高考分數和分數線公佈,2008年江西省理科一本線為512分,而孩子的成績為532分,高出一本線20分,完全可以被很多一本大學錄取的他,卻不得不“高分低就”,就讀一所二本院校。

  2009年,河南一考生估分570分,實際考了590分,本來可以讀一所名牌大學,家長卻在一批一志願裡幫她報考了南方一所普通大學,孩子被錄取後後悔得要命,最後選擇了復讀。

  點撥:估分不準無疑給填報志願增加了難度,這對填報志願要求更加嚴格,倘若再草率填報志願,更容易失誤而後悔。對一些應屆生來說,放棄錄取,選擇復讀,或許是條以退為進的上策,但是復讀的不確定性太大,誰又能保證復讀一年後還能考出原來甚至更好的成績呢?而對大多數家長和考生來說,只能吞下“馬虎”帶來的苦果。

  誤區3、越俎代庖,大包大攬

  填報志願時,最緊張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說實話,大多數高三孩子對目前我國大學專業設定不是十分了解,對於想報考的專業既不瞭解其培養目標,也不知道相應課程,對就業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詳實瞭解這些資訊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正在緊張學習的高三考生難以有較多精力顧及,這時作為家長,不妨代做資料蒐集的功課,但又萬萬不能在孩子選擇專業方向上越俎代庖。

  一些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最終造成一些不該發生的悲劇,好事演變成壞事。家長圈裡有一位山東家長,他孩子是復讀生,2007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復讀一年後上了重點線,孩子因為喜歡熟悉的環境想在山東省內一所普通大學找一個好專業就讀,但是他覺得孩子不上重點學校可惜了。為保證孩子能被重點院校錄取,硬是讓孩子報考了西部一所“985”高校,還在專業調劑上填寫了“服從”,結果孩子被那所“985”高校的冷門專業錄取了。從填報志願到踏上西去的火車,孩子心中的喜悅一點點地熄滅。到了學校後,孩子不適應當地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經常生病,對所學專業也毫無興趣,漸漸地開始曠課、不參加考試、和同學吵架。這位家長千里迢迢幾次探望和開導均沒有結果,最後,孩子甚至產生了心理問題,不得不退學回家。

  點撥:家長對考生選擇志願加以正確引導,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視考生的主體作用,任由長輩大包大攬,強制考生做出某種選擇,就難免出現偏頗。建議家長和考生儘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場折中處理,家長在孩子填報志願時在給出中肯建議的同時,最好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主。

  誤區4、目光狹隘,故土難離

  不少地方,特別是直轄市和東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長不願讓孩子到外地上學,寧可躲在“家裡”讀二本,也不願到外地讀一本。2009年高考,北京一位家長的孩子考了542分,比北京文科一本線高出8分。家長一心只想把孩子留在身邊,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願報了北京語言大學,二志願報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結果沒被錄取。

  點撥:應當看到,各地都不乏部屬重點以及特色鮮明的普通高校,與北京高校相比,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當考生競爭北京的大學實力不足時,可以主動把眼界放寬,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其他地方的大學。填報志願要以上學為目的,特別是要找到適合個人興趣的學校和專業,如果僅僅以地域加以區分就會捨本逐末,失去好的錄取機會。

  誤區5、不明就裡,望“名”填報

  不少家長易感性判斷,認為“資訊化”就是學計算機,“新聞學”就是當記者等等。而一些高校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專業與“貿易”“資訊”等聯絡起來,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實內情,紛紛報考,結果並未如願。前幾年計算機專業大熱的時候,河南一家長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會計資訊化”專業。這個家長認為資訊化大概就是計算機類相關專業,“會計資訊化”又是會計又是計算機,熱門專業大聯手,毅然決然地讓孩子報考了會計資訊化。可是孩子到了學校後發現,原來的想法太傻了,會計資訊化專業其實還是會計專業,只不過把計算機系統的應用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和會計應用的新平臺。孩子本來對計算機專業一往情深,原本想成為以計算機專業為主要方向的複合型人才,將來做個IT精英,無奈選錯了專業。

  點撥:今天的家長可能很少會再犯類似的錯誤,要提醒家長朋友的是,碰到許多名字好聽但是不瞭解專業內涵的,一定要多請教志願填報方面的專業人士,最好能登陸相關網站,檢視該專業的介紹及課程設定,甚至到開設該專業的院校貼吧裡發帖求教等,這樣就能避免望文生義給報志願帶來的負效應。

  誤區6、專業選擇只追熱門

  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過於集中,第一志願在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的人數為計劃招生人數的數倍之多,“撞車”現象嚴重。家長圈裡江西一位家長朋友的孩子2006年高考志願裡報了廈門大學最熱門的會計學、財政學等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分數出來後,孩子雖然超過廈大投檔線2分,卻因為不服從專業調劑落榜,最終走上了復讀之路。

  點撥:志願的選擇並不等同於未來的職業選擇,特別是偏文的漢語言文學、法學、新聞學等專業,將來從事的工作與本專業有關的約為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孩子報志願時,最好以走為上策。既要選報“熱門”專業也不要忽視“冷門”專業,要綜合分析填報,慎重從容。

  其實,繞過以上誤區並非難事。填報志願時,對比評估各高校、專業的錄取情況,充分利用相關資料、資料,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大膽填報,做到情況熟悉、目標明確、選擇慎重、信心充足、有後路可走,這樣自然會取得合情合理、令人如意的戰績。

  誤區7、服從調劑,就會吃虧

  2008年高考,高三家長圈裡一甘肅家長的孩子考了560分,超過一本線2分,因為志願填報失誤,她與重點大學擦肩而過。這位家長填報志願前反覆比較一本高校在本省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後,在一本志願欄裡填報了蘇州大學、鄭州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但在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時都填了“不服從”,結果與一本無緣。後來得知,孩子成績高出蘇州大學最低錄取分數***558分***2分,未被錄取完全是“不服從”給害的。

  點撥:如果“服從專業調劑”,考生檔案被投進某所大學後,所報的各專業均未被錄取時,有可能被調劑到該校未錄取滿額的專業。對於不具備分數優勢,又不願復讀的考生,最好服從專業調劑。特別是對孩子心儀的大學,如果它的所有專業孩子都能夠接受的話,應該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但對於專業傾向很明顯的孩子,或者所報的學校裡有孩子不能接受的專業,還是不服從調劑為好,否則一旦調劑到孩子不喜歡的專業,孩子學習起來如同嚼蠟,可能年年“掛科”、年年補考,四年下來只是混了張文憑,也就失去了意義。

  誤區8、盲目隨從,不切實際

  家長和考生填報志願時,根據估分或高考分數認真分析即可,切莫三心二意、左右搖擺。2007年,河南省一位考了632分的同學想報武大,老師覺得可行,志願草表上填的也是武大,可交正式表那一刻他卻聽從家長意見改報前幾年較冷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結果孩子分數高出武大錄取線2分卻低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2分,未能如願。為此,家長後悔,孩子流淚,不得不再複習一年。還有一些家長填報志願沒自己的主心骨,看人家孩子報什麼,也就跟著報什麼。孩子的成績不一樣,志趣不一樣,人家填報的學校、專業能被錄取,而盲目跟著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錄取。

  點撥:填報高考志願是一種個人行為,應該完全由個人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所掌握的資訊做出最佳選擇,別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切忌填報志願時不根據自己的情況,盲目跟風。

  誤區9、缺乏分析,不知規則

  在知分知線的情況下,填報志願同樣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報,也容易報錯志願。2007年江西省一本和二本志願首次知分填報,並且在第二志願裡實行平行志願。家長圈裡一家長得知孩子考了561分時,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這個分數高出二本線40分。在知分、知線的情況下,這位家長採取“對號入座”的辦法為孩子選擇學校。

  從該填報志願的方法來看無疑是正確的,用自己的實力去對比合適的大學。從表中可以看出憑他的高考成績,完全可以跨過所選大學的門檻。可是二本院校招生結束後,他等來的卻是無情的現實——高考落榜!相關學校的錄取情況如下:

  這個家長錯在忽視志願梯度,誤將平行絕對化。該家長認為,第一志願填報中國民航大學本應是十拿九穩的事,但他沒有想到該校2006年5月30日前還叫中國民用航空學院,升格後投檔分會提高。最可惜的是第二志願的平行志願沒填好。雖說平行志願是並列志願,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向學校投檔,可有效避免“志願優先”產生的一些弊端,但並非考分高於被選院校的投檔分就會被錄取。一般來說,只有當院校第一志願生源不足時,才會考慮第二志願考生。而這個家長所選的高校都是歷年來第一志願生源充足的高校。再則,平行志願間同樣需要保持“志願梯度”,即平行志願中的幾所院校應參考歷年調檔分從高到低排列,而他填報的四所院校並未形成梯度。

  點撥:填報第二志願要把握三原則:1.“有效落差”原則。所謂“有效落差”是指那些第一志願上線生源不足的院校,才會給第二志願考生錄取的機會,所以應該把那些近年來出現第一志願生源不足的院校作為第二志願的主要選擇物件;2.把握“先後順序”原則。平行志願的組合和排序是有技巧的,不能隨意。一般來說,應將自己最想就讀的院校和喜歡的專業排在前面;3.把握“保底錄取”原則。當第一志願落選後,確保能被錄取到符合最低要求的學校是填報第二志願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須選擇一所第一志願錄取不會滿額的學校作為保底志願,以確保不出現上線落榜現象。

  誤區10、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錄取的院校越來越多,提前批雖然增加了考生被錄取的機會,但它還具有攔截功能,把握不好就會帶來損失。2004年,一名女生考了開封市文科狀元,本來可以讀北大等名校,但估分填報志願時,家長卻因為求穩,在提前批報了東北師大而最終與北大無緣。這幾年聽到太多孩子本可以上北大、清華,卻因報了提前批院校被錄取,而無法再去自己填報的一本志願院校。為此,廣大家長在為孩子填報提前批志願時,最好要填報略高於自己孩子實力的高校,即便錄不了也不吃虧,對於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頂尖高手,報提前批更要慎重。

  點撥:“提前批志願”是把“雙刃劍”,它既能增加一次被錄取的機會,也能阻止考生進入下一批次的錄取,所以要舞好這把劍需慎之又慎。若估分不準,特別是平時成績忽高忽低的考生,“提前批志願”尤其要慎重,因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計劃多,考生選擇餘地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