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方法與技巧

  地理主觀題更能體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視覺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絡,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複習中要跳出教材的侷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範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佈***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矽、鋁、鐵、鈣、鈉、鉀、鎂***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臺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闢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著地球的滄海桑田,也帶給了古老的人類無窮的好奇與想象。忽忽數十個世紀,人類一直在感受著自然造物的神奇,並通過人與自然的往來交流中,地理學不斷被拓展出新的意義與內涵。時至今日,地理事物與現象變成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不僅僅侷限於經典意義上的山川面貌、星辰執行等自然地理的內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旅遊等人文層面的印記。由此延伸,進而折射出社會風貌真實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範疇。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還需要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

  ***二***

  地理客觀題強調對知識理解層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間的因果聯絡,地理主觀題更能體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

  近幾年高考命題的設問大體分為以下幾類:

  ①就圖填空:在區域定位基礎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認,主要從圖或材料中獲取資訊;

  ②原因類問題: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回答;

  ③區位因素分析類問題: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分析;

  ④環境問題分析:從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角度考慮;⑤措施類問題:主要從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個方面結合實際考慮。

  ***三***

  1、答題列要點,體現層次和主次。

  列出要點,體現層次和主次是針對具體答題而言的,是要落實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題者將自己的思維表現在規定空間內。我們的答題必須按要點體現在卷面上,分出層次,而且要將重要的觀點寫在最前面,在書寫時還要注意字間距和行間距,語言表述要準確、簡約、到位。

  2、適當研究分值,確定答案要點。

  高考地理試題各題目分值設定一般是按要點給分。基於此,可以通過研究分值,結合問題的設問,估測答案要點數目。當然為避免失分,可多個方面去答,這樣失分的機率會相對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