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人生觀和價值觀考點複習

  人生觀是對人生的價值、目的、道路等觀點的總和,價值觀就是讓自己在某地方的存在有意義。這兩點內容是高中政治課本的必學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政治人生觀考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

  方法論:尊重社會實際,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要確立先進的正確的社會意識,反對落後的消極的社會意識,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2、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原理內容:***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係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表明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方法論: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認識和把握階級社會的各種現象;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不斷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和環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堅決反對脫離群眾的傾向和作風。

  高三政治價值觀考點

  1.價值與人生價值

  ⑴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⑵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承認與滿足***自我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看他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

  2.價值觀與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原理內容: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表現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導向作用。

  方法論: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牢固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三者之間的關係

  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徵和主體性特徵。因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⑴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⑵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⑴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⑵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衝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⑶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利益。⑷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沒有衝突時,要把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5.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⑴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和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⑵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社會實踐: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於一切;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