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一黑板報圖片大全

  親愛的小朋友, 六一 兒童節你們過得開心嗎?得到什麼獎勵,收到什麼禮物了呢?別光顧著自己高興,來讓我們一起來做黑板報來慶祝這個節日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資料推薦一、六一兒童節活動工作總結範文

  為了能讓學生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節日,我校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來歡慶六.一。活動內容包括親子游戲、學生編排的舞蹈、相聲、健美操、合唱、獨唱等一系列的活動來讓小朋友和家長們感覺到節日的來臨,共同分享到節日的歡樂。

  我校在開展慶六一活動的過程中除了積極配合校組織的一些活動外,年級組也特意安排制訂了一週的慶六一課程活動設計,想借此進一步地烘托節日的氣氛,讓他們對兒童節也有能夠初步的認識,知道這個節日是屬於他們獨有的節日。對於我們學校的小朋友來說,這個六一兒童節帶給他們的意義又是相當與眾不同,因為這畢竟是我們小朋友兒童時期所每年經歷的第一此兒童節。因此我們要加倍利用好這樣的一個機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給他們帶來某種程度上啟發教育和感情因素的影響。

  在整個慶六一活動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其一,活動的準備工作還做的不是很到位,顯得有些倉促,一些細枝末節還考慮的不成熟,以至於在活動過程就會出現過多的差錯,多多少少會造成一點負面影響。其二,教師之間的銜接配合做的不夠,責任工作過於分明,缺乏團結的凝聚力。

  當然也不完全沒有成功之處,活動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是比較積極的,非常樂意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同時我們也積累到了一些組織活動的經驗,學會看到了我們的不足和我們的弱點,但我們不視它為缺憾,而把它看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人總是在不足中慢慢學會成長的,從而讓自己不斷完善成熟起來。我們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做的更加完美的!

  六月的鮮花分外香、六月的陽光無限好,在這充滿色彩、充滿陽光的日子裡,我們又迎來了第61個”六一”國際兒童節。今年的兒童節,學校仍是以人為本,以把真正的”六一”節還給兒童,讓每個兒童過上美好的童年為出發點,學校以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慶”六一”活動。活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活躍了節日的氣氛,又讓孩子們從中受到了教育的薰陶,培養了孩子們對兒童節的喜愛之情。現將我校系列活動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 簡單樸素、莊嚴生動的入隊儀式

  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孩子們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穿戴一新的打扮,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文體園升旗臺前舉行吸收一年級新隊員的入隊儀式。整個儀式雖說不隆重,但卻也顯示出簡單樸素、莊嚴生動,全校207名少先隊員在嘹亮的隊歌中,佩戴鮮豔的紅領巾在星星火炬的隊旗下昂首挺胸、精神抖擻 地敬隊禮。一年級33名新隊員個個臉上洋溢著激動、自豪的歡笑接受少先隊為他們授予的紅領巾標誌,從他們高聲宣讀誓詞的聲音中,我能體會到對這些光榮加入少先隊的新隊員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

  隨後是新老隊員發言,新隊員決心努力學習,爭當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老隊員立志處處以優秀少先隊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新隊員樹立一個好榜樣。

  最後課,做好每一次作業,讓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豔,不斷地為它增添光彩!

  二、 開展文藝才藝表演

  為了迎接”六一”節的到來,我校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準備兩三個節目參加校內的文藝才藝活動,目的是活躍節日的氣氛,讓同學們得到個性的展示,提高多方面的素養,讓他們得到一個自我展現的舞臺。

  各個班的節目內容多樣、精彩紛呈,小演員們的表演也極為精彩。六年級的李小妹同學在臨近畢業之時,對老師們六年來的無私關懷和奉獻報以感激之恩,感謝老師們的辛勤教育,激-情地做了一次畢業演講。四年級的符永濤、符婉倩等幾個同學,去年曾參加“慶新年”的活動有了一些經驗,這次幾個小傢伙竟然自改、自導、自排、自演童話劇《美麗的珍珠項鍊》,符婉倩把淘氣、任性、嬌氣的小公主角色演繹得非常逼真。五年級同學以課文《半截蠟燭》改編的情節劇,也顯示出孩子們的才藝,同學們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表演得一環緊扣一環,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對話都看出同學們對劇本的瞭解很透徹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莊穎同學扮演的小女孩傑奎琳那活潑稚氣的童聲以及比以前更成熟的舞臺經驗,博得全校師生熱烈的掌聲。陳昭鴻同學的笑話1+1=?,把活動推向高-潮,昭鴻同學富有滑稽的動作加上繪聲繪色的講,逗得臺下的小觀眾捧腹大笑,笑話這一快樂劑在”六一”節這一天帶給全校同學快樂、開心。還有其他一些大合唱、小組唱等節目很精彩。

  圖片展示: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推薦二、六一兒童節的意義

  在街頭看見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到處玩耍,甚是開心. 突然心裡冒出一個念頭:究竟六一兒童節存在的意義何在?

  當然,如果從存在即合理的角度出發,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列舉一長串節日存在的益處:比如假日經濟,為兒童尋找一段開心的日子,讓父母也能跟著一起體會童趣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也許還有一個方面被許多人所忽略了.這就是符號--儀式的作用. 我們知道,節日的最早形式就是一種儀式,一種向外人的展示. 而這種儀式往抽象點說,就是起著一種不可替代的符號作用.一個事物一旦被符號化,就代表了將這個事物更加的區別於他事物.

  回到兒童節,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兒童節的存在,在這樣的維度下,就是一種突出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的結果?也就是說,兒童節本質上來說就是為了關注兒童,從而更加保護兒童. 至於圍繞著兒童來打主意的商家經濟以及父母的心理健康問題,倒似乎應該屬於次要問題了.

  看過也以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