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陸地自然帶複習大綱

  陸地自然帶指自然地理現象在地球表面的帶狀分佈。它不僅存在於陸地,而且也表現于海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 ,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複習大綱 一 自然帶

  ***1***形成

  ***2***與氣候型別的關係

  自然帶的分佈和變化與氣候型別密切相關,具體分析如下***以北半球為例***

  【典例】

  1.下圖為“亞歐大陸部分自然帶分佈模式圖”,讀後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帶名稱分別是***4分***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圖中各自然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帶名稱相同,但對應的氣候型別不同;________和_______自然帶名稱不同,但對應的氣候型別相同***填字母代號***。***4分***

  ***3***圖中A、B所處緯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帶型別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4***自然帶由A→E→D反映了自然帶的______________規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帶的__________________規律。***4分***

  ***5***自然帶D在大陸東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陸西部其南界比東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6***圖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帶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這種現象是自然帶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響。***4分***

  【答案】

  ***1***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荒漠帶

  ***2***C E F G

  ***3***A 、B兩處大氣環流形式不同,氣候型別不同***A為地中海氣候,B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別形成了與其水熱狀況相適應的植被、土壤等型別

  ***4***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5***受冬季風和千島寒流影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6***D 非地帶性或海陸分佈

  【解析】

  ***3***A 受副熱帶高氣壓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B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

  ***4*** 自然帶A→E→D的變化主要因熱量的差異而變化的反映了自然帶的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E→G→F→G→C的變化是由水分的差異引起的反映了自然帶的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5***因受冬季風和千島寒流影響在大陸東岸氣溫較低,自然帶則向南擴充套件。在大陸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風的影響,沿岸氣溫升高,自然帶向北擴充套件。

  ***6***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主要因南半球的副極地地區是海洋分佈,沒有陸地,該現象屬非地帶性或海陸分佈因素的影響。

  【遷移訓練】

  1.讀印度半島自然帶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中自然帶①②③型別可能依次為*** ***

  A.熱帶雨林自然帶、熱帶季雨林自然帶、熱帶草原自然帶

  B.熱帶雨林自然帶、熱帶草原自然帶、熱帶季雨林自然帶

  C.熱帶草原自然帶、熱帶雨林自然帶、熱帶季雨林自然帶

  D.熱帶季雨林自然帶、熱帶草原自然帶、熱帶雨林自然帶

  甲地自然帶形成的原因是*** ***

  A.處於東北信風迎風坡,降水多

  B.位於西高止山東側,是西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C.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的影響,降水較少

  D.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降水較多

  圖中①自然帶分佈規律反映了*** ***

  A.從沿海到內陸地域分異規律

  B.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垂直地帶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現象

  【答案】

  A

  B

  D

  帶。

  甲地位於西高止山東側,位於西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形成熱帶草原自然帶。

  ①自然帶地處迎風坡,降水較多,形成熱帶雨林帶,是非地帶性現象的表現。

  讀澳大利亞大陸自然帶分佈簡圖,回答下列各題。

  2.圖中字母A、B、C、D代表的自然帶分別是*** ***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B.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雨林帶

  C.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草原帶

  D.熱帶草原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熱帶荒漠帶

  3.下列關於澳大利亞大陸自然帶分佈特點和主要影響因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自然帶A—D—E的變化,水分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

  B.自然帶A—B的變化,熱量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

  C.自然帶E的分佈直達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響

  D.自然帶呈半環狀分佈,熱量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

  【答案】

  2.C

  3.D

  【解析】

  達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響,C正確。自然帶呈半環狀分佈,熱量、水分差異都是主要影響因素,D不正確,選D。

  【名師點睛】澳大利亞的氣候型別、自然帶呈半環狀分佈,主 要是熱量、水分條件的差異。影響熱量、水分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半環狀分佈的特點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記住澳大利亞東北部受緯度、大氣環流、洋流、地形等因素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高考地理複習大綱 二 兩個地域分異規律

  ***1***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的分析思路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②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2***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山地垂直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的變化、更替規律與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有些相似

  一般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氣溫下降6℃,據此可知,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異類似於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越低,山地自然帶型別越多;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型別越多。如喜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相對高度大,自然帶多。山麓帶基本上與當地自然帶相一致。

  ②影響山體垂直自然帶海拔分佈高度的因素為熱量和水分條件

  一般來說,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的變化,因此,有些基帶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於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現森林帶,如天山。

  ③同一山體兩側垂直地帶的高度比較

  A.假設兩側水分相同,看熱量差異

  一般同一山體的陽坡擁有較多的熱量,即陽坡的同一自然帶的分佈上界比陰坡高。

  B.假設兩側熱量相同,看水分差異

  a.一般迎風坡降水較多,即迎風坡的同一自然帶的分佈上界比背風坡高。

  b.從降水與蒸發綜合考慮。如黃土高原陽坡降水大於陰坡,但陽坡蒸發也大於陰坡,綜合起來是陽坡的土壤水分條件往往比陰坡乾旱,因此陽坡森林分佈上界比陰坡低。

  ④不同地區的不同山體的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比較

  A.一般緯度越高,同類型自然帶的分佈高度越低。

  B.一般距海越遠,同類型自然帶的分佈高度越高。此種情況應為乾旱區的山地,其基帶的降水量較少,但降水量由基帶向上增加,故森林帶開始出現的下界高度較溼潤地區的山地高。

  ⑤雪線高度的分佈

  雪線是多年積雪區的下界,是降雪量與融雪量的平衡地帶,即降雪量與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帶。

  山體所在緯度——緯度低,雪線海拔高;緯度高,雪線海拔低。

  坡向

  同一山體,陽坡雪線海拔高,陰坡雪線海拔低。

  同一山體,迎風坡降水多,雪線海拔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海拔高。

  【典例】

  下圖為中國部分割槽域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時”,詩歌中描述的現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是由兩地的水分差異造成的

  C.是由流經兩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種非地帶性現象

  2.從地理角度對“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理解正確的是

  A.反映了冬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B.反映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反映了玉門關的熱量條件不適合楊柳種植

  D.反映了玉門關以西絕對無楊柳生長

  【答案】

  1.A

  2.B

  【解析】

  下圖為亞洲東部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佈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圖示自然帶的分佈主要體現了

  A.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B.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帶P在大陸東岸分佈緯度較低,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太陽輻射

  C.洋流因素 D.大氣環流

  【答案】

  3.B

  4.C

  【解析】

  3.圖示區域的自然帶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4.P位於北半球中高緯度亞歐大陸的東岸,根據自然帶的分佈規律判斷,P為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陸東岸受千島寒流影響,千島寒流對沿岸氣候具有降溫、減溼的作用,導致P在大陸東岸分佈緯度較低,故C項正確。

  5.下列關於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說法正確的是

  A.山麓自然帶與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帶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沒有關係

  C.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少

  D.喜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數目要少些

  【答案】A

  【遷移訓練】

  某探險隊在新疆某地形區進行考察,從某地出發,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觀,如下圖所示。下圖中資料表示海拔***單位米***。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考察隊沿途所見自然景觀的變化反映了*** ***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異規律

  2.圖中海拔2 100~3 000米的高度為雲杉林,其成因為*** ***

  A.位於向陽坡,熱量條件充足

  B.位於迎風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風的影響,多夜雨

  D.受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控制,多降雪

  【答案】

  1.C

  2.B

  【解析】

  ***湖北省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2017屆高三期中考試***下圖為我國季風區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佈百分比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3. 該山地自然帶垂直帶譜中此森林集中分佈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1800~1900 B. 1900~2000

  C. 2000~2100 D. 2100~2200

  4. 該森林植被的生長習性是

  A. 喜光 喜溼 B. 喜陰 喜溼

  C. 好熱 耐旱 D. 耐寒 好旱

  5. 調查發現,近年來高山苔原帶中該森林植被增長趨勢明顯。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增強 B. 水土流失加重

  C. 降水減少 D. 氣候變暖

  【答案】

  3、A

  4、B

  5、D

  讀“不同緯度山地垂直自然帶分佈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

  6.水平方向上植被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苔原的變化,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垂直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7.甲山地苔原帶分佈的海拔高度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較高 B.緯度較低

  C.降水較多 D.距海較遠

  8.決定山地垂直自然帶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 熱量 B.降水量

  C.大氣環流 D.太陽輻射

  【答案】

  6.A

  7.B

  8.A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