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案例
語文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六年級語文《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案例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投影儀,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瞭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的土地***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聖”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交流主要內容,瞭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3、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聖”講了哪些內容?
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
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聖”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邊讀邊想邊勾畫,並批註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聖”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並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瞭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係,也預示著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麼神聖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4.引讀2.3自然段。
二、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聖的土地。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聖呢?同學們課後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案例
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也許你們聽說過《月光曲》這一鋼琴曲的名字,你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嗎?你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怎樣譜寫成的嗎?那麼,我們就先來聽一聽《月光曲》,然後再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吧!***教師放《月光曲》請學生欣賞。***
***二***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1.請學生默讀課文,畫下不認識的生字和詞。
***1***讀準字音 qùn券
這個字的聲母是“q”,不是“j”,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
生字中,有兩個字的字形容易寫錯,我們可以這樣指導學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們可以這樣記: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丟失的意思,眼睛丟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嗎?所以“亡”不要寫成“雲”。
***3***理解字義。
課文中有的詞語,學生理解起來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記憶。
例如:
①通過查資料或查字典記住詞語。
萊茵河:西歐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奧、德、法、荷等國,全長1320公里,流域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②用比較法理解詞語。
幽靜、恬靜、安靜
這三個詞語都有靜的意思。但是,“幽靜”比“安靜”更靜,多用於形容環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園十分幽靜。
恬靜:安靜、寧靜。
安靜: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譁。
③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入場券:就是我們用來進入場地的票據。
④抓住重點字理解。
入場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那麼“入場券”,本課就是指聽貝多芬演奏作入場憑證的紙片。
⑤有的詞可以採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釋“相接”,即“連線起來”。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開的兩個詞合起來解釋,就是水和天連線起來。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來解釋為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2.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
3.請學生再讀課文,看一看剛學過的生字記住了沒有。
4.出一個小小的練習,給學生做。***課堂練習***
***1***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
*** *** *** *** *** ***
券 純熟 波濤洶湧
***2***組詞
譜*** *** 旅*** *** 券*** ***
普*** *** 旋*** *** 卷*** ***
芬*** *** 盲*** *** 純*** ***
粉*** *** 育*** *** 噸*** ***
洶*** *** 湧*** *** 陶*** ***
凶*** *** 通*** *** 淘*** ***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引導學生圍繞題目,擴充套件內容說清:課文主要記敘了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引導學生分段。
我們看看課文主要記敘了關於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那麼請同學默讀課文,看一看哪幾個自然段介紹的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呢?畫下來。
那麼,這篇課文怎麼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結尾。
3.學生按分好的段讀文,讀熟。
***四***佈置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思考課後思考·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所寫的事實和聯想。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①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將介紹有關《月光曲》的傳說。
④這是一種倒敘的開頭寫法。
2.練習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結尾***。
1.這一段,可以用學生提問的方法來學習。
學生可能提出下面的問題,我們以學生的問題貫穿整個段落的學習中。
***1***貝多芬為什麼會給一位盲姑娘彈曲子?***我們引導學生看書,從書中找答案。***
請同學默讀2、3自然段,從中找到答案。
***學生默讀後,要找同學分別讀這兩段。怎麼理解的,就怎樣讀出來;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①貝多芬雖然是個音樂家,但是他並沒有脫離群眾。他能在演出的間歇到小鎮上走一走,正是有這樣的行動,才能與兄妹倆相識。
②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使得他一定要走進茅屋,為兄妹倆彈琴。
A.理解:“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貝多芬的曲子肯定難彈,這位姑娘也彈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裡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聽一聽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興、很滿足的事情;同時,也說明她很喜歡音樂。
B.理解:在姑娘說話以後,哥哥的態度怎樣?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於家庭條件的影響,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內心很矛盾。
C.姑娘的話,是什麼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請學生選擇。***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說著玩的。*** ***
b.哥哥,你不要傷心,這音樂會對我來說可聽,可不聽,你別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著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 ***
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為了了卻姑娘的心願,為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為姑娘彈曲子。
***2***為什麼貝多芬彈了一曲還要再彈一曲給姑娘聽?
請學生讀姑娘的話,體會。
“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段話,標點很重要,先連用了兩個歎號,說明姑娘說話時的語氣很堅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動。
②“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聽過曲子之後,馬上做出了判斷,而且心情是異常的激動。
③姑娘說“多純熟啊!”“多深哪!”說明姑娘很懂音樂,很愛貝多芬的曲子,因為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創作的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姑娘雖然看不到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小鎮上的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正是由於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理解,使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給盲姑娘聽。
***3***為什麼文章在敘述過程中,幾次對環境進行了描寫?
***可以請學生把寫環境的語句畫下來,分句體會。***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
這裡提到了“幽靜”的小路。“幽靜”就是非常的安靜。
正是由於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貝多芬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如果是喧鬧的小鎮,這不大的琴聲是不可能引起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這樣寫,是為下文做了一個鋪墊。這就是特定環境的描寫。它會收到很好的寫作效果,我們不妨在我們的作文中試一試。
②“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這是對兄妹倆的家庭環境的描寫。
這是一個氣氛非常和諧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彈一架舊鋼琴。這說明他們家的確很窮,這與前面介紹的兄妹兩個人的對話是一致的。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這是作者特設的環境。我們說創作是要有靈感的。
貝多芬深為兄妹倆的情而感動,又為找到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興奮。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打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4***《月光曲》的內容是什麼?
請學生仔細讀下面這段話,讓學生體會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請用“——”和“ ”分別表示出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著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學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和“皮鞋匠看著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寫實在事物。其餘部分是哥哥聽著琴聲而產生的聯想。
請同學們讀哥哥聯想的內容,想一想哥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聯想?為什麼說哥哥“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了她從未見到過的景色。
引導學生體會出:
①貝多芬這位著名的音樂家,彈奏出來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是帶著感情創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靜心地聽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樣一個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著月光,聽著樂曲展開了聯想。
③當哥哥看到妹妹聽得那樣入神,那麼投入,他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變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愛音樂,懂音樂。又在自己清貧的家中迎來了著名的音樂家是多麼的興奮,她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的。哥哥非常瞭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樣專注地聽,就知道了妹妹已聽懂了音樂的內容,已被這音樂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2.練習朗讀。
***三***老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已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們通過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習了全文,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下面,我們就帶著感情,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指導學生朗讀。
第一處: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在讀兄妹倆的對話時要注意,哥哥的話要帶有痛楚的心情讀,因為妹妹那麼愛音樂,而自己卻滿足不了她,這該是多麼難過的事情,所以讀的時候要略低沉些,慢些。
妹妹的話,雖然說得不在意,很輕鬆,但是,要把妹妹那種乖巧、懂事的意思讀出來。因為妹妹懂得哥哥的心,她為自己說的一句話而引來了哥哥的痛苦而感到不安,但為了安慰哥哥,她說只不過隨便說說。這個地方要帶著一種不安的心情,讀得輕鬆一些。
第二處: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這句話,是在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後走進茅屋時說的。貝多芬被兄妹倆的對話所深深感動,他很誠懇地,心甘情願地為兄妹倆彈琴,所以讀的時候要誠懇,語調堅定、肯定,降下來。
第三處: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吧?”
因為姑娘說話時很激動,她沒有想到貝多芬會來到她家,更沒有想到貝多芬會給自己彈琴,所以語調要高昂一些。
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 您 就是貝多芬吧? ”
第四處:她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
這一段是借作者的聯想,記敘《月光曲》的內容,我們在朗讀時,要讀出曲子的變化。海面平靜時,我們要讀得舒緩些;海面上颳起大風,巨浪湧來時,要讀得快些,聲調高些。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練習字詞。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總結全文,體會作者的高尚情操。
***二***複習生字詞,練習用“幽靜”造句。
***三***練習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總結全文,體會作者的高尚情操。
三、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
1.請學生讀文,思考以下問題。
***1***通過學習文章,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這部分內容的?
***2***自由讀文,想一想貝多芬是怎樣一個人?文章的中心是什麼?
①複習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②學生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③教師訂正。
***貝多芬是一位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複習字詞,練習用“幽靜”造句。
1.聽寫字詞。
2.指導用“幽靜”造句。
要想用詞造句,就必須做到:
***1***理解詞義。
幽靜:幽深寂靜。
***2***弄清是什麼性質的詞,常作句子什麼成分。“幽靜”是形容詞,一般可作謂語或定語。例如:這裡的環境很幽靜。
我們需要生活在幽靜的環境中。
***3***明確所造句子要表達什麼意思。
3.學生造句。
***三***指導背誦。
學生已對課文有了深刻的瞭解,我們可採用打投影片、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背誦。另外可讓學生先背喜歡的句子,然後再背其它句子。或者採用小組互助的形式背誦。
***四***佈置作業。
做課後作業題第4、5題。
【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蒙娜麗莎之約》教學設計案例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對照插圖,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準備】1、蒐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曆等,欣賞一下這幅世界名畫。
2、教師準備此畫的圖片資料及《最後的晚餐》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材料:談談你眼中的達·芬奇;說說你從名畫中讀到了什麼。
二、匯入新課:讀了課題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反饋交流:課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四、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5~7***。
2、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3、從同學們驚歎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4、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呢?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畫的魅力:
⑴ 引導學生感受畫的整體。***第五自然段。***
引導讀句子“我隨著隊伍──我終於跟她面對面了”。
體會:幾百年來,《蒙娜麗莎》這幅畫幾經輾轉,最後被收藏在盧浮宮。這幅畫能夠來到紐約展出是多麼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⑵ 引導學生觀察肖像畫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導讀句子“那微笑──幾分矜持”。
體會:當我們凝視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蒙娜麗莎》時,常常被那帶有三分柔情、七分迷離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時隱時現,難以捉摸,引發人們無窮的猜測,她優雅的神態中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女人寬容豐厚的情感是那樣令人動容,然而又是那樣無法解讀。
小結並過渡:緊抿的雙脣,微挑的嘴角,耐人尋味的神祕的微笑,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恆美的象徵。
⑶ 引入關於“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資料。
⑷ 這些資料,你有什麼想說?***體會達·芬奇的精湛技藝和作者豐富的想象。***
⑸ 達·芬奇的精湛技藝除了體現在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上,還體現在哪兒?***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點指導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後的背景。特別是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她身後的背景充滿著幻覺般的神祕感。
6、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細緻地向我們描述了蒙娜麗莎的美麗神韻,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彷彿就在我們面前。作者不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豐富的想象,你能找到這樣的句段嗎?
7、同學們,我們隨著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裡,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麼向參觀者介紹這幅畫呢?***學生準備後做講解員介紹。***
五、感情昇華
1、過渡: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還從哪裡看出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找到1~4自然段,從人們的等待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3、學生自由讀後全班交流:
⑴ 句子“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著隊,隊伍像一條長龍”。
⑵ 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⑶ 隊伍移動很緩慢。
六、讀中感悟
1、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後說: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讀:蒙娜麗莎的生動、美麗、溫柔、神祕,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她已經成為我靈魂的一部分。這句話寫出了蒙娜麗莎給人心靈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導激情朗讀。
七、拓展教學
課文還有一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於這幅畫,還有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查詢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