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閱讀題答案

  在做《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這篇閱讀理解題的時候,你知道正確的答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閱讀原文: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當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塵暴刷屏,這句話給人的“小清新”之感,更顯強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師這封“最有情懷,沒有之一”的“辭職申請”,引起無數人共鳴。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句話撩動心絃,正是因為它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說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從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來,從辦公桌邊的循規蹈矩裡跳出來,打破思維方式的條條框框,擺脫現實生活的患得患失,擁抱一個更廣闊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這個世界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但誰的心中沒有激盪過一個遠方?

  電影中,有一種特殊的型別叫“公路片”。主角們走過漫長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達,都會經歷精神的考驗,收穫心靈的成長。“看世界”與“在路上”,其實有著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為了遇到一個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過人生百態,這位女教師如若再次站上講臺,應該能講出不一樣的精彩。一個正常的社會,也應該是一個有活力有機會的社會。當人生出彩的舞臺越來越廣闊,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師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個例子。現實中,過去鮮見的公職人員辭職,也不斷見諸報端。溫州平陽原副縣長周慧的辭職信,也寫得很文藝,“每個人都應該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的確,有了更多的機會,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雖然每一次選擇都不免糾結。

  說到底,渴望遠方,還是因為現實的砝碼更重一些,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難以成行。黃土涵養農耕,農耕孕育家庭,數千年的中華文明,讓生存狀態的“穩定性”,成為這種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訴求。學者認為中國社會有著“超穩定結構”,其實,從安土重遷的觀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或許也是一些穩定的職業有著很強吸引力的原因。在這樣一種文化中,“現世安穩”是一種扯不斷的心理牽掛、情感羈絆。

  身處開放的環境、面對資訊化的洪流,“世界”是個誘惑十足的詞。然而,在競爭激烈、“壓力山大”的社會中,面向大海的轉身難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艱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去世界看看的人們,終究還是要面對“娜拉出走之後”甚至“娜拉回來之後”的問題。“出門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為當今中國人一組難以解開的心結,惟有在朋友圈裡徒然羨慕著遠方。

  對於“想去看世界”的辭職,雖然點贊者甚眾,但真正能“從心動到行動”的,在這樣的社會裡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主流。畢竟,情懷不能當飯吃,甜點也不能當正餐。辭職的女教師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卻選擇了留下來,在講臺上繼續自己的事業,換個角度看,沒去看世界者不才是這個社會的基石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看起來文藝腔十足的表達,背後是時代的發展、文化的演進,詮釋著社會心理結構的變遷。其實,生活充實,何必別處?心有夢想,何必遠方?過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嘗不是同樣精彩的人生。

  ***《人民日報》2015年4月16日,有刪改***

  《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閱讀題目:

  14.作者認為“因為現實的砝碼太重,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難以成行”的原因是什麼?***4分***

  15.文章在論述的過程中,主要採用了哪些論證方法?***2分***

  16.通觀全文,本文作者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麼?***4分***

  《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閱讀答案:

  14.一是渴望生存狀態“穩定性”的文化心理需求;二是現實生活的“壓力山大”,競爭激烈,讓轉身遭遇更多艱難。

  15.道理論證 事實論證 比喻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

  16.辭職看世界不應成為主流;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生活充實,同樣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有夢才有遠方》閱讀原文:

  ***作者:羅西***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夢嗎?寒冷孤寂中,她懷抱一個信念取暖,等到春歸大地時,她就會以兩片綠葉問候春天,而那兩片綠葉,就是曾經在雪地下輕輕的夢囈。

  候鳥南飛,征途迢迢。她的夢呢?在遠方,在視野裡,那是南方湛藍的大海。她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奮飛,因為夢又賜給她一對翅膀。

  窗前托腮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雲的詩,還是做一隻蝶的畫?

  風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想做一隻鷹,與天比高?還是做一條壯闊的長河,為大地抒懷?

  我喜歡做夢。夢讓我看到窗外的陽光,夢讓我看到天邊的彩霞;夢給我不變的召喚與步伐,夢引我去追逐一個又一個目標。

  1952年,一個叫查克·貝瑞的美國青年,做了這麼一個夢:超越貝多芬!並把這個訊息告訴柴科夫斯基。

  多年以後,他成功了,成為搖滾音樂的奠基人之一。夢賦予他豪邁的宣言,夢也引領他走向光明的大道。夢啟發了他的初心,他則用成功證明了夢的真實與壯美——因為有了夢才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為理想而奮鬥的人生歷程。

  沒有淚水的人,他的眼睛是乾涸的;沒有夢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太陽總在有夢的地方升起;月亮也總在有夢的地方朦朧。夢是永恆的微笑,使你的心靈永遠充滿激情,使你的雙眼永遠澄澈明亮。

  世界的萬花筒散發著誘人的清香,未來的天空也傳來迷人的歌唱。我們整裝待發,用美夢打扮,從實幹開始。等到我們抵達秋天的果園,輕輕地擦去夏天留在我們臉上的汗水與灰塵時,我們就可以聽得見曾經對春天說過的那句話:美夢成真!

  《有夢才有遠方》閱讀題目及答案:

  1.文章最後一句中的“秋天的果園”指的是【C】。

  A.真實的果園

  B.作者想象的可以採摘果子的果園

  C.成功之後的碩果累累的果園,比喻的說法

  2.文中列舉查克·貝瑞的例子有什麼作用【B】?

  A.沒有實際作用,只是增加了文章閱讀的趣味

  B.用實際的例子證明有夢才有遠方的道理

  C.證明了他超越了貝多芬

  3.找出文中最能夠詮釋文題“有夢才有遠方”的句子。

  答:因為有了夢才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為理想而奮鬥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