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思過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結構固定的特殊詞彙。它具有完整的意義和固定的結構,語法功能與一般詞彙大致相同,書卷氣息濃重。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韓昌,字延壽,小說《楊家將》中的人物,原本是漢族,因為文武超群成為遼國的文武雙狀元,是遼國排名第一的英雄,蕭太后賞識他的才能,將自己大公主許配給他,韓延壽也成為遼國的大駙馬,受封掃南滅宋兵馬大元帥,統領大遼六國三川數十萬人馬,掌中一杆三股鋼叉,不僅武藝過人,更兼足智多謀,通曉韜略,與楊家三代為敵,是楊家將最為強勁的敵人。

  的典故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曾做過東郡***今山東鄆城***的太守。他善於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採納好的主意。他在東郡當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果斷迅速,結果,社會風氣大大好轉,使東郡成為當時全國治理得最好的一個郡縣。後來,韓延壽又當上了左馮翊***今陝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幾年,他從不到地方巡視。

  有一次,有一個部下勸他到下面走一走,視察一下各地縣官的政績。韓延壽說:“各縣都有賢明的長官,督郵也能明辨善惡,我下去巡視恐怕用處不大反而增加麻煩。”

  部下說:“現在正值春忙時節,下去也好看看農民的耕種之事。”韓延壽只好出行。

  他剛走到高陵縣***今陝西高陵***,就有兄弟倆因爭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狀。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難過,他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卻不能救化百姓,結果導致民眾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又使賢人孝子受辱,責任全都在我身上,我還是自己退職讓賢吧。”

  第二天,他就推辭稱病,閉門思過。地方官員見他這樣,也都深感自己失職。

  韓延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爭田地的那兄弟倆,他們兩人由互爭變為互讓,並且主動前來請罪。韓延壽非常高興,親自接見,並以酒肉熱情地款待,勉勵他們知錯能改。

  這件事讓當地老百姓和官員都對韓延壽更加敬重。

  從此,在馮翊再也沒有爭訟之事發生,韓延壽頗受吏民愛戴。可惜,樹大招風。

  身居要職的韓延壽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蕭望之的嫉妒與陷害,被蓋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斬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幾千人送到刑場,扶老攜幼,攀住囚車,進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見他的名望和聲譽。

  的啟示

  故事裡的韓延壽推行禮義,注意禮教感化。他擇善行施、公正清廉。他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將“治民犯錯”歸結到“治者”之過而閉門反省,那些推過攬功的官吏應汗顏。也許,他是吹起“問責之風”的第一人。當班幹部的小朋友可要多向他學習學習喲~

  的延伸

  【注音】bì mén sī guò

  【出處】《漢書·韓延壽傳》:“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

  【解釋】過:過失。關起門來反省。

  【近義詞】反躬自省

  【反義詞】不思悔改

  【年代】古代

  【例句】與其怨天尤人,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