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殺人典故

  借刀殺人是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那你們知道借刀殺人的典故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借刀殺人解析

  【詞目】借刀殺人

  【讀音】jiè dāo shā rén

  【解釋】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出處】明朝·汪廷訥《三祝記·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元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是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當敵方動向已明,就千方百計誘導態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擊敵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損失。此計是根據《周易》六十四卦中《損》卦推演而得。”曰:損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認為,“損、益”,不可截然劃分,二者相輔相成,充滿辯證思想。此計謂借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敵,我方雖不可避免有小的損失,但可穩操勝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遊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剷除異己。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遊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愉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係: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借刀殺人造句

  1、曹操為了奪取大權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來除掉心腹大患。

  2、王熙鳳要害尤二姐,這種借刀殺人的手段真歹毒。

  3、群眾壓迫比拉多,想借刀殺人,用他的權力處死耶穌。

  4、我們有個成語"借刀殺人",就是指這個說的。

  5、這件事不是他乾的,肯定是第三者製造的假象,想借刀殺人罷了。

  6、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歪,不怕他玩借刀殺人的鬼把戲。

  7、赤壁之戰前夕,蔣幹過江到東吳,想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虛與委蛇反教蔣幹中了他的借刀殺人之計。

  8、而這個張郃名氣也不小,魏五子之一,也是魏五子裡最後凋落者,戰死在徵蜀戰中,向來在以巧詐多變著稱,據說是死於司馬懿借刀殺人,呵呵,扯遠了。

  9、太子欲借刀殺人,實是打錯了算盤!正想勸皇帝儘早歇息,心中不禁一動,目光望向殿門,面上微露驚色。

  10、五爪也是佩服無痕的膽大心細,在那樣的情況下,還能利用這樣的手段來借刀殺人。

  11、認清哇咔咔乘火打劫混世***借刀殺人更陰險樓主圖集。

  12、桓溫氣得七竅冒煙,決定借刀殺人滅了這個“叛徒”。

  13、這叫瞞天過海、樹上開花、借刀殺人之計!

  14、據應伯爵一干小人詬誶謠諑,唆使武松,欲行借刀殺人之陰事。

  15、我猜想他幫我對付凌雪族,只是借刀殺人,他好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16、借刀殺人、借客報仇、借花獻佛、藉箸代籌……這些被收入辭書的古代典故,每一條都記載著一段生動的歷史故事。

  17、美國佬壓根兒不會、也不敢直接向中國動手,但他會慫恿阿扁這人頭豬腦的瘋子以借刀殺人!美國佬從來沒能在中共面前佔到一絲便宜。
 

信口雌黃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