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的故事_自立自強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自強不息,只有自強不息的人,才能最終擁抱成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自強不息的故事,供大家參閱!

  自強不息的故事篇一

  在NBA夏洛特黃蜂隊打球的小個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裡顯得十分矮小。但這個矮子可不簡單,他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準,甚至在高個雲集的賽場上帶球上籃也毫無畏懼。

  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隻小黃蜂一樣,滿場飛奔,球迷們心裡總忍不住讚歎。這個小個子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愛籃球者的心靈,也鼓舞了平凡人。要知道,博格斯並不是天生的好手,他的成就純粹是他個人意志與苦練的結果。博格斯從小就長得特別矮小,但他非常熱愛籃球,幾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籃球場上玩耍。當時他就夢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為NBA的球員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很風光,是所有愛打籃球的美國少年最嚮往的夢。

  每次博格斯告訴他的同伴“我長大後要去打NBA”時,所有聽到他的話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為他們“認定”一個1.6米的矮子是絕不可能打NBA的。同伴的嘲笑並沒有阻斷博格斯努力的方向,他用比一般高個人多幾倍的時間練球,終於成為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也成為最佳的控球后衛。他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優勢:行動靈活迅速,像一顆子彈一樣;運球的重心最低,不會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搶球常常得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地努力,博格斯終於成為NBA球場上一顆閃亮的明星。

  事實上,所謂靠自己拯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正是無端的自我疑慮,自我打擊,將一個又一個前景非常看好的希望和一個又一個具有遠大前途的成功者扼殺在搖籃中。有一則西方諺語說:“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屬於願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不願成功,誰拿你也沒辦法;自己不自救,上帝也幫不了你。

  誰若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凡是天性剛強的人,必定有自強不息的力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每個人獲取成功的支柱。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會產生信心,排除千難萬險,突破人生的困厄走向成功。

  沒有誰能夠給予我們成功,成功必須依靠自身的奮鬥來獲取。每個渴望成功、渴望榮譽的人,都應該自強不息,為了自己而奮鬥!沒有誰能夠左右你,成為第一還是甘於現狀,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奮鬥。命運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世界也將在你的奮鬥過程中慢慢向你展現。

  自強不息的故事篇二

  喬丹丹,北郵的“自強之星”。這位家境貧寒的姑娘,去年參加了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過五關斬六將,成功通過筆試、面試,獲得了到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保送資格。

  勤工助學收穫自強自立

  與以往見過的貧困生不同,喬丹丹總是笑盈盈的,從她的身上完全感覺不到生活的苦難與家境的貧困。

  但喬丹丹心裡一直很心疼自己的爸媽。“看著爸媽那麼辛苦地生活,我很心酸”。

  喬丹丹的家在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小喬溝村,父母靠種地和農閒時外出打零工支撐著家,經濟條件一直不好。為了供3個孩子上學,丹丹的父母幾乎做遍了各種各樣的苦力活,做木活、修管道、滾塗料……

  靠助學貸款解決了在北京郵電大學4年的全部學費,喬丹丹執拗地認為,“生活費再向父母伸手索要簡直就是種恥辱”。於是,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喬丹丹就決定完全靠自己。

  從老師和師哥師姐那裡得知,學校裡的“勤工助學中心”能夠給貧困生提供助學崗位,剛入學的喬丹丹來不及感受初入大學的喜悅,就開始在每天下課後去郵局取報紙,然後再給行政辦公室的老師們一一送去。這件看似很乏味的事情,丹丹卻幹得有滋有味。在丹丹看來,只要能讓遠方的家人少一些勞累,自己苦點累點又算什麼呢?

  在助學中心,丹丹一干就是4年,平均每天2小時,每月的收入大約在400元左右,再加上學校給貧困生提供的家教機會,她不僅可以養活自己,有時還可以接濟家裡。

  參加勤工助學還有一個最大的意外收穫,就是“提高了自強自立的能力”。

  每一個認識喬丹丹的人都說,與剛上大學時相比,她簡直變了一個人。

  4年前剛入校時,丹丹一說話就臉紅,而現在,她已經是學校助學中心的小主管了,將中心的業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曾經有人擔心,助學中心的“工作”會影響丹丹的學習成績,事實是:在校期間,喬丹丹不僅成績一直穩居no.1,還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並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

  自強的人永遠可以重新出發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老師和同學眼中不折不扣的“乖乖女”,曾是一個讓父母頭疼的“頑劣兒童”。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喬丹丹的成績很一般。當時,她的父母除了要供他們兄妹3人上學外,還要照顧常年生病的奶奶。父母曾經動過讓丹丹輟學的念頭,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後來,為了賺更多的錢,丹丹的爸爸跟別人合夥去做生意,結果失敗了。

  喬丹丹永遠記得那天,爸爸手裡的煙一根接一根慢慢變成灰燼。這讓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壓力和艱辛,她暗暗提醒自己,“學習是我現在唯一能做好的事情,一定不能白花這學費。”

  從此,喬丹丹在學習上像變了一個人。

  小學六年級的暑假,看到二哥學英語,她非常好奇,就天天拽著二哥教她英語對話。從此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且一發不可收拾。初中時,英語老師看她如此酷愛英語,就給了她許多英語練習冊,給一本她做一本,給一本她做一本……就這樣,她的英語成績一直很不錯。

  這樣的好成績一直堅持到高三。

  但是,就在距離高考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在一次模擬考試中,丹丹突然從一二名滑落到二三十名。這讓丹丹一度特別憋屈,最終影響到了高考——與自己夢想中的清華大學失之交臂。

  不過,自強的人永遠可以重新出發。

  帶著爸媽的鼓勵,從踏進了北郵校園的那一刻起,喬丹丹就堅定地告訴自己,“這裡,將是一個重新起飛的地方,青春年少,需要的是飛翔。”丹丹的努力沒有白費,如今,期待已久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博連讀的錄取通知書,為她鋪展了一條繼續前行的路,她終於圓夢清華園,飛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自強不息的故事篇三

  湖南懷化學院的大學生洪戰輝,身邊帶了一個小女孩,是他父親在12年前撿來的棄嬰。由於父親患病,母親離家出走,當時只有12歲的洪戰輝擔起了養育小妹妹的重任。12年來,洪戰輝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和學習,一直走到了現在。這位23歲的大學生和他妹妹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1982年洪戰輝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東下鎮的紅莊村,12歲之前,他和眾多農村的孩子一樣,有著一個天真浪漫的童年,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他過著儘管艱苦卻很平靜的生活。

  在洪戰輝12歲那一年,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親突然精神病發作,摔死了年僅一歲的妹妹。幾個月之後,這一年的農曆12月23號,也就是中國傳統的小年,父親很久都沒有回家,等洪戰輝和母親找到他時,發現他懷裡抱著一個撿來的棄嬰。

  他的父親犯病了,家裡借了很多債,也沒有什麼吃的東西。所以當時洪戰輝的家裡人都覺得養不起這個孩子,而且養不活,他的媽媽說看能不能送給其他人,或者還送到外面讓好心人撿回去養。當洪戰輝抱起這個孩子時,孩子直往他懷裡鑽,並且很天真地對著他笑,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洪戰輝沒有捨得將她送走,把她留了下來,母親給孩子起名為“洪趁趁”,小名“小不點”,“小不點”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久違的歡樂。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忍受不了家庭的貧困和間歇性精神病丈夫的折磨,第二年,洪戰輝的母親離家出走了。此後,負起照顧弟弟、撫養妹妹,一個連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重擔落在了年僅13歲的洪戰輝稚嫩的肩膀上。他不知路在何方,卻頑強地向前跋涉。

  他沒有一點撫養嬰兒方面的經驗。當時妹妹餓了就哭,妹妹一哭,他就想辦法給她吃的,有時候甚至做點粥喂她,到鄰居那裡吃點奶,或者想辦法買點奶粉。實在弄不起,買不了的話,自己爬樹搞一些鳥蛋,和雞蛋一樣做成湯給她吃,妹妹挺喜歡吃這些東西。為了給妹妹掏鳥蛋做湯,洪戰輝有時被摔得一身青紫。在讀初中的三年中,洪戰輝每天都要在學校和家之間來回奔波,及時照顧“小不點”吃飯。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洪戰輝從未放棄過學業。

  在他們居住的屋子裡貼著一張便條:“請不要被你的苦悶所壓倒,因為如果你超越苦悶,那麼你面臨的將是輝煌的成績,超越自我。”這幅字是他在1996年寫的,那時候他只是一個14歲左右的孩子,他已經承擔起撫養妹妹的責任。

  1997年,“小不點”已經3歲了,洪戰輝也初中畢業了,他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但學校離洪戰輝的家有30多公里,他不可能像初中那樣天天回家。那麼,“小不點”怎麼辦?父親誰來照顧?讀高中的學費又從哪裡來?15歲的洪戰輝四處打聽,找到了“小不點”的父母,但她的父母似乎不願再接納這個孩子。

  這時洪戰輝想:妹妹應該由一個負責任的人來帶,這樣她將來才能夠具備這種負責任的精神和態度,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妹妹應該由這樣的人來帶,無論別人有沒有,但是我有,所以還是我帶。

  生活的艱辛讓年幼的洪戰輝早早地懂得了責任的含義,也正是這種責任感讓洪戰輝有勇氣直面困境,執著地走下去,洪戰輝又帶著妹妹上路了。

  洪戰輝決定帶著妹妹上高中,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房子,把妹妹接到了身邊,繼續照料她的生活。在縣城讀高中,一切開支都大了起來,洪戰輝要賺學費,要撫養弟弟、妹妹,還要給父親治病。因此,打工掙錢成了他學習之外最大的任務。

  洪戰輝早晨稍微做點湯,吃點饃之後,就帶著他的行李,帶著一些衛生紙、一些小本子、燈泡什麼的等物品到臨近的農村去叫賣。

  上高中期間,這是洪戰輝最困難的時期。他給餐館打過雜工,賣過鞋墊、賣過蠟燭、賣過文具。有一次,他在校園推銷複習資料,一些當地商販認為搶了他們的生意,把他的左眼打得幾乎失明,後來因為父親再次犯病,他被迫中途輟學。

  洪戰輝說:“在這個掙錢的過程中,我覺得我看到了、經歷了很多東西。我覺得自己知識這一塊還是最重要的東西。從那個時候我就覺得還是學習特別重要,所以說我一直沒有放棄上學這一條路,即使我掙完錢了,回過頭來還是要學習的。”3年高中,他讀了5年。但再苦再難,洪戰輝都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但是他去上大學,妹妹誰來照顧?開學後沒多久,他把“小不點”接到學校。

  因為洪戰輝在懷化沒有什麼親戚,只能把妹妹帶到學校,暫時安排在同鄉女生的宿舍裡。學校的同學和老師開始都覺得挺好奇的,哪裡跑出來一個小女孩子。後來經過他的解釋,大家知道這個事情之後,都很感動,感動之餘,感動就變成了行動,那時候學校的大姐姐還經常給“小不點”送衣服呢。

  洪戰輝的故事迅速地傳遍了懷化學院,同學們自發捐款來幫助他。可當系領導將捐助的錢交給洪戰輝時,他卻無論如何不肯收下。

  他說:“我現在完全有能力自理了,對我個人來說,沒必要收這麼多錢。如果大家有錢的話,捐給那些真正需要的。”

  洪戰輝不僅不收同學的捐款,而且用他勤工儉學掙來的600元錢資助了家鄉的貧困生,這源於他在母校的一次演講。演講中,一位女生哭著離開了教室,這引起了他的注意。當演講結束以後,洪戰輝瞭解這個女生的情況:她的父母雙雙在外打工,現在她姐弟倆都是住在一個親戚家裡,情況有點類似。洪戰輝當即表示,我現在也沒有帶錢,等我以後有機會的時候,我儘量幫她一把。後來洪戰輝給她匯來了600塊錢。

  自從上了大學,洪戰輝就有一個願望,就是讓妹妹也上學。沒有血緣卻超越血緣的兄妹之情,感動了懷化學院的領導,學校破例同意洪戰輝帶妹妹上學的請求,並給兄妹倆單獨安排了一間宿舍。隨後,洪戰輝為妹妹聯絡了懷化學院附近的石門小學,他步行測量了從學院到這個小學的距離,一共1085步。這樣,妹妹五六分鐘就能走到。

  在洪戰輝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小不點”漸漸長大了,懂事了,她學會了做飯。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等著哥哥回來吃飯。洪趁趁有一個願望,她說:“我以後想考上大學,比哥現在上的這個大學還要好的大學,然後找一份好的工作,掙錢幫助哥哥看眼睛。”

  目前洪戰輝父親的病情有了好轉,母親也回到了久別的家中,一直在外打工的弟弟找了女朋友,還準備掙錢蓋房子,這一切讓洪戰輝感到非常高興。

  洪戰輝靠打零工、做生意來維持生活並堅持學習。無論日子過得多麼苦,洪戰輝從未退縮過。從上高中到讀大學,他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十二年如一日,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在這樣的逆境、困境中能夠孜孜以求,對自己的學業做那樣的投入,是因為在他的心裡有這樣一個信念:“一個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沒有什麼能難倒,只要脊樑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

  洪戰輝的故事讓無數人感動。洪戰輝是樸素的,他的故事也遠遠算不上驚天動地,但是卻讓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種力量。

  湖南懷化學院的師生說:

  “洪戰輝這樣的典型事例,它更貼近我們大學生生活的實際。雖然說他所遇到的那些困境並不一定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經歷的,但是我們也有很多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需要去面對,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是素質型的人才、複合型的人才,這就需要這種責任心,這種美德。如果我們幾百萬學子都具有這樣的責任心,並且都付諸行動,我們的社會將變得越來越和諧、美好。”

  “人生路上總會有許多的坎坷、挫折或者磨難。洪戰輝的事蹟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人生路上,將作為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將來我不會說因為這些種種挫折輕易去放棄,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佩服,但不想說感動,儘管眼睛已經模糊……他詮釋了生命的力量,在今日中國更是無比可貴。愛心、親情、自立、堅持、創造正是我們當代中國最需要的精神。”

  “他給我和我的學生上了最生動的一課,自立自強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

  洪戰輝聽完師生的感動發言後說:“我希望每個人心中的那份感動、那份感恩、那份抱負、那份責任都能夠發揮到你的生活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洪戰輝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他經常會收到全國各地匯來的捐款,但是他都一一通過郵局把匯款退回。而有些匯款單沒有地址無法退回,他就將這些匯款集中起來,他說希望能夠設立一個基金,幫助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都會面對這樣或那樣的逆境。該如何面對逆境、戰勝困難,從洪戰輝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當“小不點”孤立無助的時候,洪戰輝以他稚嫩的肩膀為“小不點”撐起了一片藍天,在老師、同學以及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洪戰輝以堅韌、自強、執著的信念走過了12年的歷程,讓很多人為之感動、流淚。甚至一些年輕人將洪戰輝視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偶像。在這份感動中,我們感受到一種樸素的、震撼心靈的道德力量。

  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在逆境中直面困難,讓洪戰輝一路向前。讓他的精神發揚廣大,能夠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健康成長。

  洪戰輝的事蹟不僅僅感動了學校的同學,也感動了更多的中國人。他真正是一位既力行,又學文的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踏實,在當今,有這樣的道德楷模是我們時代的幸事,現在是多麼需要這樣的楷模層出不窮啊!對於洪戰輝的事蹟,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感動上,更需要落實在行動上,把他那種不畏艱難險阻、孜孜以求的學習和真誠處事待人的態度落實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和接人待物中去,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