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結構固定的特殊詞彙。它具有完整的意義和固定的結構,語法功能與一般詞彙大致相同,書卷氣息濃重。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欽曾任南頓令,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的典故
劉秀稱帝不久,赤眉軍與更始政權發生火併。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擊敗、招降了赤眉軍,又展開了統一關東地區的征戰。至建武六年終於踏平中原,收復了關東地區,又開始把軍事鋒芒直指盤踞隴西的魄囂和蜀地的公孫述。
魄囂是天水***今甘肅天水***人,王莽末年,魄囂隨其叔父魄崔起兵,後在更始政權中任御史大夫。赤眉入關,長安吃緊時,魄囂逃回天水,聚眾盤踞,勢力再度興盛,名震隴西。他見劉秀政權日益強大,便上書表示臣服並願意配合討伐赤眉。而此時的劉秀則想借瑰囂的隴道出兵伐蜀,可魄囂不甘心屈居人下,就找藉口拒絕了,後來乾脆命令部將阻擋漢軍入隴。劉秀大怒,從此翻了臉。
建武六年五月,劉秀與魄囂激戰於隴低,互有勝負。魄囂鑑於自己勢單力孤,就與蜀地公孫述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劉秀。建武八年,劉秀派精兵奇襲並攻下隴西要地略陽***今甘肅莊浪西南***。魄囂聞訊大驚失色,率數萬兵馬拼死相爭。
為了一舉攻克隴西,劉秀親自統帥大軍,指揮手下名將吳漢、岑彭、耿彝等兵分九路而進,大敗囂軍,接連降服十六縣,魄囂逃進了西城***今甘肅天水西南***,被吳漢、岑彭等部重重包圍起來。劉秀向魄囂下詔召降,但遭拒絕。
八月,京師傳來穎川被賊寇佔領,河東官兵叛亂的訊息,劉秀認為隴地戰局已穩操勝券,便決定回京鎮壓叛亂。行前,劉秀給大將岑彭留下一封信,信中寫道:“西城攻克後,你便可帶兵去攻打蜀地。人都是不知足的,既平隴,復望蜀。每一次出兵征戰,頭髮鬍鬚都要變白一些啊!”
但是,魄囂將士一心,死命守城。岑彭、吳漢改用水攻,也未奏效。十一月,公孫述派救兵五幹突然殺來,漢軍大驚,未來及列陣,便匆促投入了殊死搏鬥。救兵突入城內,把魄囂救走逃往冀縣。漢軍糧草接濟不上,只好從隴右退兵東歸。次年,隴西鬧糧荒,魄囂既病且餓,活活氣死。
部將王元、周宗把他的兒子魄純立為王,繼續與劉秀對峙。劉秀趁此時機,再次親征。大將來款等攻下落門***今甘肅甘谷***。眼見大勢已去,周宗等捆住魄純投降,隴右割據勢力終於覆滅。
這樣,全國只剩下盤據蜀地的公孫述了。公孫述,扶風人,王莽時做過導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天下大亂後,他據成都自立蜀王。更始三年四月,即劉秀稱帝前兩個月,公孫述自立為天子,後又控制了益州之地,擁兵數十萬之眾。
劉秀曾數次派兵攻打,均未得手。建武八年圍攻魄囂時,曾擬定平隴復平蜀的計劃,但失利隴西,功敗垂成,直到滅魄純後,時機才完全成熟。建武十一年,劉秀先後調集大軍,由岑彭、來款統帥,由水陸兩路向蜀地發動猛攻。岑彭沿江而上,勢如破竹,一直打到距成都僅數十里的廣陽。公孫述驚懼萬分,連聲哀嘆:“是何神也!”來款一支迅速攻下河池等地,形成兩路夾攻之勢。
公孫述走投無路,派刺客用暗殺手段先後殺害了來款和岑彭,但並未能阻遏漢軍凌厲的攻勢。劉秀又不失時機地寫信招降,許以高官厚祿。可公孫述答覆道:“成敗全在於天命,哪有天子投降的呢?”劉秀見他軟硬不吃,便親自趕往長安去指揮。岑彭死後,吳漢接替指揮東路軍頑強挺進,在成都外與公孫述軍展開激戰,八戰八捷,率軍突入成都外城。這時,公孫述不甘失敗,他把自己所有的金錢都拿出來,招募了五千人的敢死隊。
公孫述親自鳴鼓挑戰,讓敢死隊從背後偷襲漢軍,結果漢軍失利,吳漢落水,危急中抓住了馬尾巴,才僥倖未被淹死。建武十二年十一月,漢軍猛攻成都。公孫述帥數萬人決戰,結果大敗,他本人被刺傷而死,蜀軍無主而降,吳漢盡滅公孫氏,劉秀從此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的延伸
【讀音】délǒngwàngshǔ
【解釋】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唐代·李白《古風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通俗講法:吃在碗裡,看在鍋裡***
【近義詞】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義詞】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