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漢語發展長河中的一朵奇葩,它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沃土之中,音律和諧,形式簡潔,寓意豐富,在漢語的歷史發展演變中生生不息,歷久彌新。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的典故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握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伐魏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的延伸

  【漢語文字】鞠躬盡瘁[1]

  【漢語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英文翻譯】to bend one's back to a task until life-sacrificed

  【日語翻譯】粉骨砕身***砕,古同“碎”,細,破***

  【詞語解釋】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去效勞。

  【字詞解釋】鞠躬:彎著身子,引申為恭敬謹慎的樣子。瘁:勞累。盡瘁:竭盡心力。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 近義詞 】竭盡全力、殫精竭慮。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補充式;作謂語。

  【成語造句】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成就了一番豐功偉績。範文例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恰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鄧稼先》楊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