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故事

  “大器晚成”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材成名較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三國時期,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yǎn***。

  他從小學習武藝,不過直到二十三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等書籍。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墓譭棄敵人的屍骨,於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並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後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矩都是立長子,怎麼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啊!”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著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麼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意思是說,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過長期的鍛鍊,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擔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職,後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擔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後來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材成名較晚。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這是今天的通常解釋。究《老子》引文的原意,當是指最能夠裝東西的器物反而不裝東西。參見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的大著《詞典問題研究》中《“大器晚成”初義辨》一文。

  出處:《老子》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勉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1]勉,通“免”,本意為“不需要”,大器不需要刻意求成。後訛為晚。

  示例: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近義詞:老有所成,奇葩晚放。

  反義詞:年輕有為,青年才俊,年少有為。

  歇後語:百歲掛帥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年紀大才成才。

  相關人物介紹: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今山東德州武城東北***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對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給楊訓的書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認為此句有不遜之意,因而將崔琰下獄,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賜死。

  崔琰的故事:

  勸諫曹丕

  崔琰***163-216***,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原本是袁紹的部下,曾經勸說袁紹不要攻打曹操,袁紹不聽。袁紹死後,袁譚、袁尚爭著要得到崔琰作為他們的部下,崔琰稱病不出,結果被投入監獄,因為得到陰夔、陳琳的營救,才能免罪。

  曹操得到冀州之後,封崔琰為別駕從事。當崔琰來拜見曹操時,曹操對他說:"我昨天審查了一下冀州的戶籍,總共有三十萬人,可真是個大州啊!"崔琰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袁氏兄弟又互相殘殺,百姓苦不堪言。您來到這裡,也不先問問百姓的生活風俗如何,救他們於水火之中,反而先問戶籍,這可不是冀州的百姓所希望的啊!"曹操部下的賓客聽完之後臉色都變了,為崔琰捏一把汗。想不到曹操沒有怪罪崔琰,反而向他謝罪。後來曹丕在鄴城,整日遊獵,還是崔琰上書勸諫曹丕,不要以田獵為業。

  為人正直

  曹操做了丞相以後,封崔琰為東曹掾,並對他說:"您有伯夷那樣的風範,史魚那樣的正直,貪婪的人聽到您的名字就會變得清廉,壯士聽到您的名字就會更加勇武奮戰,您可真稱得上是時代的表率了。所以才封您做東曹掾。"崔琰的為人正直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被封為魏公,當時還沒有立太子,曹操就讓官吏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是一件大事,所以眾官全都密封作答,只有崔琰一人露板而答,說道:"《春秋》說要立子以長,再說五官中郎將***指曹丕***仁孝聰明,應該讓他繼承您的大業。我崔琰就是死也要堅持原則。"當時曹操的愛子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眾人都以為崔琰必然支援曹植,想不到他居然能夠支援曹丕,曹操因此喟然嘆息,封崔琰為。

  含冤而死

  曹操加封魏王后,曾經被崔琰推薦為官的楊訓上表盛稱曹操功德。當時有人譏笑楊訓為人虛偽,又說崔琰推薦錯了人。崔琰閱過楊訓的上表後,給楊訓寫信說:"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琰原本是想說那些議論楊訓的人不明事理。沒想到有人說崔琰這封信是對曹操的不滿,曹操聽後很生氣,說道:"民諺說'生女耳','耳'不是什麼好詞。他還說'會當有變時',這分明是出言不遜。"就將崔琰下獄。後來曹操聽說崔琰在獄中還不屈服,就下令:"崔琰雖然受刑,然而還敢和賓客交往,門庭若市,還對賓客吹鬍子瞪眼,好像有什麼怨氣。"因此將崔琰賜死。當時人們對崔琰的死深表嘆息。

  床頭捉刀

  曹操統一北方後,聲威大振,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將聲姿高揚、眉目疏朗的崔琰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

  接見完畢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說:"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握、提之意***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後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稱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筆",代人捉刀的成語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