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雙耳措施

  耳朵是我們身體器官的一部分,是我們與外界交流的渠道之一。外界所有的聲波只有通過耳朵才能傳到我們的內耳裡,進而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聲音系統。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保護雙耳的措施

  高度雜音降低聽力,有損耳膜,適當的自己做做按摩保護一下

  ***一***捏揉耳尖法用雙手食、拇指肚捏、揉、抖耳尖端半分鐘,有鎮靜、止痛、清腦等功能。

  ***二***捏彈耳垂法以雙手食、拇指肚,分別提揉雙耳垂,先輕輕捏揉耳垂半分鐘,使其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回原形,此法可促進血液迴圈、延緩老年性耳聾、減少耳鳴。

  ***三***挽拉全耳法右手繞過頭頂,以食、拇指夾耳尖向上牽拉左耳36下,換左手同法。此法可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起到保護視力、減輕喉嚨疼痛,防治慢性咽炎作用。

  ***四***雙手掃耳法用雙手掌把耳朵由後面帶動耳廊向前掃,緊接著再回過來時帶動耳廊向後掃,此法可啟用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抗病力,可醒腦、補腎、調合陰陽。

  ***五***手摩耳輪法雙手握成空拳,以食、拇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擦摩數十下,使至衝血發熱。此法有保肝、補腎等作用。

  ***六***按摩耳屏法以食、拇指肚夾耳屏***耳中心部***,不分凹凸高低,按摩捏揉半分鐘,重點按摩耳甲腔、耳甲艇,其屬心、肺、呼吸道和消化、泌尿系統反射區。然後用雙手中指插入耳道口,指肚向前對準耳屏內側,順逆時針旋轉2—3圈後拔出,如此反覆,具有調理氣血,開九竅、益五臟、健美、抗衰老的功能。

  如何保護耳朵?

  1.教育應由兒童開始

  很多小孩子經常都會將細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當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應保持鎮定,然後立即帶同小孩去看醫生。

  父母應教導兒童不要亂塞東西入耳,亦不可試圖自行替小孩挖出異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耳朵的清潔

  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須特別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隻會將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洗頭或沐浴時,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汙水流入耳道。父母應留意嬰兒嘔奶時,勿讓奶水流入耳內,引致外耳道炎。

  3.噪音環境

  當人在每週超過四十小時及處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貝的環境下而又沒有作保護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發極大的響聲,都會毀壞耳蝸的精密細胞,造成聲震損傷。所以,在有聲震損傷危險的時侯,例如:工業噪音,尤以在機器車間或鑄造廠為甚,巨大的敲鐘聲、槍炮聲和爆炸聲,我們都應該戴上特製的耳朵保護器。在職業安全條例下,這種保護器須由僱主供應。

  4.藥物的使用

  當察覺耳朵有毛病時,應該去看醫生,切勿自行購買耳藥水滴在患處,以免因藥物不當而令病情更趨惡化。

  婦女懷孕期間,應遵照醫生指示用藥,因為有些藥物會影響胎兒聽覺的發育。

  5.及早治療

  既然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況下,我們應儘早找醫生治療。例如:

  l 流膿或出血

  l 因異物入耳而感疼痛

  l 長期耳痛不止

  l 突然喪失聽覺

  l 耳鳴及頭暈

  香港兒童的聽覺保健

  在本港,此項服務分別由?生署及教育署按兒童的年齡提供,目的在儘早識別兒童在聽覺發育的過程中的異常狀況,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及輔導,以增加其康復機會。

  ***一***新生嬰兒至六歲兒童

  可在各區母嬰健康院內免費接受聽覺篩選服務。若兒童被發覺聽力有異常,便會轉介往「耳鼻喉專科」或「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中心」進行全面性覆驗及跟進。

  ***二***學童保健

  由教育署安排為小一學生進行聽力評估,並按需要轉介學童往「耳鼻喉專科」作進一步治療。教育署特殊教育組亦會根據聾童的失聰程度安排就讀適合的學校。

  家長亦應注意兒童的語言發展***例如發音不正***,學習表現***例如對老師的發問沒有反應***,和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把電視機音量放到很大或慣性使用單一隻耳朵***等情況,如有懷疑,可經家庭醫生轉介到耳鼻喉專科檢查。

  愛護耳朵保護聽力

  耳聾能預防嗎?

  耳聾的發病,在我國目前尚缺乏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宣傳諮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耳聾關鍵。

  在胎兒期如何防聾?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該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物。

  新生兒期如何防聾?

  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疸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如何防聾?

  感染性耳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氧基本甙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助聽手段

  目前市面上助聽器是音量放大機器,功能只是注意音量放大,對於完全耳聾和極重度聾者沒有多大幫助,人工耳蝸是他們的另一種選擇。

  耳聾可能是因為內耳創傷,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這些因素導致聽覺神經受損,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地失去聽覺。

  耳蝸植人可繞過內耳的一些損傷的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使病人重獲聽力,這些是一般助聽器所無法做到的。

  耳蝸植入幫助各種年齡的耳聾者,其中包括一些耳聾已久和幼年使耳聾的人,當耳聾的程度嚴重到助聽器也無法幫助時,就應考慮接受耳蝸植入。接受耳蝸植入,通常來說,喪失聽力的時間越短越好,如果時間拖久了,將會增加手術後訓練的困難,降低手術後的效果。

  只有專業醫師及聽力學家才能對是否施行耳蝸植入提出適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