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的經典故事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花木蘭的生平簡介。

  

  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不少激勵人心的故事,木蘭替父親參軍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樂府詩集》中就收錄有《木蘭辭》,也有《木蘭從軍》的文言文記述。

  《木蘭辭》中提到“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這便寫的是木蘭上集市準備一應要參軍的東西,從今開始代替父親參軍打戰。而文言文《木蘭從軍》中也提到“木蘭乃易男裝”、“代父從軍”,這些相關的表述都向後人講述了一名為木蘭的奇女子替父親參軍的故事。

  木蘭是家中的大姐,從小父親便將她當成男孩,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騎馬和射箭,她的武藝不亞於男孩。當時木蘭所處的朝代正值戰爭時期,朝廷釋出命令,每家每戶都要派一名男子參軍,然而木蘭的父親已經老了,重病纏身,木蘭不忍父親再上沙場,便毅然決定代父參軍。但是眾所周知,參軍的只能是男子,身為女子的木蘭又如何能夠參軍呢?為此,木蘭便把自己打扮成男子的模樣。十幾年的戰爭生涯終於結束了,立下了不少戰功的木蘭終於可以回鄉與親人團聚。因此有不少的評論如此說道,誰說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就不能做到呢,木蘭從軍便是最好的證明。

  也正是因為木蘭從軍這個故事對於後人具有十分深刻的鼓勵作用,因而,木蘭參軍的故事便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以及動畫片,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向人們講述了古代女子木蘭從軍的故事。

  花木蘭究竟是哪個朝代的

  花木蘭,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出色的女,人們經常談論木蘭代父親參軍的故事,因此有不少學者對於花木蘭是哪個朝代的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花木蘭這個人物在相關的史記上並沒有記載,人們之所以會了解到有這個人物的存在,皆因為《木蘭辭》的描述。辭中描述了木蘭參軍的故事。在古代,從未有過女子參軍的先例,因而不少學者對於木蘭處於哪個時代便十分有興趣,可惜的是史料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

  花木蘭是哪個朝代的人,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為,木蘭是太武帝時期,也就是北魏時期,木蘭的父親收到要參軍的訊息,木蘭不忍父親上沙場,便代替父親參軍。當時木蘭是參加了北魏大軍在大漠地區攻擊柔然的戰役,而且木蘭在軍中的表現十分英勇,朝廷甚至一度想要為木蘭加封官職,但是木蘭拒絕了。

  第二種說法為,木蘭是隋恭帝時期的人物。當時突厥常常來騷擾邊界,為此朝廷決定派兵討伐,木蘭父親的名字就在徵兵之中,木蘭代父參軍,建立了不少的戰功。

  因為《木蘭辭》是北朝的民歌,所以對於花木蘭是哪個朝代的人,還是比較多人認同第一種說法的,也就是北魏時期。然而不論木蘭究竟是哪個朝代的,但是從一名女子能有如此大膽的舉措參軍,可謂是“巾幗英雄”。

  人們對花木蘭的評價如何

  花木蘭是從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中脫穎而出的巾幗,世人對花木蘭的評價十分高。花木蘭的人生分幾個階段:從軍前,從軍階段,凱旋後,逝世後。

  從軍前,人們對花木蘭的評價偏向女性化。從軍前的花木蘭在父母眼中是乖巧懂事的女兒,在鄉民的眼中是聰明嬌俏的鄰家女孩,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從軍前的花木蘭只是像所有封建時代的女性一樣待在閨中紡織刺繡,所以接觸不到太多的人,對花木蘭的評價也就這麼幾點。

  從軍階段,對花木蘭的評價趨向全面。從軍階段的花木蘭在將士眼中是一位吃苦耐勞、堅強勇敢、身先士卒、智勇雙全的優秀士兵、將領。在沿途的鄉民眼中花木蘭就是他們的守護神,可以庇護他們不受戰爭的傷害,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英雄,值得所有人尊敬。在父母眼中花木蘭是一個孝順、有擔當並讓他們牽腸掛肚、心懷愧疚的孩子。在帝王眼中花木蘭是一個值得栽培的優秀將領。從軍階段的花木蘭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逐漸變得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

  十二年的艱苦從軍生涯,把花木蘭骨子裡的堅韌品格都激發了出來,把花木蘭的能力全部鍛鍊了出來。因為接觸的人多了,所以世人對花木蘭的評價更加全面。木蘭凱旋之後,對花木蘭的評價已經與之前的評價不在同一層次,花木蘭在世人眼中是一個英雄,一個屢建奇功,守護他們的奇女子。即使是木蘭逝世後,她的影響也舉足輕重,從全國各地都有修建木蘭祠、木蘭墓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