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三字經讀後感

  國學《三字經》讀後感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一***

  《三字經》是一部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是教育我們要認真學習,孝敬父母,勤奮好學,禮貌待人……都是我們中華名組的傳統美德。近期我認真地閱讀了《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叫,性乃遷 ……”我被這些簡潔精湛的哲言給吸引了“孔融讓梨”“孟母擇鄰”我因這些寓言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子因年幼時住在墓地附近,常常有人來這葬墓,學會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孟母就把家到了鬧市,孟子整天模仿街上的商人吆喝這做買賣。孟母又將家遷到了學堂旁,並讓孟子在學堂上課。有一次,孟子偷偷從學堂裡跑出來,孟目見了就將快織好好的布給剪斷了,孟子從中明白了道理,從此就好好學習了。

  “融四歲,能讓梨。”是講有一次,孔融家來了一些客人,孔融將最大的梨讓給客人,將最小的梨給了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該刻苦學習,長大做對國家有用的人,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二***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我喜歡看漫畫,這樣的書我一拿起就頭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開啟書,哎...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著我念《三字經》,老闆著個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實目的並不是一味地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誘導地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瞭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

  ***三***

  我國上下五千年有著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我最喜歡三字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意思是指後天環境對學習、成長很重要,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做事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有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我的心根本就沒在學習上,而是早就遠走高飛了,我用手支著頭,望著窗外發呆了20多分鐘才開始寫字,還沒寫到一半,我又開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幾分鍾,就這樣,一個小小的作業我竟用了兩個小時,不但字沒寫好,而且錯了好幾道,還受到了媽媽一頓批評。

  還有一次,在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在認真給我們講課,我望著窗外,想著下課怎麼和小朋友玩,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我的名字,說:“王小明,請認真聽課!做事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所以,在今後,我會牢記這段話,專心學習,把這國學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學習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