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後人後有哪些
伍子胥在苦諫吳王夫差失敗後,又被夫差派去出使齊國,預感到吳國將不久存於世的他將自己的獨生子託付於齊國的好友鮑牧。對於他的後人的姓氏問題,有三種說法,一說姓伍,一說姓王孫,一說姓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伍”一說起源於黃帝身邊的大臣伍胥,伍胥本為皇帝部落的大臣,後來他的後人就以“伍”字為姓,楚國貴族伍氏也尊伍胥為祖先。還有一種說法是“伍”這個姓氏來源於楚國的大夫伍參,伍參是伍子胥的祖父,伍家的楚國貴族身份就在伍參的時候確立起來的。當時伍參當上大官之後,就以伍胥為祖先,後人就以伍為姓,伍姓就這樣的流傳下來了。
當世很多姓伍的家族族譜中都有伍子胥的名字,所以很多伍姓後人都以伍子胥的後人自居。這種說法不太準確,姓伍並不代表就是伍子胥的後人,當時身為楚國貴族的伍家,是有著很多的旁支的,有些本不姓伍的人為了榮華富貴,改姓伍的也有很多,所以姓伍並不一定是伍子胥的後人。
相傳伍子胥在將自己的獨子託付給齊國好友鮑牧之後,讓他的兒子伍封拜鮑牧的兒子鮑息為兄長,並囑咐他的兒子以後要以王孫封為自己的名字,不能再用伍封。所以後世,將王孫氏的人當做是伍子胥的後代。
伍子胥本名叫伍員,伍子胥在吳國發跡之後,有人開始投靠依附於他,伍氏在吳國又重現了在楚國時的鼎盛之況。後來,伍子胥的旁系後人以“員”為姓,後人將員氏看做是伍子胥的後世子弟。唐朝時著名詩人,平原郡公員半千就自稱是伍子胥後人。
伍子胥列傳內容介紹
《伍子胥列傳》是《史記》中的一部人物大傳,出自《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作者當然是司馬遷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是一部人物大傳,何為大傳。大傳就是除了些主要的人物,還包含了對於周邊人物的描寫以及對於他所在國家的描述,甚至還會涉及到對天下大勢的解讀。《伍子胥列傳》中不僅是對於伍子胥一個人生平的描寫,其中還涉及到了很多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描寫。《伍子胥列傳》中就包括了楚國太子公子建、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吳王闔閭之弟夫概等人物生平的描述介紹,不僅如此,該列傳還涉及到了吳王夫差很越王勾踐之間的恩怨糾葛。
整部列傳總共被分為八個部分,分別為父兄之禍、伍子逃亡、使刺王僚、鞭屍復仇、相吳爭霸、身死吳亡、白公勝傳、史遷評論這些部分。
前兩個部分是伍子胥寫的是伍子胥沒有到達吳國之前的人生經歷,包括他的父兄被殺,以及楚國太子建和伍子胥父兄的人物傳記。中間的四個部分,描述的是伍子胥到達吳國之後發生的事情。伍子胥到達吳國被當時的吳國公子姬光看中,收為門客,後來又幫助姬光除掉篡位的姬僚。
伍子胥被闔閭所重用,後來又幫助吳國攻破強楚的國都,鞭屍楚平王,報了父兄之仇。吳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的幫助下,開始逐漸有了爭霸中原的本錢,最終,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最後,伍子胥在讒臣的挑撥之下,被吳王夫差賜死。白公勝傳是對白公勝的描寫,是一部一筆帶過的傳記。
史遷評論是司馬遷對於伍子胥的人物評價,司馬遷對伍子胥的人物評價是非常的公正的。他說伍子胥的怨毒對於平常人來說是很厲害的了,但是他的才華和忠心也不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擬的。
吳國大夫伍子胥生平簡介
伍子胥,生於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年,活了75年,本名伍員,又名伍子胥。今湖北監利縣人,也有人說是安徽全椒縣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任吳國大夫。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的家族在楚國也是一個大
家族,父親伍奢曾在楚平王時期任太傅一職,後來被奸人陷害,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長伍尚一同被殺。伍子胥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逃出了楚國,背井離鄉的伍子胥聽聞吳王闔閭正在招賢納士,就去投奔吳王。伍子胥很快就受到闔閭的重用,伍子胥在吳國期間主持修建了姑蘇城,即現在的蘇州城。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孫武一同破入楚國都城,伍子胥為了給自己的父兄報仇,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憤怒的伍子胥對著楚平王的屍體實行鞭屍,用皮鞭打了三百下才罷休。吳王重用伍子胥和孫武軍事大家,才能破大楚,敗強齊,夫差成為春秋一霸。
後來伍子胥和吳王夫差的關係越來越差,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數次進諫,沒有殺死勾踐,後來吳王夫差和伍子胥又在攻齊還是滅越的問題起了爭執,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堅持先攻打國力強大的齊國。
最後,夫差又聽信讒言,誤認為伍子胥暗中投靠了齊國,夫差賜給了伍子胥一把寶劍,讓其自殺。伍子胥在自殺前曾對下人說:“我死後請把我的雙眼挖下放在國都的大門之上,我要親眼看著吳國滅亡”。
果然,九年後,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率領三千越甲偷襲吳國國都,吳國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