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赤壁賦說課稿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文字】;前赤壁賦蘇軾;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酌***zhu?***;【講稿】;導語:;朱德為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題詞中寫道:“一門三父子;板書:“赤壁賦蘇軾”;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對作者生【文字】

  前赤壁賦 蘇軾

  壬***r?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a***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fú***蝣***y?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shì***。”

  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酌 ***zhu?***。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籍***jí***。相與枕藉***jia***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講稿】

  導語:

  朱德為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題詞中寫道:“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聽了這首小詩中的“三父子”指的就是蘇洵、蘇軾、蘇轍,而三人中以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蘇軾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磨難與坎坷,其中影響最大的“烏臺詩案”使蘇軾被貶到黃州,而這期間是蘇軾人生重要的轉折。這時他在政治上是失意、彷徨的,在精神上是孤獨苦悶的,那麼面對這樣的坎坷遭遇,蘇軾又是以一種怎樣的態度來應對的呢?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一下他的千古名作《赤壁賦》,共同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請同學們把書翻開,快速的瀏覽課文。

  板書:“赤壁賦 蘇軾”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對作者生平以及這篇散文的創作背景進行了初步的瞭解,這節課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首先看一下題目,赤壁賦。我們都知道賦代表的是我國古代文體。赤壁是一種藝術符號的象徵,赤壁作為一種藝術符號,承載著蘇軾的內心感受,即他的夢想。他用赤壁來表現了他“烏臺詩案”獲罪而不能實現理想以及對理想的懷念之情,所以赤壁實際上就是作者為了抒發情感而找到的一種藝術符號。

  板書:在赤壁下寫“理想、報復”

  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文章,看一段,開頭一句“壬戌,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這句話告訴我們作者寫的一件什麼事兒啊?

  對,是夜遊赤壁***板書***

  隨後寫了夜遊赤壁時的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還有“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和“月初與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板書:***清風、水波、白露、月初東山***

  那麼寫這些景色同時,作者也借景抒發了內心感受。那麼表現內心感受最明顯的是哪一句啊?

  板書:縱、凌

  一個“縱”字,一個“凌”字大家有事怎樣理解呢:說任憑小船飄去,超過那茫茫的江面,這時的蘇軾是被貶到黃州的建功立業的願望的暫時是不能實現的,所以這一個“縱”字和一個“凌”字更為傳神地把蘇軾失去理想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下一句寫道“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而這一句有的人就會有疑問,蘇軾是不是真的想要成仙呢?當然不是,這是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理想是不能實現的,他需要找到一種事物去依託,來表現他那麼被丟擲官場被貶的那種內心感受。

  接下來一段寫了蕭歌相應,扣弦而歌和客吹洞簫的情節。

  板書:蕭歌相應飲酒之樂,扣弦而歌

  歌中寫道:“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板書:美人

  這美人仍然和詩經中表現的思念是有關的,但是在詩經之後,形成了美人作為一種藝術符號,指代理想的。板書:理想

  接下來客吹洞簫中***板書***那麼這簫聲又是怎樣的呢?***原文其聲嗚嗚然,如怨、、、***怨慕泣訴***板書***前面已經寫到了美人是代表理想的,而那歌是由理想不能實現的歌唱,因而這怨慕泣訴不絕如縷的簫聲與蘇軾扣弦而歌的情感是一致的。是充分體現了蘇軾理想離去的悲痛。***板書***“悲痛”而這怨,指理想不能實現的幽怨、埋怨、怨懟。慕是渴望、渴求、渴念,明明是可以建功立業的,但如今卻不能實現,所以不免會有渴望、渴念。而這種悲哀情緒也只能通過泣和訴來表現。最後一句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是說這歌聲使深谷中的蛟龍起了舞,使獨坐孤舟中的寡婦聽了落淚。這是一種比喻的形勢,比喻蘇 的對理想喪失的悲痛之情是感染至深的。

  接下里一段,是以一種問答形式來寫的***板書:蘇客問答***問答***板書***作者問的是:“何為其然”***板書***是什麼造成這種悲傷呢?而客的回答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前一部分寫到了曹操和他被困時的感嘆,而又寫道被困時的情景,以及當年破荊州、下江陵,為一世之雄的氣概,這樣的英雄與我們這樣渺小人物相比,寫英雄都已不在,而我們小人物又有什麼意義呢,從而突出了我們的渺小。接下來寫到了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這又提到了長江和仙人***板書***而長江的無窮與仙人遨遊、明月永存這些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將這些感傷的情緒,寄託在蕭瑟悲涼的秋風中去了,寫出了理想不能實現的悲觀、絕望,也是他內心的矛盾。這一段客是蘇軾的另一個自己,或者說是蘇軾思想的另一面,與客的對話就是與自己的對話,首先是與自己理想的對話,對話既表現了對理想眷戀和懷念,又表現了喪失理想的悲涼,客的悲哀就是蘇軾的悲哀。

  下一段就是蘇子與客實則是自己的回答。先寫到了水和月***板書***用水的流逝和月的盈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板書:流逝、盈虧***而水與月也就成了蘇軾情感的藝術符號,他從變和不變這兩種角度來分析,從事物變化角度、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是變化的而從不變角度看,無物與自己的生命是同樣無窮無盡不會消失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既是變化又是不變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羨慕長江的無窮窮無盡呢。這一段寫出了蘇軾的一種解脫,由理想不能實現的悲觀絕望,變成了一種豁達的精神世界。最後一段寫“客喜而笑,洗盞更酌、、、”寫到了洗盞更酌,開懷暢飲的情景,而這裡的飲酒與開篇的酒意義不同,開篇是借酒消愁,而此時是以酒為樂,同樣是酒,在這裡面成了蘇軾生命價值的一種新的藝術符號,而這更是一種人生精神的解脫和瀟灑。

  講到這裡讓我們來看一下文章前兩段,開篇就交代了一個事件,那就是夜遊

  赤壁,寫到泛舟夜遊時的自然景象,以及那種理想不能 實現的抑鬱悲痛,然後寫到了蕭歌相和,奠定了感傷絕望的基調,這兩段共同 表達了理想不能實現的空虛和茫然。***板書:空虛、茫然***

  而下面三段先以主客問答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內心的那種矛盾,實則這是蘇軾與自己理想的對話,最後蘇子以水的流逝和月的盈虧,從變和不變兩個角度來分析事物的變化,最後雙方洗盞更酌,開懷暢飲,擺脫了那種絕望,而實現了一種精神超越,變得更樂觀豁達。

  從赤壁象徵理想到明月美人姓張對理想的眷戀和懷念,再到由這個懷念引起悲觀絕望,最後又到達一種解脫,蘇軾顯然是完成了一次思想精神的蛻變,這是由悲觀絕望到樂觀豁達的精神境界的昇華。

  板書: 赤壁賦

  蘇軾

  理想、報復

  一、夜遊赤壁 自然景色: 清風、水波、白露、月出東山 空虛茫然 內心感受: 縱、凌

  二、蕭歌相和 扣弦而歌:美人——理想

  客吹洞簫:怨、慕、泣、訴——悲痛 樂觀豁達

  三、主客問答 問:何為其然

  答:曹操——渺小

  長江 不驟得——悲觀、絕望 精神超越

  仙人

  四、蘇子回答 水:流逝

  高中語文赤壁賦教學反思

  當我看到要講的是《赤壁賦》時,心裡很矛盾,因為這一課很有內容可講,但同時內容多,又怕時間不夠,這是剛開始時的困惑,不過,上次講過一次公開課,這次的信心很強,靜下心來,認真回想上次講完課,評委的評價,一定要注意。通過幾遍梳理,閱讀《教參》、查詢相關備課資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情、理三者交融這一線索,分析理解課文,試講幾次,發現效果還不錯,但前提是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但後來得知:學生還沒學到這一課,那麼教學內容就需要變,這時離正式講課還有六天,作為高三的老師,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建議以後公開課的時間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衝突,於是,迅速定目標,大膽刪節,立足課本,吃透語言。

  可以說,《赤壁賦》的難懂字詞不多,但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學生,其他的只要結合課下注釋,完全能夠理解,只要問題引導的具體,學生應該能聽懂,事實證明,效果也是不錯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在安排教學環節中,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理清感情脈絡,難點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當然,在時間上沒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時,我覺得學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斷他們,所以延時三分鐘,不過我覺得學生參與度較高,就是一種成功,能說一些有用東西,能體會做的一點思想,這節課就是有收穫的。但我覺得呢裡的多媒體裝置真是太老了,出現狀況,又不能及時彌補,有點不好,以上是我對這次作課一點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QQ:6127678,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多多交流。最後我想說一句:“作為教師,不講公開課是不完整的,也很難成熟,我就是愛將公開課。”